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分是哪一天幾月幾號早還是晚
2017秋分是哪一天幾月幾號早還是晚
2017年的秋天已經來臨了,秋分是什么意思呢?是哪一天啊?入秋時間是什么時候呢?偏早還是晚?小編整理2017年的具體入秋(秋分時間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2017年秋分是哪一天
2017年秋分時間是9月23日04:01:44,農歷2017年八月(小)初四,星期六。
2017年什么時候入秋
公歷:2017年8月7日
陰歷:農歷丁酉年 丁未月 丙寅日(閏六月十六)
立秋日期計算方法
[Y*D+C]-L
公式解讀:Y=年數(shù)后2位,D=0.2422,L=閏年數(shù),21世紀C=7.5,20世紀=8.35。
舉例說明:2088年立秋日期=[88×0.2422+7.5]-[88/4]=28-22=6,8月6日是立秋。
立秋的氣候特點
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晝夜時間均等,并由晝長夜短變?yōu)闀兌桃归L。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區(qū)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在北極點與南極點附近,這一天可以觀測到“太陽整日在地平線上轉圈”的特殊現(xiàn)象。
二是,氣候由熱轉涼。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jié)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時節(jié),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此時,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fā)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按農歷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時節(jié),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qū),均先后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qū)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jié)。也是農業(yè)生產上重要的節(jié)氣,秋分后太陽直射點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
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qū)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秋分這天,太陽位于黃經180度,陽光幾乎直射赤道,全球絕大部分地區(qū)晝夜幾乎等長。這時,南方地區(qū)候溫普遍降至22℃以下,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一場秋雨一場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已經可見到漫天絮飛舞、大地素裹銀裝的壯麗雪景。南方地區(qū)和涼山州秋多綿雨,濕害嚴重,對秋收、秋耕和秋種影響頗大。要搶晴收曬,理墑防漬,抓好“三秋”生產的質量和進度。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秋季陰雨寡照、土壤墑情較好的氣象條件,不失時機地大搞植樹造林,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立秋后還要熱多久
秋季是夏季與冬季的過渡季節(jié)。立秋后,進入秋季,太陽的直射點從11°32′N南移到5°57′N。隨著太陽直射點南移,白天時間縮短,日照時數(shù)日趨減少,給予北半球的光和熱一天天減少。太陽輻射的減弱,使地面在白天能得到的熱量漸漸減少。而夜晚延長,地表向太空輻射的熱量反而增多。由于地面吸收的熱量漸漸少于地面散失的熱量,氣溫開始出現(xiàn)由高轉低的趨勢。
民間有“立秋3日涼風至”的說法,按照歷年來的經驗來看,立秋后天氣還會熱上一段時間,不長。一般有立秋后還有18天地火的說法,過了18天,開始早晚比較涼快兒,那時的天氣才比7月份要舒適一些。但立秋后大部分地區(qū)仍以晴、陰相間的天氣為主,降雨天氣不明顯,氣溫仍可達到31-33℃,日平均氣溫仍屬偏高狀態(tài),天氣依然“悶熱”,由于早晚和午間的溫差變大,一早一晚人們的體感溫度將比前幾日偏低一些。
立秋過后,我國白天有時依然會有35攝氏度左右的氣溫,仍會感到悶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9月上旬的白露前后。這是相對于南方的天氣來說。其實每年立秋都會熱幾天,但氣溫日較差增大,晝暖夜涼,這個氣溫環(huán)境對農作物體內干物質的制造和積累十分有利,其他農作物也大都如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天不熱,莊稼怎么成熟呢”!其實立秋并不是說天氣會很涼爽。
立秋和秋分的區(qū)別
秋分,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6個節(jié)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jié)氣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秋分之后,北極附近極夜范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范圍漸大。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才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而秋季又是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jié)。
一年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意思是一個季度的開端。
有“二分”--“春分”、“秋分”,可以理解成把一年的時間切成兩半。即每年到了“春分”或“秋分”那一日,白天和黑夜是一樣長的。
入秋的養(yǎng)生方法
1.要注意防止熱能過剩,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2.中醫(yī)稱“宜食麻以潤其燥”。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蘿卜、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發(fā)功用的辛香氣味食物,如芹菜。
3.由夏到秋,氣溫下降,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fā)生變化,飲食過于生冷,會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種消化道疾患。所以飲食上有“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光吃些涼和性寒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
4.海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而海苔更是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藻糖酸,可以保護人體免受放射線的傷害
5.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于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6.秋燥癥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jié){,多吃些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yǎng)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xiàn)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結的人食用。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