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七夕情人節(jié)是八月多少號
2017年七夕情人節(jié)是八月多少號
七夕節(jié)是我國那么多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jié)日。你知道2017年七夕情人節(jié)時間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就給大家介紹2017年七夕情人節(jié)時間,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2017年七夕情人節(jié)時間
2017七夕是2017年8月28日
七夕節(jié),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jié)”.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愿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jié),也是合情合理的了。
七夕節(jié)的來歷
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xí)之“.歷史上認為”七夕“源于古代人們對”自然“和”時間“的崇拜。
在三四千年以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有關(guān)牛郎和織女的記載很早就有了。古代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牛郎和織女,認為東西南北方向都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星最亮,可在夜晚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后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jié)“,又稱”曬書節(jié)“.
北斗七星
”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shù)在民間表現(xiàn)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以”七曜“計算現(xiàn)在的”星期“,在日語中還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節(jié)的習(xí)俗美食
蜜
《太平御覽》卷31引《日緯書》:“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主關(guān)梁;織女星主瓜果。與此同時,蜜在我國象征著夫妻甜蜜的生活,而蜜蜂建造的六邊形蜂窩屬于巧奪天工的設(shè)計。此外,還可以用松針象征繡花針,煮松針湯喝;松針可入藥,具有預(yù)防流腦,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夜盲癥、神經(jīng)衰弱、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等藥效。或者用五彩面象征繡花線,用藕象征情意綿綿(藕與偶同音),用石榴象征團結(jié),用紅高粱與黃小米雙色飯象征炎帝族與黃帝族的融合,等等。有鑒于此,筆者建議我國商家開發(fā)七夕特色食品,開拓新的商機。同時也建議我國外交、文化和新聞媒體等部門,向世界輸出七夕文化,讓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走向世界。
巧果
七夕的應(yīng)節(jié)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zhàn)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勻后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后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
巧果的制作方法:
材料:特制小麥粉25千克、綿白糖5千克、飴糖3千克、芝麻仁4千克、嫩豆腐2千克、食鹽0、3千克、植物油12千克。
制作:
1、水調(diào)面團調(diào)制:在綿白糖、飴糖、豆腐、精鹽中加適量水充分攪拌,然后加入小麥粉、芝麻仁繼續(xù)攪拌成水調(diào)面團,靜置片刻,使面團處于松弛狀態(tài)。面團調(diào)制時加水量要恰當,面團宜編硬一些,以便壓制皮面。
2、成型:將面團等分若干塊,靜置片刻(5分鐘左右)。可手工成型,也可機械成型。手工成型:案板上撒一些撲粉,用搟面杖(專用木棍)先將面團壓扁。然后搟薄(約厚1毫米左右),橫向整齊摺疊;摺疊寬度8厘米以內(nèi),約在4厘米處的中間從左到右直線開切一刀,再切段,每段寬3厘米以內(nèi)。在每段摺疊連接處打刀眼(即面片中間切兩條縫隙),篩去撲粉待油炸。機械成型:用軋皮機(皮子車)壓薄成型。
3、油炸:油鍋油溫加熱到175℃左右,先將生坯篩凈撲粉,預(yù)防粉受高油溫焦化而污染油質(zhì),影響制品色澤。再將生坯倒在笊籬中慢慢放入油鍋;待浮上油面時,迅速用笊籬撥動生坯,并且不斷翻身,待呈金黃色時,立即撈出油鍋。
4、冷卻、裝箱:撈出油鍋后,迅速瀝去多余的油,攤開冷卻,趁微熱裝入箱內(nèi)密封。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