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清明節(jié)的習俗文化有哪些
清明節(jié)的習俗豐富多彩,不同地區(qū)有著各自的特色。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lián)P州清明節(jié)的習俗文化,歡迎大家閱讀。
揚州清明節(jié)的習俗文化1:一天不洗曬
清明,老揚州有個習俗——一天不洗曬,然而一些講究的人家,在清明前一天就不洗曬了。“清明的前一天叫做清萌,基本上就不洗曬了,”住在老城區(qū)丁家灣的黃老太原先是大戶人家出身,她告訴記者在過去的年代揚州人的舊習俗。“你去問問老揚州,大家都知道,清明這天不要洗曬,連晾在外面的鞋子什么的,也要收回來,”據(jù)老一輩的揚州人介紹,清明這一天是要專門留給亡人的魂魄曬衣服的,活人不要和他們搶太陽。
揚州清明節(jié)的習俗文化2:家家都會祭祖
不管是老揚州還是新?lián)P州,清明祭祖是少不掉的,如果問到老揚州們,清明的習俗,他們第一句話就是“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意思就是清明祭祖。
要在早晨,清早的天氣是晴朗的,大冬則是晚上祭祖,七月半中午祭祖。雖然,大家對祭祖的時間不統(tǒng)一,但是每到清明,都是每家每戶紀念先祖亡靈的日子。
“新墳要去墳前祭拜,三年后的老墳就可以在家祭拜了。”在家里祭拜將先祖的牌位或者照片放在桌上,用蠟燭香火供起來,擺上飯菜,菜一定會有涼粉和青菜豆腐,寓意先祖亡靈抱有子孫后代。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現(xiàn)在祭祖的過程已經(jīng)簡化了,不少家庭手捧鮮花來祭祖。“獻花換香燭,這個舉措很好,保護環(huán)境。”一位退休教師如此說。
揚州清明節(jié)的習俗文化3:吃清明螺,賽肥鵝。
揚州人喜歡吃螺螄,清明提前幾天,不少老揚州人也會買上斤把活螺螄,滴幾滴香油,放在水里養(yǎng)上一兩天,讓螺螄把泥吐干凈,再剪尾下鍋炒著吃?;蛘咔迕鳟斕?,買些螺螄和韭菜,把螺螄放清水里,上鍋“響”一下,然后把肉用針挑出來,螺螄頭炒韭菜,是一道特別受歡迎的家常菜。“過了清明我們就不怎么吃螺螄了,怕里面有螞蟥籽。”
揚州清明節(jié)的習俗文化4:做份茵陳膏
民俗專家黃繼林先生表示,除了上述民俗之外,清明揚州人還要做一種茵陳膏的食物。茵陳是一種中藥,茵陳膏用茵陳粉拌糯米制成的,最近幾年已經(jīng)在市區(qū)看不見了。在去年作非遺調查的時候,在杭集的船村看見過,一位姓陳的居民做得很好吃,茵陳膏可以做成皮,里面包上韭菜或者菜肉等餡,十分美味。
以前還流傳過,清明要吃薺菜,但是由于現(xiàn)在薺菜已經(jīng)很老了,現(xiàn)在來說吃薺菜只是一種說法而已,不過從中可以看出,也許以前清明的氣溫不像現(xiàn)在這么熱,薺菜在那時很美味,當然這只是種猜測。
揚州清明節(jié)的習俗文化5:吃“五新”
“甜菜頭(即枸杞頭)、黃黃子(即秧草)、蘆蒿、馬郎頭(即馬蘭頭)、香椿是揚州人在清明的時候,必須要吃的‘五新’,也叫‘五青’。”吳德祥告訴記者,“說起來這是講究,其實是一種食俗,也是上市貨、養(yǎng)生菜。”
吳德祥說,以上所列的“五新”都是清火、敗毒的時令野菜,都有一些苦味。“我們小時候,缺油少糖的,一吃到這些東西,就覺得苦,一苦就要想起亡故的親人了。”如今,這些菜都是價格很高的“滋補菜”。“涼拌枸杞頭,香椿炒雞蛋,味道不要太好哦。”
除了新鮮可口的“清明五新”,老揚州還有不少特定的“清明菜”。“雪里蕻燒大粉”就是其中一道。陳金龍回憶說,除了上墳,清明節(jié)這天肯定要在家里給祖供菜供飯。“煮魚、燒肉、青菜、豆腐自然不得少,還有一道菜就是‘雪里蕻燒大粉’,把大粉切成塊塊放油鍋里慢慢煎,再放上生姜、蔥、雪里蕻丁子,再用大火燒一下,起鍋,才香呢。”
揚州清明節(jié)的習俗文化6:插柳踏青
“清明是亡人節(jié),小年輕要去野外踏青,常常能踏出感情結成眷屬,”家住老城區(qū)青蓮巷的高大爺也是個老揚州,他告訴記者以前有句老話,“清明不插柳,死后變黃牛。”意為清明踏青不插一枝柳條在身上避邪,死了以后會變成黃牛,因為“柳”和“牛”同音,陰魂會留下不插柳的魂魄。
揚州清明節(jié)的習俗文化7:放風箏接祖宗
老揚州還有清明放風箏接祖宗的說法,據(jù)新倉巷80歲的何大爺回憶,他們小時候,每到清明節(jié),和尚廟里就會放很多風箏,那些風箏都是帶著鈴鐺的,據(jù)說是接祖宗回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這個說法了,大家放風箏都是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