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時期寓言故事
諸子百家時期寓言故事
諸子百家時期,各家思想下的碰撞,出現(xiàn)了很多具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諸子百家時期寓言故事
諸子百家時期寓言故事:不曾殺陳佗
有一個人想拜見縣官求個差事。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縣官手下的人,打聽縣官的愛好。
他向縣官的隨從問道:“不知縣令大人平時都有什么愛好?”
縣官手下的人告訴他說:“縣令無事的時候喜歡讀書。我經(jīng)常看到他手捧《公羊傳》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
這個人把縣令的愛好記在心里,滿懷信心地去見縣官??h官問他:“你平時都讀些什么書?”
他連忙討好地回答說:“別的書我都不愛看,一心專攻《公羊傳》。”
縣官接著問他:“那么我問你,是誰殺了陳佗呢?”
這個人其實(shí)根本就沒讀過《公羊傳》,不知陳佗是書中人物。他想了半天,以為縣官問的是本縣發(fā)生的一起人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說:“我平生確實(shí)不曾殺過人,更不知有個叫陳佗的人被殺。”
縣官一聽,知道這家伙并沒讀過《公羊傳》,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縣官便故意戲弄他說:“既然陳佗不是你殺的,那么你說說,陳佗到底是誰殺的呢?”
這人見縣官還在往下追問,更加惶恐不安起來,于是嚇得狼狽不堪地跑出去了,連鞋子也來不及穿。別人見他這副模樣,問他怎么回事,他邊跑邊大聲說:“我剛才見到縣官,他向我追問一樁殺人案,我再也不敢來了。等這樁案子搞清楚后,我再來吧。”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應(yīng)該用誠實(shí)、謙虛的態(tài)度去對待知識。不懂裝懂的做法既會妨礙自己的求知進(jìn)步,又會鬧出愚昧無知的笑話來。
諸子百家時期寓言故事:假博學(xué)出洋相
從前魏地有個人,素以博學(xué)多識而著稱。很多奇物古玩,據(jù)說只要他看一眼就能知道是什么朝代的什么器具,并且解說得頭頭是道,大家都很佩服他,他自己也常常引以為自豪。
一天,他去河邊散步,不小心踢到一件硬東西,把腳也碰痛了。他恨恨地一邊揉腳一邊四下張望,原來是一件銅器。他頓時忘了腳疼,拾起來細(xì)細(xì)察看。這件銅器的形狀像一個酒杯,兩邊還各有一個孔,上面刻的花紋光彩奪口,儼然是一件珍稀的古董。
魏人得了這樣的寶貝非常高興,決定大宴賓客慶賀一番。他擺下酒席,請來了眾多親朋好友,對大家說:“我最近得到一個夏商時期的器物,現(xiàn)在拿出來讓大伙兒賞玩賞玩。”于是他小心地將那銅器取出,斟滿了酒,敬獻(xiàn)給各位賓客。大家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都裝出懂行的樣子交口稱贊不已,恭喜主人得了一件寶物??墒琴e主歡飲還不到一輪,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有個從仇山來的人一見到魏人用來盛酒的銅器,就驚愕地問:“你從什么地方得到的這東西?這是一個銅護(hù)襠,是角抵的人用來保護(hù)生殖器的。”這一來,舉座嘩然,魏人羞愧萬分,立刻把銅器扔了,不敢再看一眼。
無獨(dú)有偶。楚邱地方有個文人,其博學(xué)多識的名聲并不亞于魏人。一天,他得了一個形狀像馬的古物,造得十分精致,頸毛與尾巴俱全,只是背部有個洞。楚邱文人怎么也想不出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就到處打聽,可是問遍了街坊遠(yuǎn)近許多人,都沒一個人認(rèn)識這是什么東西。只有一個號稱見多識廣、學(xué)識淵博的人聽到消息后找上門來,研究了一番這古物,然后慢條斯理地說:“古代有犧牛形狀的酒杯,也有大象形狀的酒杯,這個東西大概是馬形酒杯吧?”楚邱文人一聽大喜,把它裝進(jìn)匣子收藏起來,每當(dāng)設(shè)宴款待貴客時,就拿出來盛酒。
有一次,仇山人偶然經(jīng)過這個楚邱文人家,看到他用這個東西盛酒,便驚愕地說:“你從什么地方得到的這個東西?這是尿壺呀,也就是那些貴婦人所說的‘獸子’,怎么可以用來作酒杯呢?”楚邱文人聽了這話,臉噌地一下紅到了耳朵根,羞慚得恨不得立刻在地上挖個洞鉆進(jìn)去,趕緊把那古物扔得遠(yuǎn)遠(yuǎn)的,像魏人一樣不敢再看。世上的人為此全都嘲笑他。
明明不學(xué)無術(shù),卻偏要裝作博學(xué)多識的人,最終只能自欺欺人,出盡洋相。
諸子百家時期寓言故事:后來居上
漢武帝時,朝中有3位有名的臣子,分別叫作汲黯、公孫弘和張湯。這3個人雖然同時在漢武帝手下為臣,但他們的情況卻很不一樣。
汲黯進(jìn)京供職時,資歷已經(jīng)很深且官職也已經(jīng)很高了,而當(dāng)時的公孫弘和張湯兩個人還只不過是個小官,職位低得很??墒怯捎谒麄?yōu)槿颂幨虑〉胶锰?,加上政績顯著,因此,公孫弘和張湯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來,直到公孫弘封了侯又拜為相國,張湯也升到了御史大夫,兩人官職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這個人原本就業(yè)績不及公孫弘、張湯,可他又偏偏心胸狹窄,眼看那兩位過去遠(yuǎn)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官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氣,總想要找個機(jī)會跟皇帝評評這個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們陸續(xù)退去,漢武帝慢步踱出宮,正朝著通往御花園的花徑走去。汲黯趕緊趨步上前,對漢武帝說:“陛下,有句話想說給您聽,不知是否感興趣?”
漢武帝回過身停下,說:“不知是何事,不妨說來聽聽。”
汲黯說:“皇上您見過農(nóng)人堆積柴草嗎?他們總是把先搬來的柴草鋪在底層,后搬來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覺得那先搬來的柴草太委屈了嗎?”
漢武帝有些不解地看著汲黯說:“你說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說:“你看,公孫弘、張湯那些小官,論資歷論基礎(chǔ)都在我之后,可現(xiàn)在他們卻一個個后來居上,職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吏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農(nóng)人一樣嗎?”
幾句話說得漢武帝很不高興,他覺得汲黯如此簡單、片面地看問題,是不通情理的。他本想貶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壓住火氣,什么也沒說,拂袖而去。此后,漢武帝對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職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后來者居上,原本是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就要看我們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了。汲黯認(rèn)為提拔人才一定要論資排輩,反對后來居上,是不可取的。
諸子百家時期寓言故事相關(guān)文章:
3.古代散文教學(xué)論文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