關于罪與罰的觀后感
《罪與罰》里的盧仁曾經(jīng)大言不慚,煞有費事地推介他的愛情辯證法:“科學告訴我們,你愛人,首先只要愛你自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淖锱c罰觀后感,希望你們喜歡。
罪與罰觀后感1
當高山的崎嶇變成了坦途,當古老的文明隨著熾熱的巖漿和無數(shù)沸騰的生命一起跌入黑暗的深淵,當輝煌的王朝在一片復辟之聲中再次走向戰(zhàn)爭的漩渦中,沕穆的歷史經(jīng)書是始作俑者的迂闊之論,還是歷史的倥侗,是上古的情思還是夢幻泡影,卻早已成為不辨的真理。
貧窮,并不能成為殺人的理由,但它卻足以促使一個人去殺人。沒有人愿意拿自己的生命當賭注,殺人的真正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赤貧。世界上有兩種路,一種是光明大道,另一種是羊腸小道。無論你的選擇是哪一種,都會有桎梏的監(jiān)牢,涅槃的神話。而當你孑身長途的時候,又有很多事情都不是你能決定的,比如說你的旅伴,你的棲息地。但是基于不同的角度來說,這一切的不能決定又帶有先天的脆弱性,讓你悚然汗下,得以修葺心底的蓊郁之地。
事實是多么變幻莫測,老天所做的一切安排仿佛是在導演一部光怪陸離的傳奇電影,而我們正在竭力尋找自己心中滿意的角色 ,而在這時我們恰恰扮演了另一個在別人眼里再平常不過而又如此鮮明的角色。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是一個樣,那一切的罪惡,搏殺就變得如此荒.唐,殊不知,唯有一切的不平和仇恨才會是麻木不仁的靈魂獲得擁有另一個角色的權利,獲得的角色越多,人生也就變得更加與眾不同,而重要的是,無論扮演什么角色都要全心全意,活出自己。
罪與罰觀后感2
書中講的是:拉斯柯爾尼科夫原來只是一個貧窮的大學生,離他住處不遠的當鋪中的老板娘是個高利貸者,心狠手辣,拉斯柯爾尼科夫實在窮的沒錢花了,在一天晚上殺害了她,因為恐懼,他也殺死了老板娘的異母妹妹。內(nèi)心的極度恐懼爬上了他的心頭,在這之后,他的內(nèi)心都很惶恐不安,使他緊張得昏過去,在他的心里,罪惡感如同藤蔓一樣,把他緊緊纏住。變?yōu)闅⑷朔钢蟮睦箍聽柲峥品颍膬?nèi)心和精神上都忍受著極大的折磨,痛苦的他,無法選擇。但是,他選擇去承認,去自首。最后他向索尼婭說出自己的罪行,在索尼婭的鼓勵下,他又在廣場向社會、向人群承認自己的罪行,然后去自首,去服刑,從而走向了解脫。書的結尾拉斯柯爾尼科夫和索尼婭相遇了,他們決心相信上帝,獲取精神上的新生。
這本小說給了我一個信息,那就是,當人犯罪以后,不管你怎么為自己辯護,你的良心并不會輕易放過你。所以,與其爭辯,不如決心悔改。當人決志悔改之后,所有的心理負擔都會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認罪。 看了這本書,我突然想起偷我家錢的小偷,出國留學網(wǎng)想告訴他:如果你是實在沒錢花了,我允許你偷,不過,你要用自己勞動的雙手再把錢還給我!!!
罪與罰觀后感3
最近我讀了一部有關社會心理的小說。小說描寫了貧困交迫的大學生羅佳·拉斯柯尼柯夫因痛恨放高利貸的老板娘的盤剝,憤而行兇,卻自認為是伸張正義。然而由于殺人的恐懼、良性的譴責,使其飽受心靈的煎熬,整日心驚膽戰(zhàn),最終在愛人、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幫助下投案自首。
這部小說譜寫了不朽的長歌。小說中的羅佳啊!你是個大學生應該很有自判能力的,當我讀到:“他們說的沒錯我這么做是為了伸張正義,是為了補救更多的貧困大學生,就不會有那么多跟我一樣的大學生受苦受難了?!边@句話你表面上是在在同情別人,其實你是在虛掩自己脆弱不敢的負面心理。后來我又讀到:“卡琳達——你的妹妹,比爾——你的妹夫他們整天奔波在外是為了什么,是為了你啊。”羅佳你有那么多的親人、朋友,你為什么不珍惜卻去干出那么蠢的事。而且那老太婆有肺炎過不了多久就會死的你想為了一個對社會百害無一利的人需要用一個英才去除掉他呢?
