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的器具有哪些
古代戰(zhàn)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攻打城池,那么古代攻城的器具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古代攻城的器具有哪些
古代軍隊攻打城池專用的機械化器具,能有效對城池防御體系進行直接破壞或協(xié)助攻擊,常見的攻城器具有:沖車、云梯、渡濠器具、投石車等,它的出現,是技術的進步也是戰(zhàn)爭的需要。
1、沖車:也叫「臨沖」或「對樓」,是一種被裝甲起來的攻城塔,即以沖撞的力量破壞城墻或城門的攻城主要兵器,屬于中國古代攻城器械。
臨沖呂公車,是一種安有八個車輪、高五層的攻城塔。最下層是推動車前進的士兵,其它四層裝載攻城的戰(zhàn)斗士兵。車高約12米、寬6米、長8米。
沖車利用自身的高度,從車中直接向城內射擊,也可用來接近城墻,破壞女墻(垛墻),直接攻打城墻上的守敵。車中除了裝備有各種長兵器,還常常裝載強弩、石炮等重武器。
2、云梯:是一種攀登城墻的工具。相傳云梯是春秋時的巧匠魯班發(fā)明的,其實早在夏商周時就有了,當時取名叫"鉤援"。春秋時;魯班加以改進。戰(zhàn)國時云梯由車輪、梯身、鉤三部分組成。梯身可以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到城墻壁上;梯頂端有鉤,用來鉤援城緣;梯身下裝有車輪,可以移動。唐代的云梯比戰(zhàn)國時期有了很大改進:云梯底架以木為床,下置六輪,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裝置于底盤上,并在主梯之外增設了一具可以活動的"副梯",頂端裝有一對轆轤,登城時,云梯可以沿城墻壁自由地上下移動,不再需人抬肩扛。同時,由于主梯采用了固定式裝置,簡化了架梯程序,縮短了架梯時間,軍隊在攻城時,只需將主梯??砍窍拢缓笤僭谥魈萆霞芨碧荩憧梢?quot;枕城而上",從而減少了敵前架梯的危險和艱難。另外,由于云梯在登城前不過早地與城緣接觸,還可以避免守軍的破壞。到了宋代,云梯的結構又有了更大改進。據《武經總要》所記,宋代云梯的主梯也分為兩段,并采用了折疊式結構,中間以轉軸連接。這種形制有點像當時通行的折疊式飛橋。同時,副梯也出現了多種形式,使登城接敵行動更加簡便迅速。為保障推梯人的安全,宋代云梯吸取了唐末云梯的改進經驗,將云梯底部設計為四面有屏蔽的車型,用生牛皮加固外面,人員在棚內推車接近敵城墻時,可有效地抵御敵矢石的傷害。古代攻城用的梯子種類很多,云梯算是巨大笨重、結構較為復雜的一種。三國時,孫權手下大將甘寧,率兵攻打曹操的皖城,攻城的時候,原打算派兵士運土筑土山,豎云梯,架飛橋,接近敵城墻,但大將呂蒙認為此法費時費力,不如乘軍隊士氣正銳,用弓弩石炮強攻,可速戰(zhàn)速勝。果然,最后以強攻取勝。
攻城在古代有多種方法,但多是以迅速登城為決勝前提,架梯必須果敢、迅速、乘虛入城。所以常用的有各種輕便簡單的飛梯。漢代時,漢軍攻打郅支城,該城外設一道木城墻,內設土城墻,防守相當嚴密。攻城兵士先用弓弩仰射,擊退城上守兵,用火燒毀木城,持弩弓,操長戟沖入木城,然后迅速接近土城,四面架梯,緣梯登城,很快搗破了內城。這種攻城方式便是強攻,盡量縮短雙方對峙時間,一鼓作氣,迅速攻破城防,所以必須使用輕便飛梯,飛梯結構簡單,重量輕,多是木制竹制。宋代飛梯長二三丈,首端裝有雙輪,便于蟻附登城。另外還有"避檑木飛梯"、"躡頭飛梯"、"竹飛梯",形制略有差異,但都輕便實用。
3、渡濠器具:宋代濠橋的長短以濠為準,橋下前面有兩個大輪,后面是兩個小輪,推進入濠,輪陷則橋平可渡。如果濠闊,則用折迭橋,就是把兩個濠橋接起來,中間有轉軸,用法也相同。
4、投石車:相傳并不是劉曄發(fā)明的,而是袁曹在官渡相持的時候,袁紹軍使用了大型攻城器械高櫓,然后劉曄獻計用投石車破高櫓。三國演義里其實沒有提是劉曄發(fā)明的。后來經過馬鈞改進,進一步完善。
投石車在春秋時期已開始使用,隋唐以后成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是古代戰(zhàn)車的一種。上裝機樞,彈發(fā)石塊。因聲如雷震,故名霹靂車。《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太祖(曹操)乃為發(fā)石車,擊(袁)紹樓,皆破。紹眾號曰霹靂車。"亦稱"拋車"。指在車上用粗竹將石塊拋擊出去;作為攻堅的手段。其實投石車就是中國象棋黑方的炮。
投石車是利用杠桿原理拋射石彈的大型人力遠射兵器,它的出現,是技術的進步也是戰(zhàn)爭的需要。春秋時期已開始使用,隋唐以后成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最初的投石車結構很簡單,一根巨大的杠桿,長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裝載的石塊,短端系上幾十根繩索,當命令下達時,數十人同時拉動繩索,利用杠桿原理將石塊拋出,這就是古代的戰(zhàn)爭之神了(斯大林說炮兵是戰(zhàn)爭之神)。中國戰(zhàn)爭史上投石車首次大規(guī)模使用,應當是李信(飛將軍李廣的遠祖)攻楚,楚軍秘密準備了大批投石車,當秦軍渡河時突然同時發(fā)射,無數尖利的石塊烏云般砸向秦軍,二十萬秦軍全面潰敗,李信自己也兵敗自殺。后來戰(zhàn)國四名將之一的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才攻下了楚國,可見當時投石車的威力,中國的投石車在宋代到達高峰。
關于上古時代的概述
《易·系辭》曰:"'《易》之興,其於中古乎?'然則伏羲為上古, 文王為中古, 孔子為下古。"
《禮記·禮運》"始諸飲食" 唐孔穎達疏:" 伏羲為上古,神農為中古, 五帝為下古。"
[元]李治《敬齋古今黈》卷五:"前人論三古各別者,從所見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從今日觀之,則洪荒太極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羲、農至堯、舜,為上古;三代之世,為中古;自戰(zhàn)國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歐洲歷史書上,一般把從最早國家的出現到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這段歷史,叫上古史。歐洲在這段時期處于奴隸社會,所以也把上古社會說成奴隸社會。如果從全世界范圍講,就不完全一樣,比如我們中國,進入封建社會比歐洲要早得多。
中國歷史可以上溯到170萬年前。在云南發(fā)現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我們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 在陜西出土了距今約80萬年的藍田人。此外,還有聞名世界的北京人。從元謀人到公元前21世紀,是中國漫長的原始社會時期。到距今約18000年前的山頂洞人時代,中國進入到氏族公社時期。山頂洞人按血統(tǒng)關系組成比較固定的集團。同一氏族的成員都是親屬,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一個氏族大約有幾十個人,他們過著集體的生活,共同向大自然作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