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養(yǎng)陽祛病的中醫(yī)艾灸法
夏天養(yǎng)陽祛病的中醫(yī)艾灸法
夏天陽長陰消,是人體陽氣最旺的季節(jié),當同時也是陽氣最易受傷之時,夏天保護陽氣可以試試中醫(yī)艾灸的方法。不如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來學習中醫(yī)艾灸養(yǎng)陽方法吧!
艾灸養(yǎng)陽祛病的方法
1、空調病
夏至時節(jié),很多人會選擇躲在冷氣充足的室內,然而走到室外時又瞬間感受強烈的熱流,冷熱交替,溫差極大,很容易引發(fā)感冒及周身酸痛,這種情況以肩頸部最常見。因為頸部正中屬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太陽經主“一身之表”,寒邪入體太陽最先受之。而督脈則主“一身之陽”。所以,當人受寒時,肩頸部最先出現不適,且此處不適的感覺最重。建議不要一味貪涼,空調溫度最好調到25°C或25°C之上,當在室內感覺有涼意時,要站起來適當活動四肢和軀體,并適當按摩肩頸部。
艾灸溫陽法
取穴:大椎穴
作用:溫陽散寒。
操作:患者可采取坐姿或俯臥的體位,請家人點燃艾條,對準大椎穴進行回旋灸。施灸者將艾條對準大椎穴,并距離皮膚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2、咳喘
對于慢性咳喘患者來說,如果患者有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膩,或滑膩苔,或伴有打噴嚏、流清鼻涕,遇冷則咳嗽哮喘加重,怕冷者。也可以在夏至時做艾灸或三伏貼來進行治療。不少患者因在此時治療而獲得明顯效果,甚至痊愈。
艾灸溫肺法
取穴:肺俞穴
作用:溫肺止咳,化痰平喘。
操作:患者可采取坐姿或俯臥的體位,請家人點燃艾條,對準肺俞穴進行回旋灸。施灸者將艾條對準穴位,并距離皮膚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耐熱較好的患者,還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以更好的達到溫肺散寒的目的。
具體操作:將姜切成直徑大約2-3cm,厚約0.2-0.5cm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后將姜片置于相應的穴位處,再取適量艾絨做成柱狀,放在姜片上點燃施灸,至艾柱燃盡,可根據病情輕重程度每穴重復灸2-3壯。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
3、暑濕證
中醫(yī)所說的暑濕證,一般不會出現高熱,僅有低熱,常伴有頭痛、身體酸懶、倦怠乏力等癥狀,出汗而熱不退,口干卻不想喝水,有些還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等癥狀??捎棉较阏龤馑蛳戕革?香薷10克,白扁豆、厚樸各5克)散寒祛濕來解除。
艾灸祛濕法
夏季多雨多濕季節(jié),可常灸以下穴位以溫胃祛濕。
取穴:足三里、陰陵泉、中脘、神闕
作用:溫中散寒,健脾利濕,止嘔止痛。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臥和俯臥的體位,請家人點燃艾條,對準穴位進行回旋灸。施灸者將艾條對準穴位,并距離皮膚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耐熱較好的患者,還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以更好的達到溫中散寒的目的。
具體操作:將姜切成直徑大約2-3cm,厚約0.2-0.5cm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后將姜片置于相應的穴位處,再取適量艾絨做成柱狀,放在姜片上點燃施灸,至艾柱燃盡,可根據病情輕重程度每穴重復灸2-3壯。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
4、皮膚病
夏季濕氣重,是微生物等活動頻繁的季節(jié),細菌、真菌、蚊蟲、螨蟲活動能力增加,故皮膚病成為高發(fā)疾病。杜絕皮膚病的重要點在于:保持居室整潔和自身清潔,天氣晴好時,應勤曬衣物、被褥,不給致病生物營造生長環(huán)境。飲食清淡,盡量避免飲酒、吃牛羊肉等發(fā)物。對于嬰幼兒,應保持其皮膚的干燥,防止?jié)裾畹燃膊〉恼T發(fā)。對于內有濕濁,外受風寒引起的舌苔白膩、怕冷,甚至便溏型蕁麻疹、濕疹等瘙癢性皮膚病也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緩解和治療(但僅限于寒濕型)。
艾灸止癢法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
作用:疏風止癢,溫陽利濕。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臥和俯臥的體位,請家人點燃艾條,對準穴位進行回旋灸。施灸者將艾條對準穴位,并距離皮膚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5、慢性腹瀉
夏季腹瀉的病因多為貪涼太過或飲食不潔,導致寒濕或濕熱內生,從而誘發(fā)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發(fā)生。而素來就脾胃虛弱,經常便溏者,則更應該注意保護自己的陽氣。應該吃溫熱的東西,拒絕吃冰箱取出的冷飲、生冷食物,夜間盡量不持續(xù)開空調或調高空調溫度,并注意睡眠中裹好腹部。除此之外,您也可以從夏至起每日艾灸,以保護自己的陽氣。
艾灸溫陽法
取穴:足三里、天樞、神闕、中脘
作用:溫補脾腎,散寒止瀉。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臥的體位,請家人點燃艾條,對準穴位進行回旋灸。施灸者將艾條對準穴位,并距離皮膚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耐熱較好的患者,還可以采用隔附子餅灸的方法,以更好的達到溫中散寒的目的。
具體操作:將附子打成粉,用酒調和做成直徑約3cm,厚約0.8cm的附子餅,中間以針刺數孔,放在相應的穴位處,再取適量艾絨做成柱狀,放在姜片上點燃施灸,至艾柱燃盡,可根據病情輕重程度每穴重復灸2-3壯。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
6、宮寒
女性每到經期就怕涼、痛經,總感覺小腹涼涼的,或者宮寒不孕,伴有性欲冷淡、月經后錯、稀發(fā),經量少,經色暗,腰部冷痛。不妨也趁夏至陽氣旺盛時趕緊艾灸,溫一下自己的陽氣吧。夏至陽氣最旺時,艾灸治療可是比平時效果提升N倍哦~
艾灸溫宮法
取穴:關元、腎俞、三陰交、血海
作用:溫補腎陽,溫宮散寒。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臥和俯臥的體位,請家人點燃艾條,對準穴位進行回旋灸。施灸者將艾條對準穴位,并距離皮膚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耐熱較好的患者,還可以采用隔附子餅灸的方法,以更好的達到溫中散寒的目的。
具體操作:將附子打成粉,用酒調和做成直徑約3cm,厚約0.8cm的附子餅,中間以針刺數孔,放在相應的穴位處,再取適量艾絨做成柱狀,放在姜片上點燃施灸,至艾柱燃盡,可根據病情輕重程度每穴重復灸2-3壯。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
看過“夏天養(yǎng)陽祛病的中醫(yī)艾灸法”的人還看了:
4.艾灸的作用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