罪與罰觀后感4
小說以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懲罰為主線,廣泛地描寫了俄國城市貧民走投無路的悲慘境遇和日趨尖銳的社會矛盾。作者筆下的京城彼得堡是一派暗無天日的景象:草市場上聚集著眼睛被打得發(fā)青的妓女,污濁的河水中掙扎著投河自盡的女工,窮困潦倒的小公務員被馬車撞倒在街頭,發(fā)瘋的女人帶著孩子沿街乞討……與此同時,高利貸老太婆瞪大著兇狠的眼睛,要榨干窮人的最后一滴血汗,滿身銅臭的市儈不惜用誘騙、誣陷的手段殘害“小人物”,以達到利己的目的,而荒淫無度的貴族地主為滿足自己的獸欲,不斷干出令人發(fā)指的勾當……作者懷著真切的同情和滿腔的激憤,將19世紀60年代沙俄京城的黑暗、赤貧、絕望和污濁一起無情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然而,作者作出的上述揭露和批判僅僅是從倫理道德觀念和宗教思想出發(fā)的。作者認為一切以暴力抗惡的作法都不足取,因為人無法逃避內(nèi)心的懲罰,在毀滅他人的同時也毀滅了自身。作者還力圖把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犯罪行為歸結為拋棄了對上帝的信仰所致。用索尼婭的話來說,是因為“您離開了上帝,上帝懲罰了您,把您交給了魔鬼!”作者為拉斯柯爾尼科夫安排的一條“新生”之路,實際上就是一條與黑暗現(xiàn)實妥協(xié)的道路,也就是所謂“索尼婭的道路”。作者把索尼婭看作人類苦難的象征,并在她身上體現(xiàn)了虔信上帝,承受不幸,通過痛苦凈化靈魂的思想,作為一個黑暗社會的犧牲品,一個受壓迫最深的女性,索尼婭的形象有著不可低估的典型意義,但是作為一個理想人物,這一形象卻顯得十分蒼白。顯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說中宣揚的這些宗教思想,與整部作品所顯示的強大批判力量是不相協(xié)調(diào)的:這里充分表現(xiàn)出作者世界觀的尖銳矛盾。
罪與罰觀后感5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與列夫·托爾斯泰并峙的俄羅斯文學雙峰之一。魯迅曾說他既敬佩又愛的作家一是但丁,二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爾斯泰出走,在阿斯塔火車站的站長房中逝世時只帶著兩本書,一本是蒙田的《隨筆集》,一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在德國哲學巨擘海德格爾早年大學的閱讀書單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也赫然在目。毋庸置疑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深深影響的這幾位先賢也深深地影響著全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chǎn)。
作為法律人,陀思妥耶夫斯基豐厚的文學遺產(chǎn)中,最會關注的應該是《罪與罰》。筆者最初看到這部著作的名稱,是在初中閱讀《中文自修》雜志的時候,當時的感覺是作者的名字夠古怪(因為此前還未曾接觸過俄羅斯姓氏),書名卻呈現(xiàn)出幾何式的對稱。認真閱讀這部著作,卻是在工作十五年后。
罪與罰,與其說是一種幾何式的對稱結構,不如說是一種戲劇式的推進。本來,人生如戲。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經(jīng)是一位廢除俄羅斯農(nóng)奴制度的擁護者,一位接受過西方正式科學訓練、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自有知識分子,也深受沙皇專制的迫害。但他的父親被農(nóng)奴殺死后,他就成了沙皇、東正教的虔誠信徒,一位泛斯拉夫主義者,但同時他又是一位博愛主義者。雙重的性格氣質(zhì)讓他的著作,包括《罪與罰》在內(nèi),具有更多的對抗性和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