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jié)有什么特色風俗介紹
臘八節(jié)是中國節(jié)日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節(jié)日,而臘八節(jié)這個節(jié)日是屬于宗教演變的節(jié)日,。不知關(guān)于臘八節(jié)的一些相關(guān)知識你們知道多少呢?那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臘八節(jié)的特色風俗,歡迎參閱。
臘八節(jié)有什么特色風俗
1、吃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2、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祭祀的對象包括:先嗇神神農(nóng)、司嗇神后稷、農(nóng)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唐宋后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部分地區(qū)很隆重。
3、壓制臘八蒜
臘八節(jié)還有壓制臘八蒜的習俗。在臘八節(jié)這一天,選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容器密封。腌制好的臘八蒜酸香辣結(jié)合,風味獨特。
臘八節(jié)的民間傳說
1、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
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后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認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 臘八節(jié)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2、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于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伙積了幾把五谷雜糧,放在鍋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3、臘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
據(jù)說,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里很窮,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他關(guān)進一間房子里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fā)現(xiàn)屋里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里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后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臘八節(jié)的節(jié)日小知識
漢傳佛教干脆由此發(fā)展出了一種十二月八日是“佛成道日”的傳說,說釋迎牟尼修行的時候曾餓倒在地,一位牧女給他吃了一種用各種粘米和糯米熬成的雜燴飯。吃完這碗飯,釋迦牟尼跳到河里洗了洗澡,又坐到菩提樹下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
為紀念此事,中國佛教徒于每年臘月初八口熬制“臘八粥”供佛。
此后,臘八日干脆從臘日中獨立出來,成為了和臘日并存的獨立的佛教節(jié)日。此時的臘八節(jié)主要是佛教徒及其同情者在慶祝,其核心節(jié)俗也基本只剩下佛教的風俗。唐代大詩人孟浩然《臘月八日于剡縣石城寺禮拜》詩云:“講席邀談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p>
這正是臘八日沐浴、拜佛風俗的體現(xiàn)。臘八粥本來也是一種起源于宋代的佛教食品。
《東京夢華錄》卷十記載:“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楊枝灑浴,排門教化,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
臘八歌謠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買豆腐,
二十六買斤肉,二十七宰只雞,
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除夕的餃子年年有。
臘八節(jié)有什么特色風俗介紹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