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心得孝敬之道
于丹論語心得孝敬之道
《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于里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yuǎn)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diǎn)。孝敬之道就是這樣樸素的起點(diǎn)。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整理分享的于丹論語心得孝敬之道的相關(guān)資料,歡迎閱讀!
于丹論語心得孝敬之道篇一
《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于里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yuǎn)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diǎn)。孝敬之道就是這樣樸素的起點(diǎn)。
我們今天已經(jīng)遠(yuǎn)離了產(chǎn)生孝道的宗法社會。在現(xiàn)代社會中,父子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不存在跟君臣關(guān)系的對應(yīng),那么,是不是可以說,"孝"已經(jīng)過時了?
是不是在今天這樣一種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會里,"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了呢?一本《論語》捧在手里,我們說它是樸素的,是溫暖的,那么它的樸素和溫暖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
《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于里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yuǎn)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diǎn)。也就是說,《論語》告訴我們修養(yǎng)身心的道理,并且還會給出一條腳下的路,讓我們抵達(dá)自己的理想??鬃雍退膶W(xué)生有很多日常的問答。有一天,顏回、子路跟老師在一起聊天。老師說:"你們每個人都說說自己的志向吧。"
子路說:"我的志向就是,衣服、車馬這些好東西,與朋友一起享用,用壞了也沒有什么抱怨。這就是我的愿望。"
顏回說:"我的愿望呢,就是一個人不經(jīng)常夸耀自己,也不經(jīng)常宣揚(yáng)自己的功勞,能夠做到很謙遜也就可以了。"
這個時候,學(xué)生們發(fā)現(xiàn)老師還沒有說話。子路就對老師說:"希望聽聽老師您的志向。"
孔子呢,就淡淡地說出對自己人格理想的描述,很簡單,就三句話:"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
孔子的志向就是希望做到能夠讓老人得到安頓,讓朋友對自己信任,讓年輕人對自己懷念。
我們想一想,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不可能擺脫跟三種人的關(guān)系,那就是我們的長輩-生我養(yǎng)我的父母,我們的平輩-一生相隨相伴的朋友,我們的晚輩-自己的兒女。
孔子先不去談我要怎樣建設(shè)家國社稷,怎樣建立多少功勛,而是說讓我的老人都可以安頓了,讓我的朋友對我可以信任、托付,讓孩子們覺得我這個人是值得追慕、緬懷的,如果我的存在能夠讓這三種人心中有這樣的種種寄托,也就夠了。在這里面,擺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我們都在說,中華民族有一種美德叫孝敬,但是,我們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孝嗎?一個"安"字容易做到嗎?讓老人外在得安其身,內(nèi)在得安其心,可能每一個兒女都有自己的做法,但真正能夠做好卻很不容易。
中國民間有個說法,叫做"百善孝為先"。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做起,因?yàn)檫@是人生中最深刻的親情,人人不可回避。
在孝順這件事上,民間還有一個說法,叫做"論心不論跡"。我們知道,不一定每一個孝子都有充足的錢財(cái)和很高的地位,能夠按照他的夢想把愛折合成一種物質(zhì)條件給他的父母。有時候一個很深刻的心愿,但是做起來卻只是一件樸樸素素的小事,小到微乎其微。
于丹論語心得孝敬之道篇二
對老人的這種安頓,也許我們可以有種種標(biāo)準(zhǔn),比如買多大的房子,買什么樣的車,帶老人去什么地方旅游,讓他穿什么樣的衣裳,有什么樣的飲食,但是這些能讓老人真正心安嗎?
很多學(xué)生曾經(jīng)問過孔子,什么叫做"孝"。"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子游去問老師,什么叫做孝啊?老師說,現(xiàn)在的所謂孝,就是說能養(yǎng)活自己的老人就行了。但是,這真的就是孝嗎?
孔子接著反問,你看狗馬這些動物都能夠得到飼養(yǎng),如果你只是做到讓父母衣食無憂了,但你對他們沒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敬,那么這跟飼養(yǎng)狗馬有什么區(qū)別呢?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這里孔子又是一個反問句:"曾是以為孝乎?"你竟然認(rèn)為這是"孝"嗎?
