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3小暑節(jié)氣是幾號
今年2023小暑節(jié)氣是幾號最新
大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二個節(jié)氣。因為“斯時天氣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今年2023小暑節(jié)氣是幾號,歡迎閱讀!
今年2023小暑節(jié)氣是幾號
2023年7月7日16點30分29秒迎來小暑節(jié)氣
小暑吃什么傳統(tǒng)美食
小暑食新、吃餃子、吃面、吃黃鱔、吃藕、吃暑羊、吃芒果、喝消暑湯或粥等傳統(tǒng)食物。
1、食新
我國南方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食新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鄰居鄉(xiāng)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同時這些新貨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
2、吃餃子
小暑開始進入伏天,在我國北方地區(qū)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頭伏吃餃子是傳統(tǒng)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tǒng)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3、吃面
小暑開始進入伏天,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
4、吃黃鱔
有俗語說:小暑黃鱔賽人參。小暑前后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5、吃藕
民間素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yǎng)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
6、吃暑羊
吃暑羊是魯南和蘇北地區(qū)在小暑時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在當地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yī)開藥方,之說法。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剛過、秋收未到的夏閑時候,忙活半年的莊稼人便三五戶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來。
7、吃芒果
小暑這個時節(jié)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據傳說,當時有個虔誠的信徒曾將自己的芒果園獻給釋迦牟尼,好讓他在樹蔭下休息。
8、喝消暑湯或粥
小暑是進入伏天的開始,天氣熱的時候要多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適合此節(jié)氣食用。
三伏天的氣候特點
氣候的特征是高溫,低氣壓,高濕度和低風速。這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jié),因為夏天的白天比夜晚更長,所以陽光照耀時間也更長。
地表面吸收的熱量遠大于支出,這會增加每天在地面上積聚的熱量,并且溫度持續(xù)升高。
三伏期間,地表熱量的積累達到頂峰。而夏季下雨很多,空氣濕度高,水的熱容要比干燥的空氣大得多,所以夏季很容易出現悶熱天氣。
小暑天氣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結束,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qū)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于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氣勢力仍較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出現鋒面雷雨。小暑時節(jié)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游維持一段時間。
小暑前后,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jié)。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
華南東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
小暑三候
小暑節(jié)氣三候是:“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币馑际钦f小暑時節(jié)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小暑節(jié)氣的時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去避暑熱;在這一節(jié)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的風俗
小暑的風俗有食新、吃餃子、曬書畫、衣服、吃黃鱔等。
1、食新
我國南方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食新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鄰居鄉(xiāng)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同時這些新貨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
2、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地區(qū)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頭伏吃餃子是傳統(tǒng)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tǒng)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3、曬書畫、衣服
小暑時節(jié),民間還有曬書畫、衣服的習俗。因為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光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選擇這一天“曬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
4、吃黃鱔
俗語:小暑黃鱔賽人參。小暑前后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
小暑節(jié)氣的習俗
小暑“食新”
在古代,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后嘗新米,人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并將新打的米磨成粉,制成各種美食,與鄰居鄉(xiāng)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
吃暑羊
“吃暑羊”是魯南和蘇北地區(qū)在小暑時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剛過、秋收未到的夏閑時候,忙活半年的莊稼人便三五戶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來。而此時喝著山泉水長大的小山羊,吃了數月的青草,已是肉質肥嫩、香氣撲鼻。這種習俗可追溯到堯舜時期,在當地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y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暑羊的愛好莫過于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吃伏面
俗話說“熱在三伏”,小暑過后就進入伏天。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飲食上,人們會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以度過炎熱的伏天。入伏之時,剛好是我國小麥生產區(qū)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麥滿倉,而到了伏天人們精神委頓,食欲不佳,餃子卻是傳統(tǒng)食品中開胃解饞的佳品,所以人們用新磨的面粉包餃子,或者吃頓新白面做的面條,就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在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據考證,伏日吃面習俗出現在三國時期。
吃藕
在民間還有小暑吃藕的習俗。在清咸豐年間,蓮藕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藕與“偶”同音,所以人們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滿。藕與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潔的人格象征。
曬書畫、衣服
小暑時節(jié),還有曬書畫、衣服的習俗。民間的轎鋪、估衣鋪、皮貨鋪、舊書鋪、字畫店、藥店以及林林總總的各類商店,都要晾曬各種商品。城市和農村的黎民百姓要曬衣服、被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