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沃爾夫?qū)ゑT·歌德簡介
約翰·沃爾夫?qū)?middot;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shù)墓诺渲髁x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他在1773年寫了一部戲劇《葛茲·馮·伯利欣根》,從此蜚聲德國文壇。1774年發(fā)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
人物生平:
早期生活
約翰·沃爾夫?qū)?middot;馮·歌德銅像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法蘭克福鎮(zhèn)(位于黑森州)的一個富裕的市民家庭。小時候,父親是嚴厲的、嚴肅的。而母親則用不同于父親的那種溫柔、體貼的母愛安撫、保護、激勵著歌德,引導他對學習的興趣,并竭力培養(yǎng)歌德掌握對于文學的正確理解能力。
母親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頭,講述各種各樣有趣的故事給他聽。母親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言辭新奇而豐富,歌德常常聽得如醉如癡。也許正是傳承了母親的這種才能,歌德成年以后母親仍是跟他像朋友般共同探討問題。對于兒子的作品,母親是凡有必讀,并總能給予恰如其分的評論。歌德悟性很高,媽媽一點就通,并能很快完善自己暴露出來的不足。
除了1750年12月7日出生的妹妹科尼麗亞·弗里德里柯·克里斯蒂娜之外,約翰·沃爾夫?qū)?middot;馮·歌德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很早夭折了。1758年,歌德染上了天花。
歌德受到父親和家庭教師的教育,也學習騎術和擊劍。
歌德很早就已經(jīng)對文學產(chǎn)
歌德出生地生了興趣。在這方面他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克洛普斯托克和荷馬。14歲時,他就想?yún)⒓右粋€田園詩協(xié)會。同時,他也喜歡戲劇,因此在法國占領期間他頻頻造訪法國劇院。1763年他在一場音樂會上見到了當時年僅7歲的莫扎特。
1765年9月30日他離開法蘭克福,到萊比錫學習法學。
1765年10月至1768年8月年間,歌德在萊比錫學習。他聽了作家蓋勒特(Christian Fürchtegott Gellert)的詩藝講座,并參加了他的寫作風格練習。同時他也接受了萊比錫學院院長安瑟的繪畫課程。他愛上了凱特馨·勛考普夫(Kaumlthchen Schoumlnkopf),并在歡樂、輕快的詩句中,以洛可可風格傳統(tǒng)歌頌了這段愛情。(詩集《安內(nèi)特》(Annette))
萊比錫市最著名的和擁有第二長歷史的飯店:奧厄巴克斯·凱勒飯店和這里的浮士德的故事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奧厄巴克斯·凱勒成了他在戲劇《浮士德》的第一部中涉及的唯一的真正存在的地方。一次大咯血使得歌德不得不中斷學業(yè),于1768年8月28日返回法蘭克福。
輝煌時期
約翰·沃爾夫?qū)?middot;馮·歌德1776年,歌德作為樞密公使館參贊開始為薩克森-魏瑪-埃森納赫公國(魏瑪共和國)服務,并獲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務。他在大公送給他的帶花園的房子(歌德屋)中住了六年,并按照公園的規(guī)格親自設計和建設了房子周圍的花園。他也在圖林根(Thüringen)的伊姆河(dieIlm)邊的自然風景公園的設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希望上帝使我成為園丁或?qū)嶒瀱T,這樣我該多幸福啊。”
他認識了貴族婦女夏洛特·馮·施泰因。他們保持了一段十年之久的親密關系。
1779年他被提升為樞密顧問。他接受比他年輕8歲的大公卡爾·奧古斯特的讓他在微型小國魏瑪任職的建議是為了進行政治上的改革。在議會中歌德的職權越來越大。政治——即使在他不再擔任公務之后——一直是他關注的領域。
這一年他開始進行深入的自然科學研究。
1780年6月23日,他成為魏瑪共濟會分會:阿瑪利亞(Amalia)分會的學員,1781年6月23日,歌德成為正式會員,1782年4月2日升任會長。在他升遷的幾周后,阿瑪利亞分會不得不停止工作,因為當時共濟會的活動遇到了敵對情緒。
1782年大公把一所婦女廣場(Frauen plan)邊的房子租給歌德,1792年它最終被送給了歌德。在這里歌德一直居住到去世。婦女廣場邊的花園也是詩人自己建設的。(1885年,歌德的最后一名孫輩后代和繼承人去世后,這所婦女廣場邊的房子就被宣布為國家博物館。二戰(zhàn)后這所房子遭到嚴重破壞,所以園藝師、作家卡爾·福斯特(Karl Foester)來到魏瑪并重新建設了花園。)
1777年歌德進行了第一次哈爾茨山之旅。12月10日,他登上了布羅肯山(der Brocken),這被認為是首次冬季攀登此峰的行動。1783年他進行了第二次哈爾茨山之旅。此后的1784年他進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哈爾茨山旅行。
眾所周知,歌德是一個偉大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杰出的思想家。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個科學研究者,而且涉獵的學科很多:他從事研究的有動植物形態(tài)學、解剖學、顏色學、光學、礦物學、地質(zhì)學等,并在個別領域里取得了令人稱道的成就。
