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小故事
廉政是古往今來人類社會不懈追求的政治崇尚目標。廉政教育需要從每一個人抓起,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廉政教育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廉政教育小故事篇1:我以不貪為寶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人上山采石時,采到一塊寶玉,他擔心別人會來搶,想拿出去賣,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來想去,他決定把這塊寶玉送給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帶著寶玉,來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獻上寶玉。子罕覺得很奇怪,便問道“我和你素不相識,你為什么要獻寶玉給我?我可從來不收別人任何禮物的。”那人以為子罕懷疑這是一塊假玉,就答道“這塊玉我請玉匠看過,確實是一塊真玉,價值連城,所以我才送給你的。”子罕說“我把不貪的品格當作珍寶,你把這塊玉石當作珍寶,如果你把玉給了我,我們倆人都喪失了珍寶,不如你我還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寶吧!”那人跪下懇求道“我們小百姓,拿著這樣珍貴的東西,是不敢出門的,我把它獻給你,是為了免于禍患。”子罕就讓那人暫時留下,請玉匠把那塊寶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幫他把玉賣掉,把所得的錢全部交給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這個故事見于《左傳·襄公十五年》。后來,人們就用“不貪為寶”這句成語來形容清正廉潔的高尚品質。
廉政教育小故事篇2:陳壽廉政故事 “三不喜”
良將不怯死以茍免,烈士不毀節(jié)以求生。——《三國志?魏書》
陳壽,字本仁,原籍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因其祖父戌衛(wèi)遼東,遂入籍寧遠。歷任戶科給事中、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陜西巡撫、南京刑部尚書等職。
早在他少年時期,有一次拾到金子,但他分文未拿,坐守一個晚上,終于將金子交還給失主。1472年,他考中進士,授官戶科給事中,從此登上官路,他一生做官四十年,直做到尚書,他都始終堅持清正廉潔,他有三不喜:一是不喜隨意彈劾官吏;二是不喜為子弟親友爭功或謀取好處;三是不喜金錢財物。
他初為官時任給事中,給事中是言官,糾劾百官是其分內的事情,可是陳壽卻從不彈劾朝廷官吏,他的這種做法讓人感到奇怪,他為此解釋說:“吾父戒吾勿作刑官,易枉人。言官枉人尤甚,吾不敢妄言也。”
弘治年間,他到陜西做官,當時的陜西地區(qū)經常遭到邊地少數民族的騷擾,他到之后,整頓了軍務,使地方上安定了下來,有一次,各部族首領率眾來戰(zhàn),派出少數騎兵來誘敵,有些明朝將領不知道是計謀,準備出擊,陳壽卻不準,他獨自來到帳外,與數十名騎士坐在凳子上吃東西,敵軍見了,怕有埋伏,連忙退卻,陳壽乘機下令出擊,結果大獲全勝。當他向朝廷保捷報時,有人說讓他在捷報上寫下戰(zhàn)士的名字,他說:“吾子弟不事弓馬,安得以欺朝廷?”他的公正無私得到了將士們的擁護和愛戴。
陳壽從小便不愛財,至有守夜還金之舉,當官后不改初衷,清正廉潔到底,他當了右副都御史那樣的大官,因為得罪了專權的太監(jiān)劉瑾,被命罰米二千三百石,布一千五百匹,陳壽平時清廉不取,除去俸祿外,一無所有,被命罰米布,貧苦不能償,只好上書自訴,劉瑾也知道他的清貧,只好免去了處罰。
陳壽自己從不愛財,同時他對貪污的官吏也敢于嚴厲懲辦,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在他調任南京兵部侍郎時,在陜西要離開時,整整一天,車轎也沒能前進一步,史書上記載說,“軍民數千人,擁集撫臺,泣留公(指陳壽)。公曰:君命也。出城之日,號呼之聲震地。”
陳壽為官四十年,為官清廉,家無余錢,以至于家貧無家可歸,只得流離失所,住所不蔽風雨,甚至在死后也無錢下葬。但他“三不喜”卻永遠的留在了后人的心中。
廉政教育小故事篇3:唐朝宰相盧懷慎的廉政故事
唐朝的宰相盧懷慎清正廉潔,不搜刮錢財,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陳設用具都非常簡陋。他當官以后,身份高貴,妻子和兒女仍免不了經常挨餓受凍,但是他對待親戚朋友卻非常大方。
他在東都(洛陽)擔當負責選拔官吏的重要公務,可是隨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他擔任黃門監(jiān)兼吏部尚書期間,病了很長時間。宋璟和盧從愿經常去探望他。盧懷慎躺在一張薄薄的破竹席上,門上連個門簾也沒有,遇到刮風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擋。盧懷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盧從愿,看到他們倆來了,心里非常高興,留他們呆了很長時間,并叫家里人準備飯菜,端上來的只有兩瓦盆蒸豆和幾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沒有。盧懷慎握著宋璟和盧從愿兩個人的手說:“你們兩個人一定會當官治理國家,皇帝尋求人才和治理國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統(tǒng)治的時間長了,皇帝身邊的大臣就會有所懈怠,這時就會有小人乘機接近討好皇帝,你們兩個人一定要記住。”過了沒幾天,盧懷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時候,曾經寫了一個報告,向皇帝推薦宋璟、盧從愿、李杰和李朝隱?;实劭戳藞蟾?,對他更加惋惜。
安葬盧懷慎的時候,因為他平時沒有積蓄,所以只好叫一個老仆人做了一鍋粥給幫助辦理喪事的人吃。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獵,來到一片破舊的房舍之間,有一戶人家簡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舉行什么儀式,便派人騎馬去詢問,那人回來報告說:“那里在舉行盧懷慎死亡兩周年的祭禮,正在吃齋飯。”玄宗于是賞賜細絹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獵。
另外人們傳說:盧懷慎去世時,他的夫人崔氏不讓女兒哭喊,對他說:“你們的父親沒死,我知道。你父親清正廉潔,不爭名利,謙虛退讓,各地贈送的東西,他一點也不肯接受。他與張說同時當宰相,如今張說收受的錢物堆積如山,人還活著,而奢侈和勤儉的報應怎么會是虛假的呢?”到了夜間,盧懷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將夫人的話告訴了他,盧懷慎說:“道理不一樣,陰間冥司有三十座火爐,日夜用燒烤的酷刑來懲罰發(fā)不義橫財的人,而沒有一座是為我準備的,我在陰間的罪過已經免除了。”說完又死了。
注:盧懷慎(?—716),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武則天時任監(jiān)察御史,后歷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開元元年(713)為宰相。盧懷慎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避讓,在任期間的政績只在于薦賢舉能,任宰相三年后病故。盧懷慎為官廉潔,家無儲蓄,門無遮簾,飲食無肉,妻兒饑寒,生活得很貧窮。他是唐代比較清廉的一位宰相。盧懷慎的兒子盧奐在廣州作太守時,不為當地的奇珍異寶所動,能保持清廉節(jié)操,也受到當時人的稱贊。玄宗嘉其美政,為其寫有贊詞:“專城之重,分陜之雄,亦既利物,內存匪躬,斯為國寶,不墜家風。”
看過“廉政教育小故事”的人還看了:
4.廉政格言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