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基礎知識科普
CPU的英文全稱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文意思翻譯中央處理器,是計算機的主要設備之一,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件中的數據。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CPU基礎知識大全,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關于cpu的簡單知識
一、cpu分類
分intel和amd兩類,
二、cpu升級是怎么回事兒
市場上有i3 i5 i7 i9這幾款intel產品了,那么升級不是這么回事兒。
舉例:i7-6950__和i9-9900k/kf,i7-6950__性能比i9-9900k/kf還好,為什么呢?
我們搞清楚,i7,i9只是intel的一個分類,并不是升級,升級是看后面的數字。
舉例:i7-6950__,i7代表型號,6代表第六代,950代表性能。
CPU的基本技術參數
主頻
主頻也叫時鐘頻率,單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
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
很多人認為主頻就決定著CPU的運行速度,這不僅是片面的,而且對于服務器來講,這個認識也出現了偏差。
至今,沒有一條確定的公式能夠實現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兩者之間的數值關系,即使是兩大處理器廠家Intel(英特爾)和AMD,在這點上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存在一定的關系,但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關系.
所以,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
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蕩的速度。
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只能說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總線等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標。
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
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
通俗地說,在臺式機中,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
但對于服務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板的運行速度,兩者是同步運行的,如果把服務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異步運行,(臺式機很多主板都支持異步運行)這樣會造成整個服務器系統(tǒng)的不穩(wěn)定。
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tǒng)中外頻與主板前端總線不是同步速度的
從零開始的!小白都能看懂的!CPU科普
一個CPU,影響它的性能的主要方面有五個
①主頻 ②核心 ③線程 ④架構 ⑤制程
讓我們一個一個來
① 主頻 主頻就是指你的CPU單核(注意!是單核!某寶奸商所謂的總主頻算法全部都是在坑人!)運算頻率。不用說,絕對是越高越好。而主頻又分為默頻和睿頻。默頻是指默認主頻,就是你的CPU在正常工作環(huán)境下的運算頻率,而睿頻則是你的CPU在碰到高負載、高性能要求的工作環(huán)境時的運算頻率。相應的,默頻功耗更低,性能卻沒有那么強勁;而睿頻性能強勁卻功耗偏高。
② 核心 核心指物理核心數,類似于一個人的大腦,一個人腦子越多肯定能同時處理的事就越多(?好奇怪的比喻)這種東西也是越多越好,不過嘛,有的游戲單核優(yōu)化/雙核優(yōu)化/四核優(yōu)化,那你用四核打游戲和用64核打游戲其實差別不大,核心數的多少在多開和特殊工作環(huán)境時的差別會比較明顯。
③ 線程 線程數決定了一個物理核心多開任務的能力。超線程是一種提高核心利用率的方式,但是不能替代核心!比如4c8t(4核心八線程)就不如6c6t(6核心6線程)(同種架構的對比),不過4c4t肯定比4c8t在多開任務能力方面要弱,不過打游戲的時候沒有大的差別
④ 架構 架構是一個CPU最重要的東西!!!拋開架構看核心、線程與主頻都屬于耍流氓!比如至強E3看起來多核心高頻率性能強勁但是打起游戲來沒有i系列要強,而架構的問題我們一篇文章肯定說不全所以我們先只是簡單提一下。
⑤ 制程 制程則是指CPU內部電路間的距離,這東西肯定是越小越好,一樣大的CPU,制程更小內電路也就更多,比如同條件下一般來說10nm就比14nm要先進。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僅根據一款CPU的名字來大致的判斷性能呢?
打個比方:i9 9900k
i9-產品系列
9-九代
90-定位
KF-后綴
產品系列,代數,定位肯定是越大性能越強勁
而后綴嘛,就比較復雜了
I家:
__-性能最強至尊版
K-能超頻(不鎖倍頻)版
F-無核顯版
U-低功耗版(移動端)
Y-超低功耗版
T-低功耗版(臺式)
H/M-移動端標壓
HQ/MQ-四核移動端標壓
A家:
__-高頻
K-能超頻(銳龍?zhí)幚砥魅悼沙l,這個后綴僅在速龍?zhí)幚砥髂芤姷?
U-低電壓版(移動端)
H-移動端標壓
那么我所列舉的例子后綴含義很明顯了,就是可超頻
經典誤區(qū):
i7一定比i5好,i5一定比i3好
(這句話是典型的誤區(qū),根據代數的不同性能也會有所不同,影響CPU性能的方面也很多樣,所以并非是這樣的!!!)
INTER一定比AMD好
(這是經典問題了,銳龍系列出來前不可否認I家全面碾壓A家,不過銳龍一出AMD瞬間翻身,現在幾乎超越了INTER)
有問題可以在評論區(qū)問我們哦,那么第一篇就到這里了,我們下期再見!
而外頻與前端總線(FSB)頻率又很容易被混為一談,
前端總線(FSB)頻率(即總線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
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數據帶寬=(總線頻率×數據位寬)/8,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于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
比方,現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強Nocona,前端總線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數據傳輸最大帶寬是6.4GB/秒。
前端總線的速度指的是數據傳輸的速度,
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
也就是說,
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鐘震蕩一億次;
而100MHz前端總線指的是每秒鐘CPU可接受的數據傳輸量是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
倍頻系數
倍頻系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
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
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并不大。
這是因為CPU與系統(tǒng)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主頻而得到高倍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
CPU從系統(tǒng)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
緩存
緩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一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于系統(tǒng)內存和硬盤。實際工作時,CPU往往需要重復讀取同樣的數據塊,而緩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內部讀取數據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內存或者硬盤上尋找,以此提高系統(tǒng)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積和成本的因素來考慮,緩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級緩存)是CPU第一層高速緩存,分為數據緩存和指令緩存。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tài)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務器CPU的L1緩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級緩存)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分內部和外部兩種芯片。內部的芯片二級緩存運行速度與主頻相同,而外部的二級緩存則只有主頻的一半。L2高速緩存容量也會影響CPU的性能,原則是越大越好,以前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現在筆記本電腦中也可以達到2M,而服務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緩存更高,可以達到8M以上。
L3 Cache(三級緩存),分為兩種,早期的是外置,現在的都是內置的。而它的實際作用即是,L3緩存的應用可以進一步降低內存延遲,同時提升大數據量計算時處理器的性能。降低內存延遲和提升大數據量計算能力對游戲都很有幫助。而在服務器領域增加L3緩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顯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較大L3緩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內存會更有效,故它比較慢的磁盤I/O子系統(tǒng)可以處理更多的數據請求。具有較大L3緩存的處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統(tǒng)緩存行為及較短消息和處理器隊列長度。
其實最早的L3緩存被應用在AMD發(fā)布的K6-III處理器上,當時的L3緩存受限于制造工藝,并沒有被集成進芯片內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夠和系統(tǒng)總線頻率同步的L3緩存同主內存其實差不了多少。后來使用L3緩存的是英特爾為服務器市場所推出的Itanium處理器。接著就是P4EE和至強MP。Intel還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緩存的Itanium2處理器,和以后24MB L3緩存的雙核心Itanium2處理器。 但基本上L3緩存對處理器的性能提高顯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備1MB L3緩存的__eon MP處理器卻仍然不是Opteron的對手,由此可見前端總線的增加,要比緩存增加帶來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CPU基礎知識科普相關文章:
★ 【電腦小知識知多少】:CPU四核和兩核的區(qū)別在于哪里呢?
★ 常識科普知識大全
★ 生活科普小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