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愛國小故事_關(guān)于愛國的名人故事
岳飛的忠勇故事千百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那么有哪些中國名人愛國故事呢?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中國名人愛國小故事。
中國名人愛國小故事1: 梅蘭芳的愛國故事
梅蘭芳是一位有愛國氣節(jié)的藝術(shù)家。1931年,日本侵略者發(fā)動了九一八事變,侵占了東北,然后又向華北進犯,威脅北平和天津。梅蘭芳痛恨敵人,為了不當亡國奴,他舉家遷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編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兩出戲?!犊菇鸨分v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紅玉抵抗金軍的故事,《生死恨》是講在敵人的統(tǒng)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這兩出表現(xiàn)愛國思想的新戲一上演,就受到觀眾喜愛。有一次,梅蘭芳連演三場《生死恨》,觀眾踴躍買票,把票房門窗的玻璃都擠碎了。
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發(fā)動七七事變后,又進攻上海,不久就占領(lǐng)了這座大城市。日本人知道梅蘭芳是聞名世界的大藝術(shù)家,托人要求他在電臺播音,為他們的侵略服務(wù)。梅蘭芳巧妙地說:“我馬上要到香港和內(nèi)地巡回演出了,不能做這件事。”
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結(jié)束后,就留在了香港。為了擺脫敵人的糾纏,他決定不再露面,不再登臺演出,就在家里練唱昆曲。1941年底,日軍攻占了香港。他們知道梅蘭芳正在香港,就到處找他。梅蘭芳心想:“躲是沒地方躲了,可我絕不為日本人唱戲!”
這一天,清晨洗臉時,梅蘭芳第一次打破慣例,沒有刮胡子。兒子見了很奇怪。
“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胡子嗎?今天怎么不刮了?”
“我留了胡子,日本鬼子還能強迫我去演戲嗎?”梅蘭芳說。一天上午,日軍司令酒井派把梅蘭芳接去。一見面,他就假熱情地說:“我過去看過您的戲,您還認識我嗎?怎么,您留起小胡子了?像您這樣一位舉世聞名的大藝術(shù)家,怎么能剛步入中年就退出舞臺呢?”
梅蘭芳坦然地說:“我已經(jīng)快五十歲了。一個演旦角的,扮相和嗓子都不行了,已經(jīng)失去了上臺的資格。”
后來,梅蘭芳又回到上海,靠畫畫賣錢養(yǎng)活家人和與他一起演出過的朋友。上海日偽政權(quán)多次請他出演,都被他拒絕了。他說:“一個人活到一百歲也總是要死的,餓死就餓死,沒什么大不了的!”
一次,日軍慶祝“大東亞圣戰(zhàn)”一周年,派人讓梅蘭芳出演,還說如果不演,就要軍法從事。梅蘭芳事先得到消息,一連打了三次傷寒預(yù)防針。平時,他只要一打預(yù)防針就發(fā)燒,這次果然又高燒不止。日軍軍醫(yī)來檢查,一看梅蘭芳燒得迷迷糊糊,只好走了。
1945年8月15日,傳來了日寇投降的消息。梅蘭芳高興地流下了眼淚,笑著對夫人說:“天亮了,這群日本強盜可真完蛋了!”
這天,幾位朋友興高采烈地來到梅家道喜。只見梅蘭芳身穿新衣,精神煥發(fā),手里的一把紙扇遮住了半個臉。
“梅先生,您一定剃了胡子,對吧?”
梅蘭芳笑著把扇子一撤,露出了刮了胡子的面孔,說:“抗戰(zhàn)勝利了,我就要重返舞臺了!”
不久,梅蘭芳就在上海演出了,觀眾場場爆滿。他們說:“我們就是要看看八年不給日本鬼子唱戲,如今刮了胡子的梅蘭芳!”
心里裝著觀眾梅蘭芳是表演大師,但他從不對觀眾擺架子,對同行也謙虛禮讓,始終保持著高尚的戲德。
過去,演員唱一場戲給一份錢,有病可以請假,遇到天氣不好還可以“回戲”(即臨時宣布停演)。可梅蘭芳盡量克服困難,處處替觀眾著想。他說:“觀眾事先不知道回戲,頂風冒雪從老遠趕來聽戲,讓人家白跑一趟,太不應(yīng)該了。”
有一次,他嗓子啞了,可第二天要演一出唱工極重的戲。這可怎么辦呢?那天,他很早就來到舞臺,每隔半小時就噴一次藥,嗓子卻一點不見好轉(zhuǎn)。大家很著急,有人提出回戲,可梅蘭芳知道劇場里已坐滿了觀眾,怎能讓他們掃興而歸呢?他沒有同意,強打著精神化妝,大家都很替他擔心。
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梅蘭芳上場了,他和剛才判若兩人,精神煥發(fā),唱念精彩。不過,內(nèi)行人卻聽出他的嗓子變窄了。戲演完后,有人趕往后臺,關(guān)心地問:“梅先生,您今天的嗓音怎么變窄了?”
