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相關的期末論文(2)
西方哲學相關的期末論文篇二
西方音樂史與哲學的橫向聯系思考
摘要:西方音樂史的教學,主要闡述作曲家生平、音樂作品和音樂風格等,與其他藝術作品知識缺乏必要的橫向聯系。筆者認為,西方音樂史的研究,應該打破音樂“孤立化”的僵局,將音樂的作品與其他藝術知識聯系起來,這來才能更深刻地體現音樂的藝術價值。本文將以《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下文簡稱《查拉》)為例,建立起與哲學的橫向拓展聯系,展開對交響詩《查拉》的哲學橫向思考。
關鍵詞:西方音樂史;哲學;橫向拓展
1《查拉》的概述
1885年,哲學家尼采創(chuàng)作了散文詩《查拉》,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根據尼采的《查拉》創(chuàng)作了同名交響詩,這兩部曠世的藝術作品,分別享譽于西方的音樂史和哲學史。
1.1尼采散文詩《查拉》
哲學家尼采創(chuàng)作的散文詩《查拉》以公元前六百年的波斯人查拉圖斯特拉的戰(zhàn)爭、宗教、科學、貞操等為寫作背景,幾乎囊括了尼采的所有哲學思想,譜寫了自由主義的人性贊歌。該詩有三大基本核心主題:一是強力意志,指的是追求生命力量的強大意志力,以支配力、統治力、影響力的形態(tài),強化自己的力量;二是重新估價一切價值,在利用強力意志支配自己的目前和將來時,發(fā)現過去的價值都不適用,甚至與生命的意志互相沖突,因此需要根據生命價值標準,對以往的價值進行重新估價;三是永遠循環(huán),當目的在強力的支撐之下實現,強制就沒有必要繼續(xù)存在,同理,在實現新價值之后,動機和情境又將繼續(xù)循環(huán)。
1.2理查施特勞斯交響詩《查拉》
根據尼采的《查拉》,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花了兩年時間,于1896年8月24日創(chuàng)作了同名的交響詩。理查施特勞斯的創(chuàng)作意圖并非描述尼采的作品,但整個樂曲當中彌漫的哲學思考韻味是不可否認的。理查施特勞斯以自己對世界的獨特理解視角,同時傳達了詩意音樂和哲學思想,這也是西方音樂史中與哲學著作同名的交響詩。該交響詩分為9個部分:引子(日出)、來世之人、渴望、歡樂與激情、挽歌、學術、康復、舞曲、夢游者之歌。
2《查拉》音樂與哲學的橫向聯系
《查拉》音樂與哲學的橫向聯系,體現在理查施特勞斯以尼采的散文詩作為基礎,取舍和提煉出散文詩精髓,完成了同名交響詩的哲學思想內涵。
2.1交響詩《查拉》的哲學思想
19世紀,以叔本華唯心主義思想為主流的德國哲學,是尼采和理查施特勞斯的人生信條,尼采不繼承叔本華消極的悲觀主義,而是提倡直接、擔當、探索和戰(zhàn)勝痛苦,重新肯定了人的價值和意義,認為人類美好未來是“超人”創(chuàng)造的,他呼吁人們從____的道德枷鎖中掙脫出來,重新尋找新的依靠和理想,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上帝”,在創(chuàng)造中完成自我的提升。在另外一個領域當中,理查施特勞斯在年輕的時候也受到了叔本華哲學的影響,后來在尼采哲學思想的影響下,逐漸擺脫叔本華悲觀主義的束縛,在自我批評和自我懷疑的基礎上,對樂觀主義進行調整,而是熱情地贊美和肯定生命,并創(chuàng)造出歌唱“個人英雄主義”的交響詩《查拉》。理查施特勞斯在尼采的哲學思想中汲取了生命和美的力量,其中蘊含的“強大的英雄意志”,就來自于尼采頑強不息和超越一切的“超人”英雄主義哲學人生觀,與音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思想產生強烈共鳴,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理查施特勞斯創(chuàng)造了《查拉》交響詩。
2.2基于哲學原著對音樂藝術的重新構建
