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和大寒是兩個節(jié)氣?兩者有何不同
“小寒接大寒,轉(zhuǎn)眼到年關(guān)”,這時也是千家萬戶添置年貨、準備過年的時候,到處是忙碌的景象,但到處也充滿喜悅和希望。那么,小寒和大寒有何不同?
小寒大寒是哪兩個節(jié)氣
小寒和大寒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后的兩個節(jié)氣,也是一年之中最寒冷、雨水最少的節(jié)氣,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進入小寒之后,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
小寒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jié)令,寒是寒冷,小是寒冷的程度。我國古人認為:冷氣積久為寒,由于小寒還處于“二九”的最后幾天里,寒冷程度未至極點,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
至于大寒,《授時通考·天時》載:“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二月節(jié),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就是說,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
小寒十五天又分為三候,分別是“一候雁北向,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鳴”,以禽類的棲息變化,來對應小寒節(jié)氣的氣象變化。
“一候雁北向”,古人認為候鳥中的雁,習性是順陽氣而遷移的,此時陽氣已動,因此,雁就開始自南而北,飛回故鄉(xiāng);“二候鵲始巢”,鵲就是喜鵲,鵲喜,‘口性,二候時,喜鵲感到陽氣異動,便開始搭窩筑巢,準備孕育第二代;“三候錐始雄”,雄是鳴叫的意思,到此時,野雞也感到了陽氣的滋長。因而發(fā)出長長鳴叫。
每年1月21日前后到來的大寒,則是反映氣溫升降過程和程度的一個節(jié)氣。大寒,顧名思義是天氣寒冷到極點,但實際上,根據(jù)我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顯示,在我國大部地區(qū),小寒卻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分別為“初候雞始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jié)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集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最強的狀態(tài)中,盤旋于空中到處尋覓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抗嚴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內(nèi),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堅強、最厚。
另外,大寒出現(xiàn)的花信風候為“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生于江南一帶)”。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一團。”此時,像小寒一樣也是我國廣大地區(qū)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融,呈現(xiàn)出冰天雪地的嚴寒景色。
大寒吃什么暖胃
良姜粥
材料:高良姜末15克,大米100克。
制作:先將高良姜末置粥鍋內(nèi),并加入清水2000毫升,用中火煎至1500毫升,去良姜渣,再放入洗凈大米用文火煮成糜粥。溫熱服食。
功效:本粥能溫胃行氣,散寒止痛。適用于脾胃虛寒或感受風寒引起的胃痛。
注意:本粥不宜冷服。
白胡椒釀紅棗
材料:紅棗5個,白胡椒10粒。
制作:先將紅棗洗凈去核,白胡椒略打裂開。然后在每個已去核的紅棗內(nèi)放入白胡椒2粒,待煮飯時,放在飯面上蒸熟食用。
功效:溫中補脾,暖胃止痛。適用于寒性胃痛。
姜汁牛肉飯
材料:鮮嫩牛肉75克,姜汁適量,大米120克,糖、酒適量。
制作:先將嫩牛肉洗凈剁成肉糜,加入姜汁及酒、鹽、糖、油腌一下。然后,將大米洗凈煮飯,水分將干時,放入腌好之牛肉,文火焗透即可。
功能:滋補溫中,散寒醒胃。適用于脾胃虛寒、中氣不足的胃痛患者。
胡椒羊肉湯
材料: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陳皮6克,生姜15克。
制作:先將羊肉洗凈切塊,起鍋爆香。然后把胡椒、陳皮、生姜洗凈,與羊肉一齊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時,調(diào)味食用。
功效:溫中助陽,散寒止痛。適用于脾胃虛寒的胃痛患者。
注意:陰虛有熱者不宜飲用本湯。
老姜茶
材料:紅茶6克,老生姜10克,蜂蜜適量。
制作:將紅茶葉與老生姜加清水煎茶,待溫時,調(diào)入蜜糖飲用。
功效:溫中散寒,健胃消食。適用于寒邪所致胃痛。
注意:濕熱型胃痛不宜用。
大寒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