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為什么吃西瓜
立秋還是比較涼爽的,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后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氣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秋為什么吃西瓜,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立秋為什么吃西瓜
消除初秋之邪,潤養(yǎng)五臟。
我國民間有立秋之日“啃秋”的習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意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氣,“啃”下“秋老虎”,迎接涼爽的秋季。
立秋,按照傳統(tǒng)習俗都要吃西瓜,不但能消除夏天的暑熱,而且還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相傳明代有一年,南京城里許多人長了瘌痢瘡,有人便效仿廬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讓“瘌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結(jié)果瘌痢瘡果真好了。
因此人們就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
據(jù)《二般秋雨齋隨筆》中記載,西域婦女擇立秋之夜到田間去摸瓜,稱之為“摸秋”??赡芎臀鞴系男螤钕裨袐D的大肚皮,瓜內(nèi)有子象征有兒子有關。在我國習俗中,“瓜”總與繁育后代有密切關系。
據(jù)講,“摸秋”若能摸到成熟較好的瓜,則預示女孩能找到好丈夫,婦女能多生兒子。為了能確保摸到好瓜,一般白天選好了瓜放在確認的位置,入夜后讓女人們?nèi)ァ懊?,這時的“摸秋”儼然是測試活動。隨著西瓜的種植擴大,城里人也開始以立秋吃西瓜為歲時習俗。
還有一種來歷,比較可信、科學:西瓜雖從宋代傳入中原,但種植并不普遍,所以那時并沒有產(chǎn)生和形成立秋吃西瓜的風俗。但在西域,西瓜原產(chǎn)地已普遍盛行立秋吃西瓜的風俗。因西域地處中國的西北,緯度較高,立秋前后西瓜剛進入采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本身就是一種嘗鮮。
此風俗約在清代影響南方,而此時江浙滬等地的西瓜已進入末市,人們對立秋吃西瓜的原由作出了種種解釋。有人講立秋西瓜可消除暑日積結(jié)的淤氣,有的人講可以為過冬積聚“陽威”,而實際上只是北方風俗的影響而已。但有一點應予承認,那就是立秋以后,天氣逐漸涼爽,西瓜上市量日趨減少,立秋日人們再吃一吃西瓜,有依依惜別之意。
吃西瓜需要注意的事項
1、脾胃虛寒的人群
由于西瓜性寒涼,對于脾胃不好,一碰到冰涼食物就容易腹瀉的人群一定要注意,少吃西瓜,尤其是冰鎮(zhèn)西瓜,以免腸胃受不了,反而容易造成腸胃不適的情況。
2、感冒期間的人群
無論是風熱感冒或是風寒感冒的人群,感冒期間,由于機體尚處于一個虛弱的階段,而西瓜寒涼的性質(zhì)對于機體會造成一定的損傷,這個期間大量吃西瓜,反而容易讓身體恢復的時間變得更長。
3、特殊人群
對于糖尿病人群,是可以適量吃一些西瓜的,但應注意切不可過量食用,一般一次吃25~50克為宜,此外,對于經(jīng)期的女性,最好不吃西瓜,以免加重寒性。
立秋節(jié)氣的民間習俗
1、啃秋:啃秋,又稱咬秋,漢族歲時風俗。即立秋日吃瓜。據(jù)說在立秋當天吃西瓜或者香瓜可以不生秋痱子。
2、稱水:在立秋前后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
3、貼秋膘:秋天,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4、吃“渣”:山東、四川等地區(qū)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據(jù)說秋天吃“渣”,小孩大人都不拉不吐。
立秋的特點有哪些
立秋,意味著降雨、風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zhuǎn)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季節(jié)轉(zhuǎn)換,南方地區(qū)的降雨量、風暴、干濕度等變化明顯;北方地區(qū),這些變化不明顯,變化明顯的是氣溫。進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zhuǎn)變,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氣候開始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開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氣候過渡。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jié)束,所謂“熱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三伏”期間,所以初秋天氣還很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jié)氣之后。熱與涼的分水嶺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氣候分為兩個階段,初秋“悶熱”,仲秋后趨向“干燥”、“涼爽”氣候特征。這是一個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jié)。
立秋意味著什么意思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jīng)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jié)的節(jié)氣。
據(j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jié)果孕子,收獲季節(jié)到了。此時我國中部地區(qū)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fā)育時期。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jié)氣。據(jù)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nèi)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nèi),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弊喈叄嗤暵湎乱粌善~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jīng)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jié)要根據(jù)“候平均溫度”,即當?shù)剡B續(xù)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jié)。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仍是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后第3日。
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jié)氣內(nèi)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于臺風雨季節(jié)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y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