“您還不知道吧?前兩個鐘頭,我的嗓子還是啞的呢!”
“那您怎么還上臺?這是怎么唱出來的呢?”
“不上,怎么對得起觀眾?我這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臨時用的一個急救方法,這戲是用半個嗓子唱的!”
“半個嗓子,這怎么唱?”
“這是全憑一股虛勁把嗓子提起來唱的,勁頭如稍用過一點兒,馬上又會啞不成聲。這是假嗓,怕低不怕高,怕寬不怕窄。過去我也從來沒用過,今天完全是臨時逼出來的。”
在場的人都感嘆不已,不僅為他豐富的舞臺經(jīng)驗所傾倒,更為他一心為觀眾著想的精神所感動。
中國名人愛國小故事2:秋瑾的孤獨
其實秋瑾來自一個保守的大家庭,他的父親做官,替女兒選了一個當官的夫婿,他們結(jié)了婚,夫妻感情也很好。有人猜測秋瑾是婚姻不幸福才會去革命,其實不然,革命者往往是受到最多的寵愛,當他感覺到要與人分享這份寵愛時,他的夢想就出現(xiàn)了。
其實她還有孩子,一家和樂美滿。在一個女子要纏足、丈夫可以納妾的社會里,一個丈夫為了成全妻子的好學(xué),愿意拿出一筆錢送妻子去日本留學(xué),相信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丈夫。
然而,秋瑾到了日本之后,視野打開了,不再是一個舊社會里封閉的女人,她認識了徐錫麟、陳天華等優(yōu)秀的留學(xué)生,經(jīng)常聚會喝酒、聊新的知識,并且一起加入了同盟會。在當時,同盟會是一個非法組織,加入者都抱著被殺頭的準備,唯有充滿夢想的人才會參加。
秋瑾到日本之后,意識到東方的女性受到極度的壓抑,被當做弱者,因此她的革命不只是政治的革命,更大的一部分是她對女權(quán)革命的覺醒與伸張。秋瑾在日本學(xué)武士刀、練劍,所以會拍下那么一張照片,象征女性的解放。
一個可以容納解放女性的男性團體,也必定是開放的??梢姡戾a麟、陳天華等人都是優(yōu)秀的男性,而秋瑾的丈夫也絕不是壞人。不過,秋瑾覺察到自己與丈夫在思想上已經(jīng)分道揚鑣,她無法再回到那個保守的社會里,所以她為自己的生命做了勇敢的抉擇——提出離婚。
秋瑾的孤獨不僅在當時,甚至在今日,都鮮有人能理解。幸運的是,秋瑾還有一群可愛的朋友。這些與她把酒言歡的留學(xué)生,知道秋瑾很喜歡一把劍,便湊錢買下來送她。
當他們在小酒館里把劍送給秋瑾時,她當場舞了一回。我不知道那張持劍穿和服的相片是否為彼時所攝,但在秋瑾的詩中記錄了此事,她說:“千金不惜買寶刀”,原來那把劍所費不貲,耗盡千金,以至于一群人喝酒喝到最后付不起酒錢,于是秋瑾不惜把身上的皮大衣當了,要和朋友們喝得痛快,詩的下一句便是:“貂裘換酒也堪豪”。后來,這群留學(xué)生回到中國,潛伏在民間,伺機而動,隨時準備革命。心思縝密的秋瑾,不但有激情,也有理性,可謂當時回國革命者中最成功的一個。
然而,很少有人想到,離婚以后的秋瑾要面對生命里巨大的孤獨感。相信她和徐錫麟之間的感情是革命,也是愛情。所以當徐錫麟沖動起義,因為沒有詳密的規(guī)劃而失敗被逮捕,并慘遭清朝官員恩銘將胸膛剖開,活活地掏出心肝祭奠時,聽聞徐錫麟死訊的秋瑾立刻起義,因此被捕。
我讀秋瑾傳記時,深深覺得秋瑾的死和徐錫麟有很大的關(guān)系,而徐錫麟就是當年提議買寶劍送她的人。這使我聯(lián)想到,革命里有一部分的孤獨感,也許是和愛情有關(guān)。在革命里糾纏的情感非常迷人,非小兒女的私情可以比擬,他們是各自以“一腔熱血勤珍重”的方式,走向詩的最巔峰。
在徐錫麟死后,秋瑾的起義可以說是一種自殺的形式。
秋瑾被捕之后,受盡所有的酷刑,被逼要寫下所有參與革命者的名單,她只寫下一個字:“秋”,表示只有秋瑾一人。她頓了一下,接著寫:“秋風秋雨愁煞人”,又是一句詩。翌日清晨,秋瑾在紹興的街市口被處以斬刑。
她是一個在文學(xué)上、戲劇上尚且無法全面說出其影響力的女性,她也是一個傳奇,歷史的傳奇,因為她的生命活出了驚人的自我。
中國名人愛國小故事3:軍神劉伯承元帥的一生
