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清明節(jié)吃什么
清明節(jié)即將到了,北方清明節(jié)吃什么您知道嗎?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您解疑北方清明節(jié)吃什么。
北方清明節(jié)吃什么
陜北:“子推饃”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面花,也叫蒸大饃。用酵糟發(fā)面,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蒸食,取意子孫多福。做面花是古時陜北女人的拿手好戲。她們憑自己靈巧的雙手,用最平常不過的梳子、剪刀、錐子、鑷子等,就能將發(fā)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種形狀的面花,與紅豆、黑豆、花椒籽和食用色素等配合出各種栩栩如生、猶如藝術(shù)品般的“大饃”,令人愛不釋手,舍不得吃。有些地方習慣做成飛燕,用柳條穿起來掛在窯洞頂或窗框邊,讓孩子們慢慢享用。這樣風干的面花,能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清明節(jié)再續(xù)上。
山東:“雞蛋”和“涼饅頭”等
山東清明節(jié)吃什么呢?山東清明節(jié)吃雞蛋和涼饅頭,萊陽、招遠、長島清明節(jié)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jù)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清明節(jié)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jù)說吃了眼睛明亮。山東清明節(jié)吃什么總和一些“有趣說法”相關(guān)。
北京:清明特色,寒食十三絕
“十三節(jié)”是清明墓祭“寒食供”的一種。第一種寒食供飯菜,擺的已逝之人生前最喜歡吃的食品,如餃子、饅頭等;第二種叫蜜供,把大大小小的供桌疊成十三層,所擺蜜供五個為一堂,坨上插上“福”、“祿”、“壽”、“喜”、“財”等剪花字或插小旗,疊在一起有一房那么高;第三種是小吃,講究用十三種,用提盒帶到墳地祭奠,然后可以當“借祖游春”時家族人旅游食品。這類“寒具”有三個特點:適于冷餐、便于攜帶和不用作料。
老百姓家中用十三種小吃湊在一起叫做“寒食十三絕”,既應了“節(jié)(絕)”的音,又合了“十三”這個典。由于十三是個吉祥數(shù),而祭品又多是各家自制,所以具體哪些寒食沒有定論,各家有各家高招。
“寒食十三絕”沒有統(tǒng)一說法。只能說些有代表性的品種,如蒸糕類:蕓豆卷、豌豆黃、豆面糕(驢打滾)、艾窩窩、小窩頭;烘烤類:燒餅、火燒、螺絲轉(zhuǎn)、硬面餑餑;炸貨類:湯面炸糕、炸三角、姜汁排叉、蜜麻花、馓子、炸饹馇、麻團、卷果……等。
清明節(jié)的起源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fā)現(xiàn)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fā)現(xiàn)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fā)現(xiàn)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fā)現(xiàn)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jié)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
北方清明節(jié)吃什么
上一篇:清明節(jié)為什么要吃青團
下一篇:清明節(jié)掃墓有什么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