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jīng)典名言五十句小學必備
國學經(jīng)典名言五十句小學必備
國學經(jīng)典中的名言名句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學術的一種,影響深遠而廣泛,至今對人們具有深刻的影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經(jīng)典名句,希望大家喜歡。
國學經(jīng)典名言五十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yǎng),完成并發(fā)展自己的學業(yè)或事業(yè),能這樣做才體現(xiàn)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劉備語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于一些微小的。卻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吹搅藧喝恕氖?,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fā)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干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于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發(fā),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xiàn)良好的意愿和正當?shù)囊?,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蚴俏痔煜虏粊y,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于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后發(fā)展為成語 "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夸夸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xié)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fā)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 --《大禹謨》
譯:自滿于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并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并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xiàn)嗎?
14.言必信 ,行必果。 --《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干下去。 --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yōu)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
1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wěn)的樣子。 --
19.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后來發(fā)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
20.不遷怒,不貳過。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譯:不該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干,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2.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
譯:君子致力于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chǎn)生。
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
譯: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26.三思而后行。 --《論語》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jīng)過反復的考慮后才去做。
27.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2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31.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知道什么是可恥的行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現(xiàn)。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譯:以為自己的錯誤比別人的小,缺點比別人少而沾沾自喜。 --
33.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34.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
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韓非子》
譯:千里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毀。
40.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增廣賢文》
譯: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4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譯:只學習卻不思考就不會感到迷茫,只空想?yún)s不學習就會疲倦而沒有收獲。
4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應當說不知道,不弄虛作假,這才是明智的行為。
43.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
譯:事業(yè)或?qū)W業(yè)的成功在于奮發(fā)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松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44.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
譯:用心思考,用眼仔細看,有口多讀,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4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譯:努力學習卻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厭倦。
4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
譯: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里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顴雀樓》
譯:想看到更遠更廣闊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層樓。想學到更多更深的知識,你就要比原來更努力。
48.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夸。 --《警世通言》
譯:盡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jīng)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jīng)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50.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
國學經(jīng)典介紹
《國學經(jīng)典》設有六個分冊:《國學經(jīng)典》、《自然景觀》、《民俗風情》、《飲食天下》、《建筑藝術》和《城鎮(zhèn)魅力》。通過若干有序的篇章安排,對文化的不同側(cè)面做精練扼要的勾勒,同時盡可能多地吸納細節(jié),擴充信息,牽手時尚。每一章節(jié)增設的“現(xiàn)代鏈接”欄目,就是把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結合,或縱深,或延展加以記述,配之以精心挑選的圖片,以方便讀者的閱讀為出發(fā)點,全方位、多層面地展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內(nèi)蘊。
國學經(jīng)典的影響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中國的國學就具備這種獨一無二的特質(zhì)。國學經(jīng)典中蘊藏著中華五千年歷史智慧的精髓,構成了我們精神生活的客觀環(huán)境,維系著中華文化之根。
“國學”一詞,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國故論衡》及《國學概論》的演講,它以先秦經(jīng)典和諸子學說為根基.涵蓋兩漢經(jīng)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以及歷代史學等內(nèi)容,形成了恢宏的“經(jīng)”、“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內(nèi)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國學智慧涵蓋了“四書”、“五經(jīng)”、老子、莊子、偈語、禪機、二十四史、唐詩、宋詞和四大古典名著,它是萬億卷帙的古代文獻,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于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國學體系以“儒”、“釋”、“道”三家學問為主干,又分為文學、藝術、戲劇、音樂、武術、菜肴、民俗、婚喪和禮儀等支脈,為青少年汲取知識,了解民族傳統(tǒng)文化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渠道。
國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它對中國歷朝歷代的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等方面影響頗深。對于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復興也起著重大的作用。作為炎黃子孫。每一個青少年都應該了解和熟悉國學,讓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時常充盈在心田,通過學習國學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積極向上世界觀。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了解和熟悉國學,根據(jù)國學所倡導的精神指引,“正心”、“修身”、“齊家”,成為一個品質(zhì)高尚、行為規(guī)矩的人,對國家和社會都能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推廣國學關系到民族素質(zhì)的提高,關系到中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國學的精髓是“天人合一”,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這又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看了國學經(jīng)典名言五十句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