劉伯承,原名明昭,字伯承,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開縣農(nóng)村。因父親是個務(wù)農(nóng)兼教私塾的“泥腿文人”,劉伯承從小就被督促讀書練字,后靠族親資助入縣城高等小學(xué)堂。15歲時父亡家貧,劉伯承回家務(wù)農(nóng),還到鎮(zhèn)上賣字。1912年,他到重慶考入軍政府將校學(xué)堂,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川軍當司務(wù)長、排長,此后因善于用兵在戰(zhàn)火中職務(wù)不斷提升。在豐都戰(zhàn)斗中,一顆子彈從他的右太陽穴鉆入,又從右眼飛出。德醫(yī)診所為他施手術(shù)共割74刀,他以當年關(guān)公刮骨之氣概忍受,那個傲慢的日耳曼軍醫(yī)手術(shù)后稱贊他是“軍神”。
劉伯承雖被稱為川軍名將,卻痛感舊軍隊和官場黑暗,經(jīng)同鄉(xiāng)共產(chǎn)黨員吳玉章啟發(fā),他離川到北京等地同趙世炎等結(jié)交,接受了馬列主義,于1926年4月加入共產(chǎn)黨。順瀘起義失敗后,他東下武漢,拒絕國民黨要人的拉攏。這時,周恩來要到南昌組織起義,他對劉伯承傾慕已久,剛剛相見便邀他作為軍事助手。1927年8月1日起義時,劉伯承任統(tǒng)轄全軍的參謀團參謀長,從而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建軍史上第一位總參謀長。
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失敗后,劉伯承轉(zhuǎn)赴蘇聯(lián),先入高級步兵學(xué)校,又入最高軍事學(xué)府伏龍芝軍事學(xué)院。1930年回國后到上海,劉伯承立即被中央任命為軍委參謀長,黨內(nèi)領(lǐng)導(dǎo)還將他比作古代的兵圣孫子。1932年,劉伯承進入江西瑞金。毛澤東希望他像大革命時辦黃埔軍校那樣,辦一個“紅埔”。長征到達貴州時,中央又要他復(fù)任總參謀長。進入四川后,他因熟悉當?shù)厍闆r,率先遣隊行動,搶渡金沙江,又與彝民首領(lǐng)歃血結(jié)盟,保證全軍安全通過,接著又去指揮搶渡大渡河。
抗戰(zhàn)開始后,劉伯承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率部挺進太行山。在創(chuàng)建晉冀魯豫根據(jù)地的斗爭中,他與日寇作戰(zhàn)時因地設(shè)伏,屢創(chuàng)殲滅戰(zhàn)的奇跡。蔣介石在1938年洛陽的軍事會議上也不得不表揚說,劉伯承智計過人,不愧是軍事家。日本第一軍專門組織敢死的“挺身隊”,深入根據(jù)地,偷襲八路軍總部并欲刺殺劉伯承等,劉伯承卻以“敵進我進”的態(tài)度與之周旋。別人勸他注意安全,他不在乎地說:“自打從軍起,我就做好了準備。路死路埋,溝死溝埋,狗吃了得個肉棺材。”解放戰(zhàn)爭中,他與鄧小平一同率軍挺進中原,決戰(zhàn)淮海,進軍大西南,在全國五大戰(zhàn)略區(qū)中擔負了打苦仗的重任。
解放后,劉伯承請辭西南軍區(qū)司令員等職。當軍委問他是否想任總參謀長時,他說,年紀大了,總長已當過四次了,還是去辦學(xué)校、當教書先生吧!
1951年年初,在他主持下于南京成立了軍事學(xué)院。1955年,他被授予元帥軍銜,后受到不正確的批判。他自稱是一名“殘廢軍人”、“編外參謀”,潛心研究如何保衛(wèi)國家安全。
60年代中后期,劉伯承身體日衰。1972年,他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仍口授信件,對戰(zhàn)略問題提出看法。后來他失去思維能力。1986年病逝。
從中國共產(chǎn)黨獨立領(lǐng)導(dǎo)戰(zhàn)爭起,劉伯承就威名遠揚。他以一個舊軍隊名將的身份毅然投身于革命,被朱德贊譽具有仁、信、智、勇、嚴的軍人品質(zhì),有古名將風。正是這種傳統(tǒng)的美德與革命求新精神結(jié)合,為黨的軍事工作特別是其中的教育訓(xùn)練起到了奠基作用。
↓↓↓下一頁更多精彩 中國名人愛國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