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圍城觀后感5篇600字
《十月圍城》是一部好電影,看得很過癮。世界變了,我們也變了,看《十月圍城》,找回最初的感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氖聡怯^后感,希望你喜歡。
十月圍城觀后感1
清末民初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面對腐朽的統(tǒng)治,祖國的備受欺凌,涌現(xiàn)了一大批捐軀赴國難的能人志士。革命難免要歷經(jīng)苦痛,流血犧牲更是不可避免的。林覺民寫下的《與妻書》曾打動過很多人,“不幸而生今日中國”這樣的訣別道出了壯士的無奈,他說死無余憾,只是放不下所愛之人。革命者志向高遠,情懷而已,但一身的兒女情長,真是難能可貴。電影《十月圍城》可算是兩者兼而有之,劇烈的情感沖撞讓人難以平靜。
陰云密布的時代背景,百年前的香港街區(qū)風貌,影片用革命黨的活動帶出了故事的主題——刺殺與保護。任務說起來“很簡單”:孫中山要來香港謀劃革命,一幫人實施保護行動,為他的整個行程保駕護航。到了后來,每分每秒都牽動著人物的安危,每往前走一步都意味著有人要付出生命。
《十月圍城》究竟好在哪?為何帶給觀眾這樣的震撼?不為別的,因為它站得很低很低。英雄畢竟遙遠,《建國大業(yè)》是革命的宏偉史詩,普通如我們,只能是仰望一個個偉人在艱辛歲月里的拼搏。而《十月圍城》,是老百姓自己的建國大業(yè),像連環(huán)畫般講述著平頭百姓書寫的歷史。我們?yōu)樯屏级袆樱瑸閻鄱袆?,不為革命?/p>
中國在黑暗的滿清末期尋找一條救亡之路,革命黨人為理想獻出所有。但是,尋常的人,他們不懂得什么是革命,不明白犧牲的壯烈情懷,只是簡單地為人性中的各種善良,為生活中的各種美好而努力。有的人就是盡忠,為了報答在茫茫人海中給自己立錐之地、幫自己成家立業(yè)的恩人;有的人就是盡孝,為了完成父輩沒能實現(xiàn)的心愿;有的人就是守義,為了萍水相逢卻肝膽相照的兄弟;有的人就是守節(jié),讓世人知道自己不是沒有尊嚴、不是自甘墮落;還有的自然是跳脫不了一個“情”字,或是一見鐘情,或是未了余情,或是血緣深情,或是一腔癡情……
這些小愛不僅微不足道,甚至略有瑕疵,他們不夠聰明,不知變通。不是那么心甘情愿的革命,要談條件,要講情面,有的人騙了人,有的人傷了人。但正因為這樣,這些最普通的情感才如此真實,微不足道的小愛加在一起,就是大愛無疆,就成了一部《十月圍城》。導演很聰明的把人性中積極的因素匯聚到一起,形成了巨大的能量,讓中國從滿清腐朽的時代一直進化到今天的原因,不止是精英階層的協(xié)商、疏導和運籌帷幄,最尋常、最普通的人,正在做的事和能夠做的事,都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力量。我們感謝乃至欽佩我們自己,原來一直是我們看輕了自己。
十月圍城觀后感2
這些小愛不僅微不足道,甚至略有瑕疵,他們不夠聰明,不知變通。不是那么心甘情愿的革命,要談條件,要講情面,有的人騙了人,有的人傷了人。但正因為這樣,這些最普通的情感才如此真實,微不足道的小愛加在一起,就是大愛無疆,就成了一部《十月圍城》。導演很聰明的把人性中積極的因素匯聚到一起,形成了巨大的能量,讓中國從滿清腐朽的時代一直進化到今天的原因,不止是精英階層的協(xié)商、疏導和運籌帷幄,最尋常、最普通的人,正在做的事和能夠做的事,都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力量。我們感謝乃至欽佩我們自己,原來一直是我們看輕了自己。
《十月圍城》也講犧牲,不同之處在于,犧牲者都是小人物,他們的死,不是悲壯,而是引人憐憫。他們人數(shù)眾多,連名字都無法被人銘記。影片用字幕交代了幾個主線人物的姓名籍貫和生卒年份,大有為無名者立碑正名的意思,背后的聲音就是——請不要忘記我們。經(jīng)過愛國主義的包裝和孫中山的大段旁白,把革命情懷渲染得濃郁沉重。不得不說這確實行之有效,講到了點上。這種東西不是綁架,也不需要推己及人,它只要引起你的共鳴和思索,那電影就成功了。《十月圍城》里的死亡不是振臂高呼口號,它的煽情時刻固然帶著商業(yè)片特有的色彩,可如果仔細考察結尾,革命黨的理想和血淋淋的現(xiàn)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無數(shù)人會問,這樣做值得嗎?值得為一個不相干的人這樣嗎?人性的自私總會讓人拋出類似的疑問,國難當前,要裝作渾然不知、茍且偏安也可以,但有熱血情懷的人無法坐視不理,他們要喚醒周圍的人,卷入革命的洪流。比起做出革命浪漫主義姿態(tài)或者直接升華主題拔高一切的做法而言,我個人非常喜歡《十月圍城》結尾的一幕。介于動容和落淚間的情感往往是最復雜的,孫中山要離開了,他看見的只是香港的風光,山頂、半山還有近海的碼頭,可他的視線好像穿透建筑的遮擋,見到了那些為之流血付出、不計回報的人。也許他還看見了中國的未來和民主的光芒,即便熟知歷史的我們知道,他耗費了一生也沒能完全達到這個目標。