理查施特勞斯所創(chuàng)作的交響詩《查拉》總共有9個樂章,標題均取自于尼采的同名著作,內容為理查施特勞斯自己創(chuàng)作,是一部集諳熟譜曲技巧、節(jié)儉組織結構、獨特聲色的抽象思想音詩,演奏時間長達35分鐘。
1)引子―日出。音樂一開始以寬廣和平靜的C音描繪黎明紅日升空的情境,先用鋼管發(fā)出幾小節(jié)的長鳴,然后以急促的鼓聲定音和管風琴合奏暗示著大自然的神秘力量。引子的時間為1分30秒,讓人似乎聆聽到“超人”前進的步法。
2)來世之人。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發(fā)出震音,隨后豎笛、風琴、低音管起伏演奏,從降A大調到降B大調,從神秘到新的生機,體現出人類期望窺破宇宙謎底的強烈渴望和某種預兆的不詳探索?!皝硎乐恕碧N含的哲學思想是解開世界和宇宙背后的謎底。
3)極度渴望。該主題用獨奏的中提琴和英國管引出,以B音作為主調,經過句中的C大調代表大自然的主體,用高音弦聲樂部應答激昂上升的B小調,其中木管聲部的變化音三和弦呼吁出主題“極度的渴望”。主題由三個緩慢上升的音型變成向上躍進的旋律,猶如烈火一樣迸發(fā)出勇往直前地熱情。
4)歡樂與激情。豎琴快速的刮奏,熱情和生機從傾斜而出的音響中,而小提琴、圓號和雙簧管演奏出持續(xù)流暢的旋律線,共同描述出“歡樂與激情”的畫面。在這一段當中,來回旋轉和跳躍上進是重要的兩個主題,幾乎在最高層急劇降到了出發(fā)點。
5)挽歌。先用長號表達出“憎惡”的情緒,驟減插段的熱情,然后沿著半音階下降的新主題與用低音管和大提琴抒寫的憧憬主題交響融合,最后用豎笛企圖繼續(xù)強調憧憬主題,但被拉近了下降音,使得整個樂隊似乎墮落到不見底的深淵。這種音詩話化的交織聲樂,混合了深奧的哲學思想,而整個樂曲的呈示部就此完成。
6)科學。樂段在獨奏的小號緩慢返回到C大調,分為3中節(jié)奏和5種調性,由半音音階的12個音符編成,象征思維、邏輯和科學化,暗示人性的浮夸和疑問中解放的幸福遐想。這時,一段明快的全新旋律逐漸充實起來,體現出高高在上的精神境界,開啟全曲的發(fā)展部。
7)康復。首先由長號和低音弦演奏出賦格段的主題變化,為壯觀的精神解脫鋪墊,描寫出在向往中無法滿足后的突然醒悟情境;其次是用木管樂器演奏出“嘲笑”的音調,并不斷地增強;再次是以變形的方式出現前面的各個主題材料,表示在病態(tài)中恢復過來,并將心生煩惱的事物置之不顧,在人性的精神中解脫,步入了“超人”的精神境界;最后用鋼管、號角、雙簧管引出樂曲的高潮,而發(fā)展部在此結束。
8)舞蹈之歌。用古典奏鳴曲的模式,分別以“憧憬”、“厭惡”、“笑聲”的木管引子、3/4拍樂章、持續(xù)和弦作為襯托,描寫極富詩意的“夜歌”。這是一個關鍵性的樂章,首次用幽默的雙簧管和悠揚的獨奏小提琴演奏維也納圓舞曲,象征旺盛的生命力,同時體現出作曲者自嘲的幽默性格,以不停頓的高潮延伸到最后一個樂段。
9)夢游者之歌。樂段以時鐘的12道響聲,描繪午夜結束時的平靜和神秘,再用飄渺的木管高音和簡單的B大調重復,最后用低音的C調持續(xù)奏出漸遠的舞曲,給人一種消失在脫俗意境中的感覺,而整部音詩也就此完結。
3結束語
綜上所述,上文以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交響詩《查拉》為例,分析蘊含在交響詩當中蘊含的尼采哲學思想,在闡述哲學家尼采散文詩《查拉》和理查施特勞斯交響詩《查拉》的基礎上,分析了交響詩《查拉》的哲學思想和《查拉》基于哲學原著對音樂藝術的重新構建,最終完成對交響詩《查拉》的哲學橫向思考,對于其他西方音樂的哲學思考,可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徐杰.對西方音樂史課程橫向拓展教學的思考[J].藝術教育,2012(03):5657.
[2] 徐杰.《西方音樂史與名作賞析》課程的橫向拓展教學―以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欣賞為例[J].藝海,2011(09):107108.
看了“西方哲學相關的期末論文”的人還看了:
5.關于西方哲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