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六月立秋有啥說法
2023年六月立秋有啥說法簡介
立秋的到來證明炎熱的夏日已經即將過去??赡芎芏嗳硕枷M⑶镖s緊到來,因為很多人都希望能夠盡快的躲避夏天的炎熱,那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2023年六月立秋有啥說法簡介,歡迎參閱。
2023年六月立秋有啥說法
關于六月立秋,在民間還有另外兩種說法,一個就是和年景有關,過去老祖宗認為這樣的年景不好,比如“六月秋一半丟,七月秋五谷收”。
意思是說在農歷六月份立秋節(jié)氣就到了,那么當年的農作物產量會減半,換言之就是當年的年景不好。而在七月份才迎來立秋節(jié)氣,那當年的糧食收成就好,各種作物都會大豐收。
在民間類似的農諺還有不少,比如“六月秋樣樣丟,七月秋樣樣收”,或者是“六月秋早收晚不收,七月秋早晚都收”等。這些也都是古人的經驗之談,在當時的準確性還是挺高的。而今年就是六月秋,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則是關乎到立秋后是熱還是涼爽了。在過去民間也把六月立秋稱之為“早秋”,而七月則是屬于“晚秋”了。
而如果是早秋的話,一般立秋以后不久天氣就會變得涼爽了,但是在七月份的話,即便是立秋了依然還很熱,這個時候甚至會比立秋前更熱。而今年是六月立秋,以此來看就是個好消息,預示著立秋后不久就不熱了。
其實吧,立秋早了,對人來說是舒服了,但是農民卻不怎么期盼這樣,因為如果天氣真的冷的早的話,那對農作物卻是不利的。因為在立秋節(jié)氣的時候,正好還是三伏天期間,在后面還有一個“末伏”。
這個時候的天氣本該是炎熱才對,同時這個期間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像南方的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和溫度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如果氣溫提前降低了就會影響其生長,自然對后面的產量也會造成影響。
由此角度來看,古人所總結的“六月秋,一半收”也是有一些道理的。以上就是關于立秋的一些解答,至于一些網友所關注的,今年是“公秋”還是“母秋”等說法,其實是沒有啥依據的。
立秋一般是在幾月?
答:立秋是中國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當中的七月節(jié)令,因此中國立秋一般是在農歷七月期間到來,公歷日期則介于每年8月7—9日之間。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標志著孟秋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秋天從這一天起開始,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jié)”之一,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農歷的七月,也即古人所說的“申月”。立秋時節(jié),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古代朝廷立秋祭祀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四立”之一,這種季節(jié)轉換之時一直都是古代王朝十分重視的日子,也都會有官方主持的大規(guī)模祭祀活動。
立秋的祭祀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據《禮記·月令》記載,每年立秋的時候,周天子要率領手下的諸侯、大夫等人,去王都的西郊舉行盛大的迎秋儀式,還要祭祀少昊和蓐收,這兩位在當時被認為是主管秋季的神靈。這種祭祀活動經漢代一直延續(xù)到隋唐。
宋代,每年立秋,皇宮里都要在殿內移栽梧桐樹。等計算的立秋時辰到了,史官還要報一聲:“秋來了!”如果梧桐樹能應聲落下幾片葉子,則會被認為是吉兆,有報秋的意思。
古代民間立秋祭祀
從古到今,立秋這天民間都有豐富的節(jié)俗活動。由于秋季是收獲的季節(jié),所以立秋節(jié)俗活動的“目的性”非常明確,就是祈求農事順利。
江浙一帶,農人一般會在立秋這一天,將準備好的各種祭品送至田間地頭,向田祖禱告祈求豐收。在貴州一些地方,也有在立秋前后十日擇期嘗新的習俗。農民用新米煮飯獻給各路農神,然后將米飯奉給家中長輩。
立秋應該吃什么
1、立秋吃茄子
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在這個季節(jié)吃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并且秋天剛收成的茄子被稱為“秋茄”,帶有獨特的清香,口感細嫩,風味比普通茄子更勝一籌。
立秋吃茄子還有一個傳說故事:
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民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2、立秋貼秋膘
“貼秋膘”是立秋時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尤其是在北方。這一天,北方的老百姓都會排隊買肉,回家燉上一鍋,來補補入夏之后身體的虧空。夏天天氣熱人們不想吃飯,很多人都會“掉膘”。進入秋天之后,天氣涼爽,人們食欲增強,于是就想吃點肉把膘補回來,于是就有了“貼秋膘”的說法。
3、杭州吃西瓜
杭州等地有立秋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后,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4、山東吃“渣”
山東一些地方有立秋吃“渣”的習俗,這里的渣是“豆渣”的意思。立秋吃豆渣是源于豆渣的養(yǎng)生作用,因為吃豆渣對于秋季預防腹瀉是有好處,正所謂“立秋吃渣,不嘔不拉?!?/p>
5、天津“咬秋”
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保旖虻鹊亓餍辛⑶飼r節(jié)“咬秋”。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在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6、四川喝“秋水”
四川東、西部流行喝“立秋水”。在立秋時節(jié),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7、南京“啃秋”
在老南京立秋節(jié)氣時,有著“啃秋”的習俗,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說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另外,關于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涼爽母秋熱”的說法。
8、浙江吃秋桃
浙江一帶流行在立秋這一天吃秋桃,桃子營養(yǎng)豐富,而且寓意吉祥。立秋這一天,大人小孩每個人都要吃桃子,吃完以后把桃核保留起來。等到除夕這一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掉,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去除瘟疫,給大家?guī)砗眠\。
9、臺灣吃龍眼
立秋時節(jié)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當?shù)厝苏J為“龍眼”就是“福圓”,食用龍眼可以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
10、金華吃清涼糕
吃清涼糕在金華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習俗。什么是清涼糕呢?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狀,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立秋是什么意思
“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暑去涼來,莊稼成熟的時期。
立秋表示炎熱的酷暑逐漸退去,天氣逐漸涼爽,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每年公歷8月8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三個節(jié)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標志著孟秋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
立秋由來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jié)氣。
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弊喈?,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物候
一候:涼風至
立秋后,我國許多地區(qū)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偏北風會給人們帶來了一絲涼意。
二候:白露降
由于白天日照仍然很強烈,夜晚涼風刮來會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時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一顆顆晶瑩的露珠。
三候:寒蟬鳴
立秋時的蟬,感覺到陰氣上升,太陽光已成強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鳴叫得更加響亮、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