十月圍城觀后感3
香港著名導演陳可辛拍攝的電影《十月圍城》,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優(yōu)秀的作品。首先,就電影本身來講,剪輯配樂及演員的表演功力都相當不錯。
從配樂方面講,這部電影的配樂采用的事既悲壯又凄美的旋律,旋律多變,但又很恰好地配合上了畫面上的故事情節(jié),讓觀眾隨著影片悲傷歡喜,如身臨其境般地感受那驚心動魄緊張凄美悲壯的“護孫”行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甄子丹扮演的沈重陽在精疲力竭即將喪命的時候,影片沒有采用任何配樂,只是有那凝重困難斷斷續(xù)續(xù)的呼吸聲來烘托故事情節(jié)、人物狀況。這種處理效果能夠打動觀眾,再好的配樂也終是比不得那垂死時的呼吸喘氣聲來的感人、打動人心。
從剪輯方面講,這部影片的剪輯也很成功,武打場面和追蹤場面都很扣人心弦,最精彩的兩場莫過于由黎明扮演的劉郁白大戰(zhàn)數(shù)十名清兵及由甄子丹扮演的沈重陽大戰(zhàn)清廷高手的打戲。黎明扮演的劉郁白在大戰(zhàn)數(shù)十名清兵的時候,我們不是看武打場面得知戰(zhàn)斗慘烈的,而是由屋內李少白等人的糾結擔心傷痛,屋外劉郁白叫聲慘烈,衣服被拉扯地七零八落、東鱗西爪這正側兩方面的拍攝手法得知的,這種手法將劉郁白這位小人物的英勇頑強淋漓盡致呈現(xiàn)在了觀眾的面前;而沈重陽大戰(zhàn)清廷高手則更多地是從正面拍攝,武術的一招一式都展現(xiàn)在觀眾的面前,讓觀眾身臨其境般地為沈重陽捏了把汗、揪了一次心。
從演員的表演上看,我不得不對老演員生出佩服之情,我很喜歡白學析和梁家輝他們二人的表演,白學析扮演的李玉堂和梁家輝扮演的李少白形象豐滿、表演生動,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是那么地恰如其分。同時我佩服吳軍和謝霆鋒的表演,吳軍扮演的是分不清是非只知愚忠清廷的聞孝國,即把他的兇狠表現(xiàn)出來了,同時也把這個人物愚忠的可悲表現(xiàn)出來了,看后是對他既恨有同情。而謝霆鋒扮演的阿四,既有小人物身上的不足,但更多地史閃著熠熠發(fā)光的優(yōu)點,他心里想著地史娶阿純,報答主人李玉堂的恩情,也對少爺李重光有著兄弟般地照顧,他為少爺李重光擋下那一煙桿,后腦勺留下的是鮮血,那何嘗不是鐵證如山的兄弟情啊!但我對李宇春的表演就不那么認同了,說不是為什么,總感覺她的表演欠缺點什么,也許是她第一部作品的緣故,難免有些生澀稚嫩。
十月圍城觀后感4
又看了一遍《十月圍城》,有些新的感想。這些新的感想,只是電影方面的技術討論,不涉及到價值觀的問題。(我覺得價值觀是沒法和陌生人公開討論的,這完全和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和成長經(jīng)歷、教育背景等等許多十分私人的因素有關。咱們還是就電影說電影吧。)
《十月圍城》此刻最容易受詬病的就是它的劇情,有許多完全無法忽視和回避的邏輯問題。但許多劇情上的邏輯問題,并不是出于編劇的技巧問題,而是“故事”本身所帶來的先天缺陷。就“劇本”來說,編劇實際上作了許多發(fā)奮來解決這個先天缺陷。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編劇也盡可能地將這些問題掩蓋住了。因此我認為本片的編劇還是很不錯的。
那里我要先解釋一下,我那里說的“故事”和“劇本”是略有不一樣的兩個概念?!肮适隆笔恰耙粋€重要人物要來香港,壞人要刺殺他,很多人要保護他,然后很緊張很刺激”,而“劇本”則是把這個故事變成一個能夠拍成電影的東西,要有起承轉合,要有人物和動機等等元素。
《十月圍城》中大部分被某些觀眾質疑的邏輯缺陷,實際上完全是“胎里疾”,是這個故事本身的預設所帶來的。比如,孫中山為什么必須要來香港開這個會?他就不能把那些代表叫到船上去開嗎?他非要這么大張旗鼓地上岸嗎?就不能化妝潛行嗎?
