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哪些
很多媽媽都會有同感,孩子總是不聽話還頂嘴,經(jīng)常惹到家長生氣。面對愛與你對著干的小惡魔,家長先別急著暴跳如雷,不妨先思考思考:孩子為什么不聽話?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關(guān)于孩子不聽話的心理原因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孩子不聽話的心理原因
1、我長大了,我能行!
彬彬是個2歲半的小女孩。最近,彬彬的父母發(fā)現(xiàn),她越來越不“聽話”了,常常把“不”掛在嘴邊。吃飯時間,媽媽說:“彬彬,來吃飯了。”“不吃!”洗澡時間,媽媽說:“彬彬,該洗澡了。”“不洗!”早上起床,媽媽說:“彬彬,去刷牙洗臉,該上幼兒園了。”“不刷!”
一般在孩子2~3歲時出現(xiàn)這個階段,又叫第一反抗期。當(dāng)孩子能夠熟悉地運用“我”這個詞時,家長應(yīng)該感到高興,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jīng)開始萌出,獨立意識也在迅速發(fā)展。經(jīng)常說‘不’,是孩子希望對周圍產(chǎn)生影響。孩子能力的增長,也讓他急于向別人表現(xiàn):“我長大了,我能行。”于是他常常對爸爸媽媽說“不”,然后按自己的意愿行動。
2、你們能這樣,為什么我不能?
“文文,電視不能多看,現(xiàn)在都21時了,該睡覺了。”媽媽指著墻上的鐘,示意文文離開沙發(fā),上床睡覺??晌奈念┝藡寢屢谎郏暰€又落到了電視畫面上。媽媽急了,硬是把文文從沙發(fā)上拖起來,文文把手甩了甩,昂著頭大喊:“你們平時22時也在看電視,為什么我不能看?”
成人在對孩子平時的教育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比如要求孩子不能多看電視,家長也不要一坐到電視前就是幾個小時;要求孩子不能偏食,父母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對食物的偏好。如果家長本身就存在這樣的缺點或做法,在教育孩子時,自然會遭到反抗和頂撞。家長只有積極地改正這些缺點,才能讓孩子認可并接納家長提出的要求。
3、試探家長的忍耐底線
“不,我要買小汽車,就要買小汽車!”每次媽媽從幼兒園接陽陽回家路過玩具店,陽陽都會央求媽媽買小汽車。前兩次,媽媽給陽陽買了2架小汽車,可陽陽仍不滿足,每次都想買新的。這回媽媽下定了決心,堅決不答應(yīng)。陽陽一著急,干脆往地上一坐,不走了。任憑媽媽生拖硬拽,陽陽就是不起來。最后,媽媽不得不采取冷處理的方式,佯裝走開。這時,陽陽竟也自己站起來,跟在媽媽的后面回家了。
孩子的這種反抗方式,可能是出于對成人底線的試探。孩子通過這種語言上和行動上的反抗,來測試成人的耐心,他想知道成人對他的頂撞和反抗會有什么反應(yīng),同時也告訴大人:“我已經(jīng)不是個小屁孩了。”
家長在遇到孩子這種試探底線式的頂撞和反抗時,一定要明確地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允許或不允許都要徹底地執(zhí)行。除了危險和有悖原則的事不能讓孩子做主之外,在其他事情上還是要給孩子多一些權(quán)利,讓他能夠按自己的意愿來做。
4、想要受到關(guān)注
“叮咚……”敲門聲響起,剛剛還在和祥子一起玩積木的爸爸一下子來到門前,將客人引進客廳,扭頭對祥子說:“爸爸跟叔叔談些事情,你把積木拿到房間去玩好嗎?”祥子有些憤懣地說:“我不玩積木了!我也要跟叔叔談事情!”“你跟叔叔談什么事情?趕緊回房間去!”爸爸說。“不,我就要待在這里,不回房間!”祥子邊說著,邊坐到了沙發(fā)上。
如果孩子出現(xiàn)這樣的反抗,則說明孩子感受到家長忽略他了。他可能知道,要是乖乖地把積木收拾好拿到里屋去,爸爸就會一直和叔叔在客廳里談話,就不會陪伴他了。而此時,他只需要頂個嘴,爸爸的全部注意力就會集中到他身上。如果家長常常陪伴孩子,常帶孩子參加各種親子活動,那么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受到了重視。那么在家長暫時離開他時,就不容易感到失落。
5、我在表達自己的觀點
小翼媽媽是一個事事追求完美的人。在兒子的教育上,小翼的媽媽也沒少花心思,恨不得事事為他安排,讓孩子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滿地執(zhí)行下去。小翼在媽媽的“高壓”下,自然一直都是乖乖的,從不頂嘴或反抗。上幼兒園時,小翼在幼兒園的智力測試中得到了全園最高分??勺陨闲W(xué)后,小翼的成績便越來越差,其懦弱、獨立性差、不善于自己思考的缺點更是暴露無疑。
如果家長屬于權(quán)威型,則孩子會處于弱的地位,沒有機會展示自己和得到鍛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有話不敢說,有想法也不敢表露,從而導(dǎo)致其獨立做事能力差,優(yōu)柔寡斷,缺乏主見,應(yīng)變能力差。
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應(yīng)該盡量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并盡量鼓勵、支持和幫助孩子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如寶寶想自己吃飯、選擇穿哪件衣服等。但如果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家長就不能盲目地遷就。
6、他真的只是在耍性子而已
如果孩子真的在胡攪蠻纏、耍性子,家長又該怎么做?
