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道理的佛教經(jīng)典故事(2)
有大道理的佛教經(jīng)典故事3:參透人生便是禪
人生路上,一路走來,我有許多難解的問題,關(guān)乎心靈,涉及思想,讓我困惑不已。隨著人生境遇的不斷改變,禪意盈心,我有了心得。
什么是禪?禪是佛教禪宗的一種修行方法。參禪悟道,需要人生的大智慧。禪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真善美的至高境界。
一直以來,我頑固地認(rèn)為,修身養(yǎng)性固然不錯,但我絕不可能達(dá)到不恨不怨的豁達(dá)境界。試想,人生路上,遭遇坎坷,怎么會不怨天尤人?生活中,被人傷害,為什么不還以顏色,以牙還牙?向敵人示弱,為對手鼓掌,這樣的人生豈不是一種懦弱行為?難道好人就是軟弱可欺的嗎?
一直很欣賞這四句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shí)時(shí)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意思是說,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每個人的心靈就像一座明亮的鏡臺,要時(shí)時(shí)不斷地將它撣拂擦拭,不讓它被塵垢污染,遮蔽了光明的本性。直到有一天,讀到以下四句偈語,一顆心才突然了悟,原來煩惱都是自己找的:“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原本就不是樹,明亮的鏡子也并不是臺。本來無一物,怎會染上塵埃?這之后,人生所有的難題便都迎刃而解了。當(dāng)心靈變得博大,空靈無物,猶如倒空了的杯子,恬淡安靜。那禪精要義,就如奔流的溪水,溫暖地流淌,滋潤著我的心田,讓我的心靈原野郁郁蔥蔥。
有人問大龍智洪禪師:“什么是微妙的禪?”智洪禪師回答:“風(fēng)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空中,梧桐落葉飄零;眼前,蕭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問趙州禪師:“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趙州禪師淡淡地說:“不雨花猶落,無風(fēng)絮自飛。”不惑之年的我,沉靜地微笑。智洪與趙州禪師的境界,我永遠(yuǎn)無法企及,但我可以憑借自己獨(dú)特的人生經(jīng)歷,不斷地接近。
在偈語妙諦中參透禪機(jī),在禪意玄機(jī)中覺悟人生。正所謂,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擇細(xì)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佛說原來怨是親??v使別人怨恨我們,我們也要拿他們當(dāng)自己的親人,感謝他。為什么呢?因?yàn)闆]有他人制造的種種人生的磨難,我們的心靈就無從升華。心寧靜,以致遠(yuǎn)。人行走于四方,奔波于名利之間。人活著應(yīng)該是努力讓心靈得到升華,把現(xiàn)實(shí)中的名利看淡一些,更值得你關(guān)心的,應(yīng)該是你自己的心。人的心靈,若能如蓮花與日月,超然平淡,無分別心、取舍心、愛憎心、得失心,便能獲得快樂與祥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天下無物不美,但要有一顆欣賞美的心。
紅塵中,許多人喪失了甘于平淡的樸實(shí)的心,不再珍惜和感激真摯的收獲與擁有,不再有一顆豐盈的心。豈知,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將功名利祿看淡,將勝負(fù)成敗看透,將毀譽(yù)得失看破,才能獲得禪宗所說的“平常心”。
佛說,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鐵樹開花遍地春。水往低處流,云在天上飄,一切都自然和諧地發(fā)生,這就是平常心。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便是禪悟的心得。
寧靜的心,質(zhì)樸無瑕,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一位年輕人熱戀了4年的女友跟著一個商人跑了,感情遭到洗劫的年輕人痛不欲生,后來,終于不堪于感情的痛楚,選擇在深山里一座寺院削發(fā)為僧,成了一名小沙彌。
那是一座香客盈門的寺院,為了接受香客們的布施,寺院的住持除了接受施主們的香火錢,還專門在寺院的園子里開了一塊花圃,供施主們在佛前種些花草。
這片園子原來是一片荒蕪的土地,一經(jīng)開墾之后,很快生機(jī)盎然起來。來自全國各地的香客門手捧著一棵棵花草,像是擎著一炷炷芬芳的佛香,虔誠地鏟土,施肥,燒水、埋土……沒過多久,園子里一派姹紫嫣紅,蜂蝶翩躚其間,煞是可人。
寺院里的僧人們聞著花香,看著美景,心情也十分舒暢,唯有小沙彌,終日愁眉緊鎖,對著園子唉聲嘆氣,住持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問小沙彌,別人都眉飛色舞地照料園子,為什么你半步也不敢接近那些花草啊?
