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米的功效與作用
皂角米的功效與作用
皂角米俗稱雪蓮子、皂角米、皂角仁、皂角精,是皂莢的果實,屬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食物。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下皂角米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皂角米的功效和作用
潤燥通便,祛風消腫。治大便爆結(jié),腸風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氣,瘰疬,腫毒,瘡癬。①《本草圖經(jīng)》:核中白肉,入治肺藥。又炮核取中黃心,嚼餌之,治膈痰吞酸。②李杲:和血潤腸。③《綱目》:治風熱大腸虛秘,瘰疬、腫毒、瘡癬。④《本草崇原》:治疝氣并睪丸腫痛。⑤《醫(yī)林纂要》:殺疳蟲。⑥《本草求原》:疏風熱,去麻痹。
皂角米的食用方法
煮粥:取適量皂角仁,淘凈,溫水中浸泡2---3小時后,再與您喜歡的食物(如:糯米、花生、大棗、薏米、蓮籽、綠豆等)合煮為稀粥,加糖即可食用。 2.清燉:按每人5g皂角仁,淘凈,溫水浸泡2---3小時,連汁一起盛
入盤中,在鍋里燉熟,然后加兌2---3倍冷開水,再加糖、蜂蜜食用。
煮雞肉湯或排骨湯:可按每只雞配10---15g皂角仁,淘凈,直截與雞肉或排骨煮熟,加食用鹽食用,可使產(chǎn)婦乳汁暢通。
煮雞肝或豬肝:按每斤肝配10g皂角仁煮熟,加食鹽即可食用,可清肝明目。
可用保溫壺泡飲:取15---20g皂角仁,淘凈,放入八磅保溫壺里,注入剛燒開的開水,6小時后,即可加糖食用。
皂角米的古籍記載
《名醫(yī)別錄》:皂莢,生雍州川谷及魯鄒縣。如豬牙者良,九月、十月采莢,陰干。
《唐本草》:皂莢,有三種,豬牙皂莢最下,其形曲戾薄惡,全無滋潤,洗垢亦不去。其尺二寸者,粗大長虛無潤也。若長六、七寸,圓厚節(jié)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濃,大好也。
《本草圖經(jīng)》:皂莢,今所在有之,以懷孟州者為勝。木極有高大者。此有三種,醫(yī)家作疏風氣丸煎,多用長皂莢;治齒及取積藥,
《本經(jīng)逢原》:按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風痰,牙皂最勝,若治濕痰,大皂力優(yōu)。
皂角米的附方介紹
治大腸風秘:皂莢子三百粒。破作兩片,慢火炒燥,入酥一棗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為度,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藜、酸棗仁湯,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漸加至百丸,以通為度。(《婦人良方》)
治腸風下血:皂莢子、槐實各一兩。用粘谷糠炒香,去糠為末,陳粟米飲下一錢。(《圣惠方》神效散)
治里急后重:積殼、皂莢子等分。炒令干燥為末,米飲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普濟方》)
治下痢不止:皂角子瓦焙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陳茶下。(《醫(yī)方摘要》)
治腰腳風痛,不能履地:皂角子。洗凈,以少酥熬香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棗仁湯下三十丸。(《千金方》)
治瘰疬滿項不破,及腫疼痛:不蛀皂子三百個,酒一升半,化硇砂一兩,同浸皂子七日,以文武火熬成,候酒盡為度,每至臨臥,含化三粒。(《博濟方》)
治氣毒結(jié)成瘰疬,腫硬如石,疼痛:皂莢子一兩(燒灰),槲白皮末一兩。同研令細,每于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圣惠方》)
治一切疔腫:皂莢子取仁作末敷之。(《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