孩子在頂撞和反抗家長時,家長不應(yīng)用強制手段來逼孩子就范。反而可以在不對個人造成損害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去試一試。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自己承擔(dān)獨斷專行帶來的失敗后果。孩子能在碰壁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在反思中減輕逆反心理,矯正自己的行為。
所以,如果孩子出現(xiàn)無理的頂撞和反抗,可能是家庭過于溺愛養(yǎng)成的專橫個性,因此要徹底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還要從改變家長的教育方式做起。爸爸媽媽要注意啦。
跟孩子小聲說話,降下的不止是聲調(diào),還有那顆浮躁的心……
讓孩子聽話的建議
1、一天內(nèi)批評不要超過兩次
第一次挨批評時,孩子一般不會感到厭煩,而是多少會愧疚、反省,其實這就達到了批評的效果。第二次開始就感到厭煩,不過程度較小,但如果再來第三次、第四次,厭煩心理就會以幾何級數(shù)增加,甚至演變成反抗心理。所以一天之內(nèi)批評孩子不要超過兩次,不管是針對同一件事還是不同的事。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yīng)簡單地重復(fù),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2、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
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切忌東拉西扯,把陳芝麻爛谷子的事情都翻出來。愛嘮叨的父母通常都會把對孩子各方面的不滿一并發(fā)泄出來:“叫你這么多遍都不起床,這孩子就是懶。吃飯也懶,干什么都得催!”這也是犯了“超限”的禁忌,要求過多、過高,孩子會覺得:反正我也不可能全改了,改一個你也會嘮叨別的,索性讓你說個夠吧。因此,父母最好直接面對當(dāng)下問題,就事論事,用盡可能簡明的話語來表達。
3、用表揚代替批評效果更好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指望孩子一天之內(nèi)改掉一個甚至幾個壞習(xí)慣是絕無可能的,如果在他們努力改正的過程中,家長不改“他錯了我就說”的批評風(fēng)格,只會讓他們產(chǎn)生挫敗感而干脆放棄嘗試。其實,對于習(xí)慣了父母“嘮叨”的孩子,表揚更管用。用表揚代替批評,有時效果會更好。家長要適當(dāng)?shù)膶捜輰Υ⒆?,只要發(fā)現(xiàn)孩子比以前有一點兒進步了,都要給予鼓勵,可以是一個擁抱、一個掌聲、一句鼓勵、一個大拇指。
4、讓孩子體驗犯錯的后果
最后,父母還得學(xué)會適時放手,讓孩子體驗錯誤的后果。例如孩子經(jīng)常弄壞玩具,媽媽可以說清楚下次再弄壞堅決不買了,如果他再不小心,以后只能玩別的。弄壞了自己心愛的玩具而沒有替補,這是對孩子有用的一課,讓他意識到因為自己不珍惜玩具,最終要承擔(dān)沒的玩的后果。該孩子承擔(dān)的,我們家長盡量不要過多參與,孩子做錯事會受到相應(yīng)的懲罰,就會因此糾正自己的行為。每個人都需要自己長大,都要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zé)。孩子很難真正懂得自己不曾經(jīng)歷的事情,家長提醒沒有效時,不妨放手,孩子自己會“吃一塹長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