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國學大師安世高介紹
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傳播佛教,可以說對中國佛教的傳播與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啟蒙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棄皇位,求佛法
安清,字世高,安息國(今伊朗高原東北部,西方典籍中稱為帕提亞國)的王子。因漢時常在外國人名前冠以其所在國名作為姓,所以他就被稱為安世高。他雖然居王子之尊位,卻謙虛好學。對父母更是孝順恭敬,幼時就被大家稱為孝子。
由于世高天資聰穎而且刻苦好學,所以在他年輕時就通曉星象、五行、醫(yī)術(shù)等知識,比如觀察病人之氣色,便知病人之病情,后對癥下藥。他還經(jīng)常與鳥獸作伴,注意他們的行動和叫聲,因此能理解動物的語言。據(jù)說,有一日,他同伙伴一同出游,途中看到一群燕子飛過身旁,它們的呢喃之聲傳入世高的耳朵中,當下他就明白燕子之意,于是對同伴說:“燕子告訴我說,過一會就有人給我們送吃的來了。”不出所料,他們走了一段后,就有人在路邊備下了香氣騰騰的飯菜,待眾人飽餐之后,佩服世高的料事如神。一傳十,十傳百,使世高的聲望傳遍了安息國。
安世高身為一國的太子,可以盡情享受皇室的榮華富貴,可在他心中卻視金錢如糞土,專心信奉佛教,從始至終持有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的處世態(tài)度。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正當世高專心修持之時,不幸噩耗傳來:父王駕崩。世高從小為父母疼愛,對父母也是十分孝順,父王的離去對他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一般。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世高強忍悲痛在百姓眾臣的擁戴下,成為安息國的國王。時間減輕了世高的喪父之痛,他開始逐漸對官場中的勾心斗角、繁文縟節(jié)厭煩起來。他對居皇位之尊,擁萬貫之財不感興趣,父王的離去更使他覺得世事無常,苦海無涯。經(jīng)歷了一番痛苦的抉擇后,他毅然放棄皇位,讓位于他的叔父。走上了出家之路,開始了佛教徒的生涯,進一步的修行。
東渡入華 弘揚顯異
世高自正式出家之后,非常精進,加上天資過人,不久便對佛教經(jīng)藏了如指掌,其中對阿毗曇尤為精通,并深得其中三昧。在安息國修習一段時間后,便開始游歷西域諸國,尋求佛法,傳經(jīng)布道。西漢之時,中國和西藏的交通已經(jīng)形成,漢武帝時開始和安息國有使節(jié)來往。隨后東漢章和元年(公元87年)、二年、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均有從安息國來的使者送來珍奇物品。當時中西交通路線主要分為兩條:南道是由敦煌穿過沙漠,經(jīng)鄯善進入今塔克拉瑪干沙漠南部、昆侖山北麓,到達于闐(今和田),再向西北前進到莎車。北道是由敦煌北上到伊吾(今哈密),經(jīng)由吐魯番到龜茲(今庫車),然后到喀什市一帶。安世高來華之時,佛教傳入中國已有百年左右,朝廷和社會上都有人信仰佛教。但是這些人往往佛道不分,對佛教經(jīng)典亦不知曉。世高看到這種情況,決定對佛教經(jīng)典進行翻譯,使人們對佛經(jīng)有進一步的了解。
譯佛教之經(jīng)籍 宣禪數(shù)之秘旨
世高來華途中,游歷西域諸國,精通西域諸國語言。到東都洛陽不久,便又通曉中文。對他的翻譯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幫助。當時佛教初傳,佛教名詞很難找到相對應(yīng)的漢語詞匯,常常要為一個名詞的意譯或音譯斟酌再三。世高克服了各種困難,對佛經(jīng)進行了精心的翻譯。世高翻譯注重原文,側(cè)重直譯,堅持較完整反映原文的思想,避免曲解本意。《高僧傳》說他譯文:“義理明析,文字允正,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野。”他所譯經(jīng)籍,不同經(jīng)錄有不同記載?!堕L房錄》記世高譯有176部,《開元錄》載有95部,《高僧傳》有39部,《安錄》中列其所譯大約只有35部40卷。
世高翻譯經(jīng)籍不僅采用筆譯的方式,而且還采用口譯的方式。由他口頭翻譯,再由別人記錄成書,如道安經(jīng)錄所記載的《阿含口解》。因為世高系王族出身,所以人們常稱他為安侯,他的這一類譯經(jīng)便稱為“安侯口解”。當時洛陽是佛教傳播和翻譯的中心。
安世高舍棄安息王之尊位,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傳播佛教,可以說對中國佛教的傳播與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啟蒙作用,他的譯經(jīng)和講經(jīng)方式都影響了以后的譯經(jīng)僧。他開創(chuàng)的“口解”方式,在傳譯過程中,分類解釋,他人記錄下來以后就變成了對經(jīng)的一種注疏。安世高所傳禪法,對當時的影響巨大,由于他的譯文注重直譯,意思難免有重復不通之處??傊彩栏呤且粋€在東漢初充滿神異色彩的外國僧人,也是佛教在中國傳播具有拓荒作用的名宿。
關(guān)于國學大師安世高介紹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