1784年歌德在人類的顱骨旁發(fā)現(xiàn)了顎間骨。雖然法國科學家魏克·達蘇在此之前四年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但歌德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獨立完成的。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歌德還是一位畫家,更準確地說,是一位有相當造詣的畫家。歌德的天性極其活躍,他的求知欲非常強盛。他把他的精神觸角伸向人類知識的各個領域,認識外部世界的所有手段。他的智慧、他的勤奮,他那深邃的目光、他那敏銳的感官,以及他長達82個春秋的高壽,使他在不同領域里——首要是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繪畫藝術上,并幾乎一直熱情地進行實踐,畫了2700幅之多,這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風景畫,也包括他進行科學研究時所繪下的畫圖以及他對人體進行的臨摹等。
約翰·沃爾夫?qū)?middot;馮·歌德1786年6月歌德前往意大利,專心研究自然科學。從事繪畫和文學創(chuàng)作,陸續(xù)完成了《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亞》和《哀格蒙特》等作品,也寫了《塔索》和《浮士德》部分章節(jié)。在魏瑪,只有他親密的侍從兼秘書賽德爾(Philipp Seidel)知道他此行的目的地。在意大利,歌德自稱“菲利普·米勒”(Filippo Miller)。他給家里寫的第一批信件沒有署明日期。到了羅馬,歌德才向親友報告了自己真實的決定和打算:他要在意大利呆相當長的時間。
歌德在《意大利游記》中描述了他的意大利之旅。1786年他在羅馬結識了畫家緹士拜恩,1787年他同緹士拜恩和其他人到那不勒斯旅行。同年緹士拜恩的著名油畫“歌德在意大利”誕生了,畫中描繪了在羅馬的丘陵地帶的旅人歌德。歌德也在那里認識了安格莉卡·考夫曼。
晚年
1788年回到魏瑪后只任劇院監(jiān)督,政治上傾向保守,藝術上追求和諧、寧靜的古典美。1794年與席勒交往后,隨著歐洲民主、民族運動的高漲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他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也隨之出現(xiàn)了新的飛躍,完成了《浮士德》等代表作。[1]
歌德的晚年,歐洲發(fā)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發(fā)過革命掀起了全歐洲性的革命高
少年維特的煩惱潮,先進國家的工業(yè)革命突飛猛進,工人運動已經(jīng)興起,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廣泛流傳,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遍及全歐。這些情況促使歌德的眼光突破德國的狹隘世界,更多地注意到全歐洲、甚至世界的變化,更多地接受社會新思潮。這些都有助于他克服前一時期思想上的狹隘性。大約從40歲起,歌德的身體就變得僵硬和難以行動。他受到嚴重的椎間盤損傷和多根胸椎變形之苦。
1795年他開始了與席勒的友誼。席勒最初是作為歷史學教授來到耶拿的。他們的友誼一直延續(xù)到1805年席勒去世。
1798年歌德寫下了哀歌“植物的變形”。
席勒去世后一年,歌德和克里斯蒂安娜·福爾皮烏斯結了婚。歌德從1789年起與她同居,兩人生有一子:奧古斯特。
在埃爾富特(Erfurt)召開諸侯大會之際,拿破侖一世接見了歌德,并授予他榮譽軍團勛章。
從1813年10月始,歌德把興趣集中到了遙遠的中國。他先后在圖書館借閱了10多種有關中國的書籍。其中有中國游記和中國哲學方面的著作。他通過英法文譯本讀了一些中國小說和詩歌,如《好逑傳》、《玉嬌梨》、《花箋記》、《今古奇觀》等。他—直想把《好逑傳》,寫成一部長詩;讀過《趙氏孤兒》之后,受到啟發(fā),他又計劃寫一部戲劇。1827年至1829年間,他便寫了14首題名為《中德四季晨昏吟詠》的抒情詩,抒發(fā)了他對東方古國的憧憬。通過接觸中國的文學作品,歌德從中看到人類共同的東西。他在同助手愛克曼的談話中闡述了他對中國的理解:“中國人在思想、行為和情感方面,幾乎和我們—樣;只是在他們那里,一切都比我們這里更明朗,更純潔,更合乎道德……”他從中國文學談到德國文學與法國文學,進而提出了“世界文學”,這一全新概念。他說:“我愈來愈深信,詩是人類的共同財產(chǎn)。世界文學的時代已快來臨了?,F(xiàn)在,每個人都應該出力使它早日來臨。”值得一提的是,20年后,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以另一思路也提出了“世界文學”這—概念。
1814年歌德到萊茵河和美因河地區(qū)旅行。1817年他開始寫作“我的植物學研究的歷史”,創(chuàng)辦“談自然科學,特別是形態(tài)學”雜志(直到1824年)。結成和礦物學家、植物學家施坦博格和音樂家菜爾特的友誼。
1832年3月22日11點半,星期四,歌德病逝。他的臨終遺言是:“給我更多的燈吧!”這體現(xiàn)了他作為大文豪的樂觀精神。3月26日葬于諸侯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