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愛國的成語故事
人類的精神世界好比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山,我們每個人的責(zé)任就是做一個攀登者去攀登這座高山,因為山的頂峰有著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就是在長期的奮斗中形成的中華民族的思想精髓:團結(jié)一致,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我們要時刻牢記。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guān)愛國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有關(guān)愛國的成語故事篇一:平易近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封于魯,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齊,周公仍在朝攝政輔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匯報政務(wù),周公說:“為什么來得這么晚?”伯禽說:“我變革禮俗,費力不小。比如服喪,必得服滿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齊之后,五個月就去匯報政務(wù),周公說:“為什么來得這么快?”太公說:“我大大簡化了君臣禮儀,一切依從通俗簡易。”太公后來聽說了伯禽匯報政務(wù)的情況,長嘆說:“魯國后世必定會北面臣服于齊國。政治如果不簡要平易,民眾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眾才會歸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簡易。到了唐朝,為避太宗李世民諱(huì),凡言“民”處皆改為“人”,此語就改成了“平易近人”。這樣一改,意思也就變了,從指政治變成指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有時也指文章風(fēng)格淺顯易懂。
有關(guān)愛國的成語故事篇二:太公釣魚
商朝末年,紂(zhòu)王荒淫(yín)無度,殘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艱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紂王的胡作非為,就躲到渭水河邊過著隱居的日子。
渭河一帶是諸侯姬(jī)昌的管轄范圍,姬昌胸懷大志,很愛惜人才。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邊釣魚。他的魚鉤是直的,沒有魚餌,離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釣一邊說:“魚兒呀,你快點上鉤吧!”有人好意地告訴他這樣釣不到魚,姜子牙只是笑著說:“魚兒自己會上鉤的。”人們嘲笑他,他也不理會。
結(jié)果這件事傳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個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請。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還繼續(xù)釣魚,嘴里念著:“釣、釣、釣,魚兒不上鉤,蝦米來搗亂!”士兵只好回去報告。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請,姜子牙看見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著:“釣、釣、釣,大魚不上鉤,小魚來搗亂!”大臣也只好回去報告。最后,姬昌就準(zhǔn)備了豐厚的禮品,親自拜訪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確是一心想要尋找賢能的人,就答應(yīng)輔佐(zuǒ)他。姬昌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就封他為太公。
后來姜子牙連續(xù)輔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統(tǒng)治,建立中國歷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有關(guān)愛國的成語故事篇三:唇亡齒寒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滅虢(guó)國??墒窃跁x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yú)國,討伐虢國必須經(jīng)過虞國。“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美玉和寶馬,他會答應(yīng)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難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里罷了。”晉獻公聽后,便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份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時,當(dāng)時就滿口答應(yīng)下來。虞國大夫?qū)m之奇聽說后,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xiàn)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yuǎn)了,于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后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關(guān)。
有關(guān)愛國的成語故事篇四:志在四方
春秋時,晉獻公在寵妾(qiè)驪姬的挑撥下,殺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別逃亡到狄(dí)國和梁國。
后來,晉獻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齊桓公的幫助下做了國君,他怕重耳回來爭奪王位,就派人去殺他。于是,重耳又從狄國歷盡艱險,逃到了齊國。
齊桓公對重耳以及追隨他的子犯、趙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優(yōu)待,還把一個本家姑娘齊姜嫁給了重耳。重耳在齊國一住七年,日子過得舒服極了,他也不想再回晉國去了。
齊桓公死后,齊孝公做了齊國國君,齊國開始衰弱。子犯、趙衰、狐偃等一起來到桑園里秘密商議,要想辦法讓重耳離開齊國。
這事讓重耳的妻子齊姜知道了。齊姜是個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業(yè),就對重耳說:“公子,你有遠(yuǎn)大的志向,我很高興。你走吧!男子漢大丈夫總得做一番事業(yè),留戀妻子和貪圖安逸是沒有出息的!”
重耳聽了很驚訝,說:“我并沒打算離開你,離開齊國呀,我不走!”齊姜聽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個計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齊國。
后來,重耳在六十二歲的時候,終于回到晉國,當(dāng)上了晉國的國君,史稱晉文公。
成語“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樹立遠(yuǎn)大的志向。
有關(guān)愛國的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