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jié)如何從祭祖演化到敬老
重陽節(jié)的源頭可追溯至先秦之前,具體什么時間,無可稽考??梢灾赖氖?,到了唐代,重陽作為民間的節(jié)日被確定下來,之后經(jīng)歷朝歷代沿襲至今。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重陽節(jié)如何從“祭祖”演化到“敬老”的。
重陽節(jié)如何從“祭祖”演化到“敬老”?
明代張岱著《夜航船》云:“九為陽數(shù),其日與月并應,故曰重陽?!痹诠糯仃柦家坝窝缰L非常之盛,登高、賞菊、佩茱萸的習俗,屢見于詩人的吟唱。我少時讀“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眼前便能呈現(xiàn)出文人借花聚會、飲酒、食蟹、賞菊、賦詩以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向往的熱鬧場景。菊花,作為這場盛會的金黃標記,往往被喻義清高、亮節(jié)之風。我一直視后人賞菊、飲菊花酒,是對大詩人陶淵明的效仿,也是對一種文化傳統(tǒng)的追根溯源。名著《紅樓夢》在第三十八回就寫到了重陽節(jié),賈寶玉與眾釵游園賞菊,題菊花詩,曹公借詠菊詩暗示著他們往后各自的命運歸宿。尤其薛寶釵所言的“末卷便以《殘菊》總收前題之盛”,更加點明“盛”要以“殘”作結(jié)?!督鹌棵贰防镆矊懙竭^兩個重陽節(jié),第一個重陽節(jié)西門慶應花子虛的回請到他府上喝酒聽曲,擊鼓傳花,文中有一首菊花詩,讓讀者明白他惦記著那個后來成為他一生中最愛的女人李瓶兒。第二個重陽節(jié),李瓶兒已重病在身無力回天,一場情欲深重又極盡悲歡的人生鬧劇就此收場。我翻讀清少納言的隨筆集《枕草子》,里面提到日本平安時期重陽節(jié)的風俗,“以棉覆菊花,取其沾露拭身,謂可以忘老”,應該是受了漢文化的影響。
據(jù)說宋代人叫菊花為“延壽客”,而稱茱萸為“辟邪翁”。茱萸像菊花一樣,曾頻繁地出現(xiàn)在記載重陽的古籍詩文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據(jù)相關人士考證,佩茱萸者,主要是屬于純陰之體的女子,由此可以推測,王維所憶的不僅是故鄉(xiāng)、兄弟,應該還有他的愛人或紅顏知己。
吾鄉(xiāng)潮汕過重陽節(jié),照舊例也必“登高燕飲,簪菊泛萸”,但不吃重陽糕,印象中好像也沒有什么特別要吃的食物,這于向來重視美食的鄉(xiāng)人而言未免有些奇怪,按理也該如其他大節(jié)小節(jié)一樣,做點兒特色菜肴大快朵頤并以習俗的形式流傳下來。不過話說回來,潮汕平原“九月魚菜齊”,物產(chǎn)最為豐盛,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又何必拘泥于形式呢?有人可能會說,不是還有“油麻圓”嗎?那是拿來敬“九皇爺”的,似乎與重陽無關。這“九皇爺”到底是誰?有一說是明朝最后一個皇帝崇禎。油麻圓是由炊熟的糯米團與芝麻、碎花生混合拌糖后捏成團油炸而成,因“圓”與“緣”同音,將它贈送給鄰里親朋倒是多了一點兒“結(jié)緣”的寓意。
此外,還有一些潮汕鄉(xiāng)村也將重陽當成祭祖的節(jié)日,人們?yōu)槟切┩思沙降南茸媾e行隆重的祭拜儀式,慎終追遠,思源報本。而對孩子來說,只有競放風箏才能讓他們高興起來。“九月九,風禽線斷滿天走”,農(nóng)歷九月,秋風乍起,是放風箏的大好季節(jié),人們將色彩斑斕的風箏放飛于藍天麗日之下,觀其飄然凌霄,陶情適意。若說這風箏是為了給遠方的親人捎個信兒、送上祝福也未嘗不可。
只可惜如今風俗大變,保存此類古風的人家大概已經(jīng)沒有了。人們生活在快節(jié)奏又講究實際的時代,凡事免不了利字當頭,自然沒法細細體味重陽節(jié)的風致了。菊花酒倒是被有些用心的商家擺了出來,但也鮮有人問津。還有重陽糕,城市里的孩子大多沒有吃過,至于茱萸,像我這樣的成年人估計也沒幾個識得。
九九重陽,歷經(jīng)兩千多年的演變,因隱喻著“久久”“長壽”等豐富內(nèi)涵而被定為“老人節(jié)”。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毙⑹蔷哂衅帐佬缘模寮矣小缎⒔?jīng)》,佛家有孝文,伊斯蘭教有孝理,__有孝義……“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現(xiàn)代大儒梁漱溟先生在《中國文化要義》中如此寫道:“中國文化自家族生活衍來,而非衍自集團。親子關系為家族生活核心,一孝字正為其文化所尚之扼要點出?!彼徽Z道出了孝道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滲透至幾千年的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是一種民族修養(yǎng),更是一種文化境界和內(nèi)化力量。
老有所依在舊時是社會家庭的大事,甚至被提高到做人的基本要求,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古之人,雖往往迫于物質(zhì)的貧乏,但精神不息,現(xiàn)如今物質(zhì)豐盈,卻由于受價值觀演變的影響和現(xiàn)實利益的腐蝕,傳統(tǒng)的價值體系變得更加脆弱,觀念不斷淡化,孝道的社會普及性呈收縮之勢,歧老、虐老事件時有發(fā)生。無論是在鄉(xiāng)村還是城市,“空巢老人”漸成影響社會和諧的病灶,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我們這些商業(yè)社會的“螺絲釘”,皆用忙于生計為借口,無視長輩之簡單心意,常施以金錢替代孝順?!敖裰⒄?,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兩千年前孔子的教導猶在耳邊。對父母有一片敬心,方為孝順。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為了不讓我們的父母尊長“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我們不妨回家聽聽他們的“嘮叨”,看看歲月刻在他們臉上的皺紋,還有那為子女操勞而過早地染雪掛霜的雙鬢。孝悌之心有之,則情感必發(fā)乎初心,也只有念念不忘我們作為“人”的那顆赤子之心,才能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我們的社會必能最終達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重陽節(jié)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