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蘞的藥用價值
白蘞的藥用價值
白蘞,中藥名,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干燥塊根。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白蘞的藥用價值,供大家參考!
白蘞的藥用價值
【藥名】白蘞
【別名】白根、昆侖、貓兒卵、鵝抱蛋、見腫消。
【入藥部位】葡萄科植物白蘞的干燥塊根。
【性味】苦,微寒。
【歸經(jīng)】歸心、胃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斂瘡生肌。
【主治】用于癰疽發(fā)背,疔瘡,瘰疬,燒燙傷。
【炮制方法】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相關(guān)配伍】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用法用量】5~10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成極細。
【禁忌】脾胃虛寒及無實火者,癰疽已潰者均不宜服。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也不宜服用。
白蘞的藥理作用
1、抑制作用
水浸劑(1∶3)在試管內(nèi)對同心性毛癬菌、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腹股溝和紅色表皮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劑用試管稀釋法,1:15的濃度對共心性毛癬菌、奧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等有抑制作用。根醇提物醋酸乙酸酯可溶部分,對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損傷具有保護作用,300mg/kg顯著抑制谷丙轉(zhuǎn)氨酶(SGPT)、谷草轉(zhuǎn)氨酶(SGOT)活性的升高。
2、輔助鎮(zhèn)痛作用
白蘞煎劑本身無鎮(zhèn)痛作用,但可顯著增強黑附片和炙川烏的鎮(zhèn)痛作用,拮抗黑附片、炙川烏和炙草烏時對離體蛙心的收縮作用。
3、抗癌作用
體外試驗對人子宮頸癌細胞培養(yǎng)系JTC-26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
白蘞的臨床應(yīng)用
1.治療外科炎癥
將白蘞塊根去皮研末,取3兩(用量根據(jù)炎癥面積加減)以沸水攪拌成團后,加75~95%酒精調(diào)成稠糊狀,外敷患處,每日1次,以愈為度。對于癤、癰、蜂窩織炎、淋巴結(jié)炎、各種炎性腫塊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顯著療效。共觀察3l例,除個別病情危急、全身反應(yīng)嚴重加用抗菌素外,一般不用其他藥物。用藥后疼痛減輕,炎癥很快吸收或局限。一般經(jīng)治2~3天可愈。
2.治療扭挫傷取見腫消2個,食鹽適量,搗爛如泥外敷。共治80例,66例有效。有的經(jīng)治4天就腫消痛減而愈。
3.小偏方
取白蘞適量研末,每次取適量,用沸水攪拌成團后,加75~95%酒精(或白酒)調(diào)成稠糊狀,外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