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蓮草的功效作用
墨旱蓮旱蓮草為菊科植物鱧腸的全草,因為搓揉它的莖葉時,可見黑色的汁液流出,所以又叫“墨旱蓮”。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下旱蓮草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旱蓮草的功效和作用
止血。
旱蓮草粉敷于動物傷口上和股動脈半切斷傷口上,止血時間平均為2分鐘。
提高免疫。
旱蓮草水煎劑對小鼠灌胃可明顯增加胸腺重量,提高外周血中白細胞數量和T淋巴細胞百分率。可對抗環(huán)磷酰胺引起的溶血素抗體含量的減少,但對小鼠脾細胞分泌抗體功能和血清溶血素抗體含量均無影響。說明旱蓮草能提高細胞免疫功能,并能保護體液免疫功能;而對正常的體液免疫功能影響不大。
保肝。
給與旱蓮草提取物后,動物血清AlT、AST、AKP的活性較對照組有明顯下降,肝細胞小葉壞死和脂肪變性明顯減輕,并發(fā)現尚能促進肝細胞的再生。旱蓮草抗肝毒的主要活性成分為螃蜞菊內酯、去甲螃蜞菊內酯。
抗自由基和抗染色體損傷。
旱蓮草螃蜞菊內酯通過消除氧自由基的機制,而實現對5-脂氧酶起抑制功效,以消除炎癥物質,是一種對5一脂氧酶具有強力選擇性的抑制劑。旱蓮草灌胃和腹腔注射對環(huán)磷酰胺誘發(fā)的小鼠骨髓多染紅細胞微核有明顯的抑制效應,表明對染色體損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抗菌。
抗菌和較強的抗缺氧作用。
抗衰老和抗突變。
近代藥理研究認為,墨斗草能使動物退化的免疫器官重新恢復到正常,進而提高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而免疫功能的降低是機體患病、衰老的主要原因。旱蓮草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可能是它健身、延年益壽的藥理基礎。
旱蓮草具有消除自由基和消除炎性物質的作用,以及提高細胞免疫功能,尤其是對染色體損傷有保護作用。這些是補肝腎抗衰老的另一方面的物質基礎,是較其他補藥更為突出的作用。
生發(fā)烏發(fā)。
《本草綱目》記載旱蓮草“汁涂眉發(fā),生速而繁”。古代的許多本草書上都記載旱蓮草能“烏髭發(fā)”、“須發(fā)變黑”、“生長毛發(fā)”。
中醫(yī)講“發(fā)為血之余”,而肝藏血,頭發(fā)又是血液在體外的延伸部分。如果肝腎精血足,則頭發(fā)烏黑亮麗。反之,就會出現脫發(fā)、白發(fā)、頭發(fā)變黃、干枯、開叉、斷裂、不順滑等問題。不僅如此,由于肝經的循行路線要環(huán)繞生殖器一圈,因此,長期肝腎陰虛者不僅頭發(fā)會變白,陰毛也會變白。墨旱蓮之所以能夠養(yǎng)發(fā),與其養(yǎng)肝腎的作用有關。而中醫(yī)學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歌詞“甘酸性寒墨旱蓮,歸經腎肝補腎肝,肝腎陰虛頭暈遺,須發(fā)早白腰膝酸”,歌詞的意思是說墨旱蓮味甘、酸,性寒,能補腎益肝,對因肝腎虛弱而引起的頭發(fā)早白或腰膝酸痛者有特殊療效。
舒緩更年期癥狀。
滋陰固賢旱蓮草湯
旱蓮草四錢、女貞子三錢、花旗叁三錢、丹皮三錢、山萸肉四錢、川斷三錢、杜仲四錢、合桃肉五錢、石斛五錢、臘角絲三錢,清水五碗煎成八分溫服,凡腎陰不足,虛不受補,體能下降者最為適合。
治肝腎陰虛證。
本品甘寒,能補益肝腎之陰,適用于肝腎陰虛或陰虛內熱所致須發(fā)早白、頭暈目眩、失眠多夢、腰膝酸軟、遺精耳鳴等證。單用或與滋養(yǎng)肝腎之品配伍。如旱蓮膏(《醫(yī)燈續(xù)焰》)單用本品熬膏服;二至丸(《醫(yī)方集解》)以之與女貞子同用;亦常與熟地、枸杞子等配伍。
治陰虛血熱的失血證。
本品長于補益肝腎之陰,又能涼血止血,故尤宜于陰虛血熱的出血證。可單用或與生地黃、阿膠等滋陰涼血止血之品同用。
治過敏性鼻炎。
墨旱蓮為滋補肝腎常用中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墨旱蓮能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降低變態(tài)反應,減少生物活性介質的釋放。對于長期反復不愈的過敏性鼻炎,堅持用墨旱蓮煎劑治療半年以上,多獲良效。
治小兒脾疳。
黃精補氣養(yǎng)陰,健脾潤肺益腎,氣味平和,味甘純正,口感好,治療小兒脾疳極易被小兒接受。
中藥墨旱蓮的治病驗方
治吐血成盆:
旱蓮草和童便、徽墨春汁,藕節(jié)湯開服。(《生草藥性備要》)
治吐血:
鮮早蓮草四兩。搗爛沖童便服;或加生柏葉共同用尤效。(《嶺南采藥錄》)
治咳嗽咯血:
鮮旱蓮草二兩。搗絞汁,開水沖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治鼻衄:
鮮旱蓮草一握。洗凈后搗爛絞汁,每次取五酒杯燉熱,飯后溫服,日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治小便溺血:
車前草葉、金陵草葉。上二味,搗取自然汁一盞,空腹飲之。(《醫(yī)學正傳》)
治腸風臟毒,下血不止:
旱蓮草子,瓦上焙,研末。每服二錢,米飲下。(《家藏經驗方》)
治熱?。?/p>
旱蓮草一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治刀傷出血:
鮮旱蓮草搗爛,敷傷處;干者研末,撒傷處。(《湖南藥物志》)
補腰膝,壯筋骨,強腎陰,烏髭發(fā):
冬青子(即女貞實,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陰干,蜜、酒拌蒸,過一夜,粗袋擦去皮,曬干為末,瓦瓶收貯,旱蓮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搗汁熬膏,和前藥為丸。臨臥灑服。(《醫(yī)方集解》二至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