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民俗活動有什么
元宵節(jié)民俗活動有什么
元宵節(jié)作為春節(jié)之后,新年伊始的第一個重要節(jié)日,一直受到人們的追捧。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元宵節(jié)民俗活動,歡迎大家閱讀。
元宵節(jié)民俗活動一、舞龍舞獅
舞龍燈,也稱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xiàn)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后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
見于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jù)《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于我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
舞獅子是我國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jié)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元宵節(jié)民俗活動二、劃旱船
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于船中一樣,手里拿著槳,做劃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于我國很多地區(qū)。
元宵節(jié)民俗活動三、吃“元宵”
元宵節(jié)吃“元宵”是我國一項傳統(tǒng)習俗。元宵又稱湯圓,“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由來已久。宋代,民間過元宵節(jié)即流行吃一種新奇的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蟆⒂驼?、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每當正月十五,各地民眾紛紛制作元宵,以慶賀佳節(jié)。
元宵節(jié)民俗活動四、情人相會
元宵節(jié)也是一個浪漫的節(jié)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tǒng)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tǒng)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jié)卻可以結伴出來游玩,元宵節(jié)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jié)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元宵節(jié)民俗活動五、賞花燈
賞花燈是老百姓過元宵節(jié)的一件樂事,也是至今仍廣為流傳的一項活動。關于元宵節(jié)賞花燈的由來,民間有許多說法,其中一個神話傳說甚是有趣。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猶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過了好久,一位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fā)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時至今日,賞花燈仍然是元宵節(jié)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正月十五那天,各地廟會、公園便紛紛推出賞花燈的活動,屆時天上繁星萬點、地上火樹銀花,人間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
元宵節(jié)民俗活動六、猜燈謎
猜燈謎是元宵節(jié)的經典民俗活動之一,也是我國獨特的節(jié)日文娛方式。燈謎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宮廷文人墨客,他們?yōu)榱苏宫F(xiàn)才華和閑來解悶兒,就制作出了“文義謎語”,他們一邊把酒推盞,一遍吟詩猜謎,極富情趣。
如今每逢元宵節(jié),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流傳至今。
元宵節(jié)民俗活動七、放煙花
燃放煙花是我國慶祝節(jié)日必不可少的助興活動,元宵節(jié)自然不例外。當五彩繽紛的煙火射向高空,頓時夜空錦繡團團、璀璨奪目,地上火樹銀花,天上人間構成了一副美麗的畫面,這也正是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人們最愛觀賞的節(jié)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