子夏問老師什么叫孝。孔子又說了一種現(xiàn)象,他說:做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你看看今天的所謂孝,就是有一些要做的事情,孩子們都會搶著去干;在一個物質(zhì)條件不很豐富的情況下,盡量做到讓長輩有吃有喝。但是,這樣做竟然可以算"孝"嗎?
子游問孝,子夏問孝,老師都鋪陳了一些大家普遍認(rèn)為是"孝"的行跡:去好好地做事,養(yǎng)著父母,有什么好吃好喝讓父母先吃先喝,有什么勞頓自己可以先擔(dān)當(dāng),這些事情大家都認(rèn)為是孝了。但是,孔子都要反問一句,這些跟飼養(yǎng)狗馬有什么區(qū)別?這些真是孝嗎?
孔子的反問令人深思。中國人常常將"孝"和"敬"連用,孝敬孝敬,孝為行,敬為心,關(guān)鍵是我們的心中對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嗎?
今天是生活節(jié)奏加快的時代,兒女們總是太忙太忙了。
面對父母,今天的兒女應(yīng)該要問問自己:如何讓老人因?yàn)橛凶约哼@個孩子而得到安頓,我們怎樣做到真正的孝?
今天我們總在說,孝敬是一種美德。但是,它不是一種本能。我們反過來說一個命題,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有人說過那是美德嗎?沒有,因?yàn)槟鞘墙醣灸堋?/p>
這個世界上,生物之愛都存在這樣一個現(xiàn)象,這個現(xiàn)象很美好,但也近乎殘酷:所有的愛都是下行的,也就是父母對兒女的愛。對父母來說,兒女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所以父母怎么盡心都不為過。
我們看到很多故事,比如孩子得了病,這父母守在手術(shù)室外面,說把我的肝臟移植給他吧,把我的腎臟移植給他吧。我想,如果能移植心臟,那可能十個媽媽里面有九個愿意。
但是,我們?nèi)フ艺覂号疄楦改缸鲞^什么的故事,可能遠(yuǎn)遠(yuǎn)不如父母對兒女做的多。
于丹論語心得孝敬之道篇三
讀書究其意,實(shí)際是自我身心的修養(yǎng)和人生性格的磨煉。隨手一翻,入得眼者,感觸很深,受益匪淺;不入眼者,視其茶余飯后之笑料。
于丹《論語》感悟是將簡而概子的內(nèi)容用我們今天簡化字平鋪而闡釋,聽者懂,聆者動心。“一本《論語》捧在手心,是那樣的樸素和溫暖,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是永遠(yuǎn)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diǎn)。”于丹在“孝敬之道”里說到了何為孝。我們常常將孝和敬連用。孝敬孝敬,孝為行,敬為心,關(guān)鍵是我們心中對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嗎?我們很忙,今天很忙,明天很忙,工作忙,忙工作,我們總在忙,忙什么呢?民間有句俗語:“百善孝為先”,我們忙著工作,忙著家庭,忙著慈善事業(yè),忙著人類最偉大的事業(yè)?一切善行以孝開始。還有句俗語:“論心不論跡”。我們不一定擁有充足的錢財(cái)和很高的地位,能夠把老人的愿望折合成一種物質(zhì)條件給父母,但是有時候一個很深刻的心愿,做起來卻只是一件樸樸素素的小事,小到微乎其微。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生物之愛都存在這樣一個現(xiàn)象,這個現(xiàn)象很美好但也近乎殘酷:所有的愛都是下行的,也就是父母對兒女的愛。對父母來說,兒女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所以父母怎么盡心都不為過。但是兒女呢?
我們傳承著文明,中華文明,我們也在說著,我們是炎黃之孫,我們也常去拜謁黃帝陵。但是,我們做的太多而表現(xiàn)的太少;說的太多感恩的太少。在這個母親節(jié),你做了什么?一個家庭我的父母,你為父母做了什么,一個國家我的父母,你為父母做了什么?
看了“于丹論語心得孝敬之道”的人還看了:
3.于丹論語心得忠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