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jié)氣養(yǎng)生
一年當中最要命之節(jié)氣,此節(jié)一陽來復,陰陽轉換之際暗藏殺機,那么冬至該怎么養(yǎng)生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節(jié)氣養(yǎng)生常識,希望對你有用!
冬至日
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于每年公歷12月22日左右或農歷十一月十五(滿月)前后共30天范圍內之1天。此日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北半球極夜,南半球極晝,其后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漸長?!对铝钇呤蚣狻罚?ldquo;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通緯·孝經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為冬至,十一月中(夏歷/農歷)。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可見冬至又代表著一年之始,又十二地支之首支“子”冠于冬至,因此冬至所在之農歷十一月又稱為“建子之月”。
冬至小知識
早在漢代曾把冬至作為公定節(jié)日,文武百官皆可放假一天。在我國臺灣則有“冬至過大年”的說法,他們把這一天比做過年一樣重要。每逢“冬至節(jié)”家家戶戶搓湯圓,而且把冬至的湯圓分成紅、白兩種,按老輩人的說法:不吃金丸(紅湯圓)、銀丸(白湯圓),不長一歲。冬至之備受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習慣自冬至起“數(shù)九”,每九天為一個小節(jié),共分為九九八十一天
。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首歌謠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時間的季節(jié)變化,也表現(xiàn)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三九是天氣最冷、地面積蓄熱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 ”的說法。在我國長江流域更有:天雖寒,獨有臘梅來爭妍的迷人景觀。
冬至節(jié)氣養(yǎng)生
12月22日冬至節(jié)氣,意味著進入數(shù)九天,迎來最寒冷的天氣,《易經》中有“冬至陽生”的說法。這是因為節(jié)氣運行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fā),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yǎng),而發(fā)揮其滋補功效??梢?,冬至前后人們開始進補是最好時間。
保健專家提醒:冬至到小寒、大寒期間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因此,
公眾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感冒等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冬至節(jié)氣養(yǎng)生原則
藥補
在這個階段,有些人喜歡藥物的冬令進補。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潤補養(yǎng)藥物,服用時感滑潤爽口,既能進補,又能治病。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所以冬季進補膏方在有些地方成為一種時尚。
食補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yī)又分為幾大類。
起居
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yǎng)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黃帝內經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yǎng)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有晨練習慣的人群應注意,晨練時間不宜過早,以免誘發(fā)呼吸道及腦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