小沙彌苦著臉說,住持,您不知道,園子里有許多不堪入目的花朵,例如,火紅的杜鵑花、鮮艷的牡丹花,還有芍藥、映山紅,甚至還有玫瑰!佛門清凈之地,怎能容得下這樣煙火味充斥的花草,豈不是亂了僧人們的心性?
住持聽了小沙彌的話后,不疾不徐地說了這樣一句話,佛門清凈之地,許多妖艷的女施主都可以進(jìn)入,如果說亂心性,我們豈不是要關(guān)起門來,把許多香客拒之門外?我們出家人修的是心性,心若磐石,八風(fēng)吹不動,心若柳絮,稍有氣息便揚(yáng)于山門之外了!
當(dāng)天下午,小沙彌便被住持趕出了寺院。
收拾鋪蓋出門的瞬間,小沙彌自己也不解。但是,小沙彌想,天下之大,難道沒有容身之處,他很快通過做苦力掙了些錢財(cái),在寺院所在的山腳買了一問門面,專門銷售佛香。一年后,他發(fā)跡了,娶了一位漂亮的女人為妻,他的妻子是位極富商業(yè)頭腦的人,看到許多人上山拜佛都大老遠(yuǎn)帶著花草到寺院栽種,于是,妻子和他商量,在后山開辟一塊花圃,這樣的花草,離寺院最近,最能接到神佛的靈根,香客們豈不是很愿意購買?
他接受了妻子的提議,但是,他和妻子約法三章,不能種顏色鮮艷的花朵,只能種些諸如茉莉之類的清淡花草。妻子一聽就怒了,指著他的鼻子說,原來你還這么信佛啊,如果你這么信佛,還娶我干啥,還去當(dāng)你的和尚就是了!
年輕人一聽,瞬間不知所措,這時(shí)候,一位香客恰巧來他們店里請幾炷佛香,聽到他們的爭吵之后,香客撫須而笑,香客說,我是個做藥材的生意人,上次來這座寺院上香的時(shí)候,正值我生意虧本,連三炷香都請不起,當(dāng)時(shí),我是焚著了自己吃飯用的筷子許愿的,但是,照樣靈驗(yàn),而與我同行的一位富商捐了大批的錢財(cái),最終還是生意虧損,還招來了牢獄之災(zāi),因?yàn)?,他是個毒販子。住持告訴我,只要六根清凈,處處皆見蓮花開……
年輕人瞬間醍醐灌頂,后來,年輕人在山腳開了一家花草店,取名“六根清凈”,許多香客們都從年輕人的花圃里挖出花草,發(fā)現(xiàn)這些花草的根部泥污不堪,爭相打趣他說,你這分明的“六根不凈”啊?
年輕人笑著說,六根不在花草上,六根是在我們心里啊!
時(shí)光更迭,轉(zhuǎn)眼60年過去了,當(dāng)年的小伙子已經(jīng)成了一位須發(fā)皆白的老人,妻子也早已歸西,只剩下他孑然一人,他一生事佛,做事皆善事,所以,山上寺廟的住持也換了多人,但是,每一位方丈都會告訴香客們,除了到寺院拜佛,也別忘記到山腳的花店去拜一拜那位須發(fā)皆白的老者,因?yàn)?,山上?ldquo;泥香佛”,山腳的才是“活佛”啊!
后來,活佛圓寂后,人們在他的花店發(fā)現(xiàn)了六顆耀眼的合利子,再后來,花店變成了“六根寺”,成了萬千香客必去拜訪的第一站……
至今,六根寺的大殿里還放著活佛的手書:“妖艷于外,清凈于心。”這八個字,正是活佛留給世人的不朽智慧蓮花一一從排斥到接受,從煩惱到歡喜,周圍世界沒有變,改變的是人心。心寬了,心凈了,自然就容下了萬物,也容下了理想和幸福。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