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經(jīng)典名句及翻譯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論語》經(jīng)典名句及翻譯,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論語》經(jīng)典名句及翻譯
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翻譯】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則與此相反?!?/p>
2.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
【翻譯】(魯國當權的季康子向孔子問政時)孔子答道:“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你自己帶頭端正,誰還敢不端正呢?”
3.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
【翻譯】曾子說:“君子用文章學問來聚會朋友,用朋友來幫助自己提高仁德水平?!?/p>
4.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論語·子罕》)
【翻譯】孔子說:“年輕人最值得敬畏,怎么知道他們將來不如現(xiàn)在的人呢?”
5.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方不順則事不成……”。(《論語·子路》)
【翻譯】孔子說:“名義地位不當,說話就不順理;說話不順理,事情就辦不成……”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翻譯】孔子說:“一個當政者自身行為正當,即使不發(fā)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不正當,縱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信從你?!?/p>
7.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翻譯】孔子說:“不要貪圖快,不要貪小利。只圖快捷,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辦不成大事?!?/p>
8.(子)曰:“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翻譯】孔子說:“言語一定要信實,行為一定要果斷……”
9.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翻譯】孔子說:“君子通過表達不同的意見來達到與人和諧相處,但不盲目附和;小人只是以盲目附和來假裝與人和諧相處,而不敢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p>
10.剛、毅、木、訥,近仁。(《論語·子路》)
【翻譯】剛強、果斷、質樸、說話謹慎,有這甲種品格的人就接近于仁德了。
《論語》教學反思
《論語》十二章是經(jīng)典名篇,我在執(zhí)教完畢后,發(fā)現(xiàn)自己仍然沒有很好把握文言文教學要領,現(xiàn)在反思如下。
先從教學環(huán)節(jié)說起,我設計的環(huán)節(jié)有:導入—檢查展示—小組合作學習展示交流、點評—理解性檢測—應用性檢測—齊讀課文,學以致用—課堂小結。但在上課過程中,我感覺仍是先松后緊。因對學生能力估價過高,對課前的預習檢查過細而耽誤了一些時間,所以后邊的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成很粗糙,這是我經(jīng)常犯的毛病。經(jīng)過同事們的議課和幫助,我認識了如下問題:1、教學內容安排過多,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精簡,提前對學生的預習要深入檢查。2、適當降低教學目標與要求,對初一學生剛學古文要培養(yǎng)學習興趣。3、幻燈片制作要精細,去掉有關六章翻譯的幻燈,保留七張即可。4、對學生翻譯再做精細指導,比如詞性活用的字——時、日、傳、樂,“而”的轉折、承接關系的用法。5、學生翻譯展示之后的指導應有重點,讓學生積累文言詞匯應給示范。
結合“339”大循環(huán)教學模式的精髓來談,我這節(jié)課能夠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學習特點,但是仍然不夠完美,先做如下反思:1、檢查預習環(huán)節(jié)設置太多,可以把個人展示——抽學生上黑板板書易寫錯和易讀錯的生字和四人小組組長檢查課下注釋錄入課文中的自學情況并通報以及教師講解或學生講解易寫錯和易讀錯的生字放到課前進行。節(jié)約一些時間來進行翻譯指導。2、小組展示翻譯之后,除了學生評價,教師也要及時強調重點并做細致指導。例如,第三則和第五則的翻譯理解。3、小組代表展示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性活用的字之外,教師要做示范歸納,讓學生有路可循。4、可以把理解性檢測和應用性檢測同時布置給學生,簡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待學生討論后交流展示。這樣可以節(jié)約一點時間,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將課堂環(huán)節(jié)設置成各種形式的活動,例如:《論語》常識知多少(搶答賽)—《論語》翻譯P賽—文言詞匯積累袋—《論語》格言大派送—《論語》格言積累賽。
針對文言文教學,我得到的感悟有:
1、教師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
2、文言文字詞積累要有方法,先讓學生去理解,再去積累,不能死記硬背。
3、文言文教學的課堂筆記要具體指導,不要讓學生亂寫一起,把書擠滿渾然一體,建議用雙色筆做筆記。
4、這次意外的收獲是課堂上四人學習小組展示交流都很積極,以后我要經(jīng)常給學生這樣的機會,讓他們大膽展示,并及時表揚鼓勵。
5、文言文的背誦指導要及時,不能讓學生感覺文言文的背誦太難。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從細節(jié)入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
《論語》后世影響
《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論語》被尊為“五經(jīng)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jīng)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論語》進入經(jīng)書之列是在唐代?!暗教拼?,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有《左傳》《公羊》《谷梁》,加上《論語》《爾雅》《孝經(jīng)》,這樣是十三經(jīng)。”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fā)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論語》中保留了一些人們對孔子師徒的批評諷刺,有的作了辯駁,有的沒有回答。其駁議辯難部分對后世很有影響,如《答客難》等設為主客問答進行辯難的小賦,都從《論語》受到啟發(fā);其自我解嘲部分,表現(xiàn)了儒家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積極奮進精神的贊揚。
《論語》經(jīng)典名句及翻譯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