這些問題沒法回答,否則就沒這電影了。這些問題,不是編劇所能解決的,這得要陳可辛來決定。但既然他覺得沒問題,那這就不是問題。對一個商業(yè)片來說,只要開場能解決掉“觀眾進入”和“建立視角”的問題,孫中山來香港的問題就能被掩蓋住,起碼在電影時刻內不是一個致命問題。
等觀眾看完回家以后,他打開電冰箱找飲料,忽然琢磨過來這事兒了,但這個問題也就變成了“電冰箱問題”了。絕大部分商業(yè)片都有此類問題,但就看掩蓋的好不好。
本片的開場很快地就完成了“觀眾進入”,張學友的主角出場就死掉直接建立了殺機四伏的故事設定,然后立刻就設定壞人要在香港干掉孫中山的前提,觀眾完全來不及思考,或沒意識或干脆就不在乎為什么要在香港殺他。只要觀眾過了這一關,后面觀眾就會以此為出發(fā)點來看這個故事,就是我說的“建立視角”的完成。
十月圍城觀后感5
作為第一棒,觀眾一開始先跟著王學圻扮演的李玉堂,而前半部分所有的劇情張力也都來自于李玉堂這個主角。我個人認為本片前半部分在劇作結構上是相對最出色的,正因出場人物眾多,但雜而不亂,每個人都有清晰的人物線和伏筆,性格建立也有足夠的空間。
最關鍵的是,所有的人物都被李玉堂串聯(lián)了起來,并被他帶向故事的終點。這個結構是十分自然地完成的,觀眾在李玉堂的冒險過程中,逐次地認識了所有后面要出場的人物,并伴隨著李玉堂的視角而理解了他們。
而前半段和李玉堂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人物,其實是甄子丹扮演的沈重陽。作為本片最大牌的演員,以及功能性最明顯的演員(功夫明星),他雖然很搶戲,卻沒有和李玉堂發(fā)生直接關聯(lián),而是由范冰冰扮演的四太太完成了連接功能,雖然很煽情很感人,但人物的行事動機和保護孫中山實在是關聯(lián)不上,而李玉堂后半段一向在打醬油,直接導致了沈重陽后半段也在打醬油的尷尬。
而且沈重陽的戲份,還直接擠壓了黎明的那個乞丐主角。乞丐作為本片戰(zhàn)斗力最牛屄人物,也負責最后最艱巨關卡,之前卻無足夠戲份交代這個人物,個人覺得有點可惜。(據(jù)說黎明扮演的乞丐原本是武狀元,正因不倫之戀才敗了家業(yè),被李玉堂低價收購,李玉堂借此發(fā)家,并對乞丐有愧疚之情。但片中全無這些信息,估計是后期為了控制片長而剪掉了。)
那么這些省出來的時刻花在哪里了呢?就是甄子丹的跑酷場面了。作為商業(yè)電影的考量,這種取舍是沒什么可商榷的,反正我作為功夫片迷肯定愿意看甄子丹跑酷,不愿意看乞丐痛說家史。但從故事的完整性上來看,這是有傷害的。
之后,為了讓李玉堂主動自愿地參與這事,陳少白就被抓走了。李玉堂在這個事件的刺激下(還有戲班的事件,但是相對來說陳少白是主要事件),完成了自己的態(tài)度轉變,并讓之前所有和他有交叉的人物線開始匯集,準備進入動作場面。然后,當一切都準備停當后,也許是為了最后的高潮煽情場面,讓導演和編劇覺得搞死李玉堂的兒子是個不錯的主意,于是就讓梁家輝扮演的陳少白又回來了,并開始接棒跑第二段。
正因導演和編劇要搞死李玉堂的兒子,因此他作為主謀就務必要從后面的故事中脫離出來,否則故事就講不下去了。但是作為觀眾一向在跟隨的主線人物,李玉堂忽然開始打醬油了,陳少白開始主導故事走向了,能及時跟上的觀眾沒問題,跟不上的觀眾就有出戲的可能。
好在到了那里,隨著孫中山的到來,劇情的緊張程度已經(jīng)能夠吸引住觀眾注意力,而且李玉堂兒子的悲情選取,也增加了不少煽情場面,觀眾很可能不會意識到那里會是個問題。(這就是編劇的功力了,解決不了就掩蓋的范例)
十月圍城觀后感5篇6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