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養(yǎng)生湯
中國人都有在秋冬進補喝湯的習慣,那么在秋分可以煲什么養(yǎng)生湯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秋分養(yǎng)生湯,希望對你有用!
秋分養(yǎng)生湯
1.鈣骨湯
豬筒骨火鍋大家已經(jīng)不陌生了,這雖然不是廣東人的本來吃法,但自從幾年前現(xiàn)身廣州餐飲業(yè)并占據(jù)一席之地之后,就一直比較受歡迎。
用新鮮豬腿骨,加數(shù)十種名貴滋補中藥材,秘方老火熬制5-6個小時,含有豐富鈣質的骨髓直接融進湯里,使湯成為乳白色豆奶狀,清而不素,油而不膩,味濃溢香,有一品、再品、三品之說。
推薦理由:這道湯鮮而不膩,清而味濃,特別鮮甜,有滋陰補腎、養(yǎng)胃生津的作用。
2.蓮子百合燉豬肉
材料:瘦豬肉片200克,蓮子肉15克,百合15克,香油、精鹽、味精各少許。
烹制:先將蓮子、百合、瘦肉片分別洗凈。然后將砂鍋置火上,放入蓮子、百合、肉片,加適量清水。再用文火燉至蓮子、百合、肉片爛熟后,加入香油、精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
推薦理由:此湯具有滋陰潤燥,養(yǎng)心寧神的功效,能調(diào)節(jié)更年期肝腎陰虛,心悸失眠,精神不安。
3.青蘿卜陳皮煲鴨湯
材料:青蘿卜600克、陳皮1/4個、光老鴨1只(約600克)、生姜2~3片。
烹制:青蘿卜去皮、洗凈、切厚片;陳皮浸泡,去瓤;光老鴨切去尾部及去腳,去內(nèi)臟。然后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兩個半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青蘿卜、鴨肉可撈起拌入醬油供佐餐用。
推薦理由:青蘿卜陳皮煲鴨湯具有清肺熱、潤咽喉的功效。青蘿卜為蘿卜一個種類,性微涼,味甘、辛,功能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順氣利尿、清熱解毒;陳皮性平,味甘、酸,具調(diào)中、祛滯、消痰、宣通五臟的功效;老鴨性平、微寒涼,味甘、咸,具滋陽補虛、利尿消腫的作用。
4.玉竹百合瘦肉湯
材料:玉竹、百合(中藥店均有售)各30克,豬瘦肉300克,生姜2~3片。
烹制:玉竹、百合用清水洗凈,稍浸泡;豬瘦肉亦用清水洗凈,整塊不用刀切;然后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000~2500毫升(約8~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2~3個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便可。
推薦理由:玉竹性平味甘,入肺、胃經(jīng),功能補陰潤燥、生津止渴,善治肺胃陰虛燥熱之癥;百合性微寒,味甘、淡,入肺、心經(jīng),具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豬瘦肉性平,味甘、咸,有填精補五臟的功效。諸物合用,具有滋陰潤燥,調(diào)和五臟的作用。
秋分養(yǎng)生原則
到了秋分,我們一定要隨著氣溫的降低及時添加衣物,尤其老人、孩子和體質虛弱的人,更要注意保暖,天冷的時候,可以把外套、帽子、手套、口罩等穿戴好,防寒保暖。除非是天氣熱或是到了溫暖的地方,否則不要輕易因為心理煩悶、緊張、潮熱或是運動后身體發(fā)熱就立即脫去御寒的衣物。
精神調(diào)養(yǎng)是養(yǎng)生的重要方面,秋天尤其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避肅殺之氣。建議多選擇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消解憂郁、惆悵等不良情緒。
隨著天氣漸涼,就容易出現(xiàn)疲軟、困乏等情況。為擺脫這種“秋乏”,最好在晚上10時前睡覺,早睡早起,適應“秋冬養(yǎng)陰”的原則,能夠使人體盡快適應季節(jié)變化,保持充沛精力。
秋分防秋燥
在風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會使人得病,常稱為“秋燥”。如果不注意養(yǎng)生,當溫度和濕度發(fā)生較大變化時,人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最常見的就是感冒、咳嗽。
秋分后辛辣食物不宜多吃,可適當多食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秋梨、白蘿卜、胡蘿卜、藕、荸薺、甘蔗、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淮山、柿子,是克制秋燥的有效蔬果。現(xiàn)在還沒到冬天大量進補的時節(jié),因此,飲食最好以清淡為主。
無病就不需要進補
如果無病隨意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傷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能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還會引起發(fā)胖。此外,血液中膽固醇增多,還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
進補要分清虛實
中醫(y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只有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將適得其反。
看來“秋分養(yǎng)生湯”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