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長征的經典小故事感人(2)
關于長征的經典小故事感人
關于長征的小故事5:六只木船過金沙
當紅軍到達金沙江畔后,根據中革軍委的指示,兵分三路搶渡金沙江:一路以一軍團為左縱隊,以龍街渡為渡江方向;二路以三軍團為右縱隊,以洪門渡為渡江方向;三路以軍委縱隊和五軍團為中央縱隊,以皎平渡為渡江方向。三路人馬均以最強的急行軍速度,趕往各自的渡口。一軍團和三軍團各自趕到龍街渡和洪門渡,都因沒有渡河工具,而被阻在金沙江畔。
這樣,紅軍全軍的目光一下都集中到皎平渡的中央縱隊身上。
劉伯承率領中央縱隊干部團三營化裝成國民黨軍,乘守敵疏于防備的情況下,弄到了兩只船,當即就把一排人送過江。過江后才知道,川軍在皎平渡并沒嚴加設防,僅有一個收稅哨卡。當紅軍戰(zhàn)士沖進哨卡時,從酣睡中驚醒的川軍官兵還以為是神兵天降。紅軍戰(zhàn)士很快就找到川軍的4只船,連同原先的兩只船,現(xiàn)在已經有了6只船。
不久,紅軍千軍萬馬靠著這6只木船渡過天險金沙江。
當時是如何迅速而有序地過江的呢?陳云曾回憶說:“一切渡河部隊均須聽命于渡河司令部。每船有號碼。船內規(guī)定所載人數及擔數,并標明座位次序。不得同時幾人上船,只得一路縱隊上船。每船除船夫外,尚有一司令員,船中秩序必須聽命于這個司令員。”紅軍的組織能力,除表現(xiàn)于組織秩序外,還與極好地組織船夫密切相關。船夫第一天只有18人,后來增加至27人。工人之所以能增加,由于紅軍渡河司令部除派黨的干部進行宣傳工作外,并優(yōu)給工資。當時每天日夜工資大洋5元。工人“日夜進食六次,每次殺豬。而共黨指揮渡河之人員,則每餐之蔬菜只吃青豆”。渡河以后,除工資外,各給船夫大洋30元,因此船夫對紅軍頗有好感,很多人因此參加了紅軍。
關于長征的小故事6:在休整中擴軍
紅一軍團突破敵人封鎖線后,來到江西宜章的白石渡,在這里休整了一天。
這里是當時粵漢鐵路的必經之地,鐵路剛剛在這里開工,聚有許多來此打工的湖南農民。他們住的是用松樹搭成的窩棚,一棚要住20人上下。他們來此是因為家鄉(xiāng)遭受天災,原指望來此掙點工錢回去養(yǎng)家糊口,可工頭卻從來不發(fā)工資,遇有生災害病,工人們飽受煎熬,一些體質虛弱的人,已經奄奄一息。
紅軍看到這批湖南農民,立即救濟他們,給他們發(fā)放谷米和豬肉,并發(fā)放衣服物件,有工人急欲回家的,還給他們發(fā)了路費。在紅軍的感召下,工人們三五成群地來到部隊,紛紛要求參加革命隊伍。一些年紀大的工人為不能參加紅軍而嘆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參加紅軍,跟著你們一道走。”他們說:“我活到這樣大的年紀,從沒有看到這樣好的隊伍,從沒有看到這樣真正為老百姓謀利益的隊伍,你們一定要成功啊!”
對于參加紅軍的新戰(zhàn)士,紅軍將士都親切和藹地招待他們。一大群衣衫襤褸的工人,一下子就成為穿上軍裝的新戰(zhàn)士了。
第二天,部隊繼續(xù)前進,隊伍人數增加了數百人。
關于長征的小故事7:坐筐過繩橋會師
1935年6月14日,中央紅軍一部和紅四方面軍一部在達維鎮(zhèn)會師。紅三軍團擔負中央交予的維護交通、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的任務。彭德懷親自率領十一團來到維古村。
這是個依傍高山、面臨大河的村莊。河上的橋已被敵人破壞,隔河而望,紅四方面軍的隊伍正向這邊走來。雙方雖是面貌可辨,可使盡力氣喊話,對方仍是聽不清楚。急中生智,他們互擲石頭,在石頭上纏上字條,相約在這里架設懸橋。聽說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橋,彭德懷又來到以念。這里的繩橋也受到破壞,上下兩條繩,只剩一條,河的對面就是紅四方面軍,雙方仍然沿用維古的方法,向對岸擲石頭。
十余分鐘以后,接到這樣的一個字條:“我是徐向前,率領紅四方面軍之一部到達了”,“我們是三軍團之一部,在此迎接你們。”雖然取得了聯(lián)絡,但雙方依然不能講話,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著。
就在為難之際,紅軍戰(zhàn)士在河岸的樹林中找到了。于是四方面軍的一個戰(zhàn)士坐在筐子里將筐子拴在繩子上,從河對岸慢慢地蕩過來了。接下來便是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個又一個地渡過來。雙方終于會師成功。
兩天后,維古的懸橋經紅軍一方面軍與四方面軍共同努力,終于架設成功了。
關于長征的小故事8:紅軍女戰(zhàn)士“接受檢查”
紅軍突破天險臘子口,翻越岷山,到達甘肅宕昌哈達鋪。
部隊進入宿營地之后,所有小販都向紅軍部隊圍攏過來。為避免買賣擁擠,各部紅軍戰(zhàn)士都只派出采買員去購買東西,而且買賣用現(xiàn)大洋。群眾覺得紅軍說話和氣,買賣又公平,這樣多的人馬一點不嘈雜,都感到有點驚奇。
在這里更有意思的是幾位漢族、回族農婦對于紅軍中做政治工作的女戰(zhàn)士產生了興趣,她們覺得這些女戰(zhàn)士言語行動明明是女子,但細看她們穿著戎裝、麻鞋,又纏上綁腿,配著手槍,雄赳赳地又引起她們懷疑。于是幾個農婦格外親熱地拉著一個女同志向他們家里跑,因為她們對女戰(zhàn)士是男是女還抱一點懷疑態(tài)度,所以向女戰(zhàn)士“實行檢查”。紅軍女戰(zhàn)士當時被弄得莫名其妙,大家嘩然一笑,然而那些“執(zhí)行檢查”的農婦們則更進一步“親熱”,請那些紅色女戰(zhàn)士上炕(北方睡土炕,凡有客人來了都請上炕,但女人的炕只請女客)。女同志不僅被請上炕,而且被農婦請吃了晚飯。
一般的戰(zhàn)士們雖然沒有農婦請吃晚飯,但各個伙食單位都買到了羊肉和白面、鹽、油,與雪山草地吃野菜、青草,數月不嘗鹽油之味的情形比較起來,簡直就像“困于囚籠之鳥兒,一旦逃脫而翱翔空中一樣”。
紅軍經過短暫的休整,由此繼續(xù)向陜北行進,由于宣傳北上抗日的主張,由于秋毫無犯的紀律,沿途都受到群眾的歡迎。
長征相關故事:
1.紅軍長征的故事
2.紅軍長征的小故事
3.長征中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