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時節(jié)有什么傳統(tǒng)民俗活動
立夏時節(jié)有什么傳統(tǒng)民俗活動
立夏一到,各種立夏傳統(tǒng)活動又開始了,那么你知道立夏時節(jié)有什么傳統(tǒng)民俗活動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guān)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立夏時節(jié)的傳統(tǒng)民俗
古代皇帝立夏賜冰
據(jù)《歲時佳節(jié)記趣》一書記載,先秦時各代帝王在立夏這天,都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區(qū)舉行迎夏儀式。彼時,君臣一律身著朱色禮服,佩帶朱色玉飾,乘坐赤色馬匹和朱紅色的車子,連車子的旗幟也是朱紅色的。這種紅色基調(diào)的迎夏儀式,強烈表達了古人渴求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后來,隨著歲時的演進,古人立夏習俗有了變化。明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這樣記載:“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笨梢娫诿鞔坏搅⑾倪@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塊,切割分開,由皇帝賞賜給官員。其實,皇帝立夏賜冰,并非起于明代,據(jù)考證,兩宋時期皇帝立夏賜冰給群臣就已經(jīng)成為一項慣例和習俗。
而在民間,古代百姓人家立夏日雖不能得冰,卻也有在這天喝冰飲的習俗。還是《帝京景物略》載云:“立夏日啟冰……編氓(指老百姓)得賣買,手二銅盞疊之,其生磕,曰‘冰盞’?!鼻迦俗屃摹洞好鳉q時瑣記》也云:“(立夏日)市中敲銅盞賣梅湯者,與賣西瓜者鏗聒遠近?!睋?jù)考證,上面所說的“銅盞”,實際就是盛冰鎮(zhèn)飲料的木桶?!般~盞”一般都是黑漆銅箍,桶蓋上有一根銅制的月牙幌子,既表示這酸梅湯是在夜里制成,也是招徠顧客的標志。
當然,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立夏”的習俗并不一致。就以立夏喝冰飲來講,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所記就是另一番情景:“士人置窨冰,街坊擔賣,謂之‘涼水’?;螂s以楊梅、桃子、花紅之屬,俗稱‘冰楊梅’、‘冰桃子’。”
立夏日“秤人”習俗
中國的一些地區(qū),還有立夏日“秤人”的習俗。據(jù)說,此俗與后蜀主阿斗有關(guān)。說魏國司馬昭發(fā)兵消滅蜀漢,阿斗淪為亡君,被安置在魏國都城洛陽居住。司馬昭唯恐原屬漢地的臣民不服,就善待阿斗,封他為安樂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馬昭當著一群隨阿斗來洛陽的蜀漢降臣之面給阿斗稱了體重,夸口不會虧待阿斗,要讓阿斗生活優(yōu)裕,增加體重。司馬昭還宣布以后每年的立夏日都要稱阿斗一次,并布告其體重于天下,以供世人監(jiān)督。后來此事傳開,民間仿效,就形成了習俗。
傳說當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習俗在古時的一些地區(qū)很是興盛卻是無疑。從散存的民俗資料看,立夏“秤人”的操作有兩類。一類是在戶外進行,懸秤于大樹,大多是給老人小孩稱量,以驗一年肥瘠;另一類則是在戶內(nèi)進行,懸秤于屋梁,由婦女們互相稱量,品肥論瘦,嘻哈打趣,倒似閨中游戲——蔡云《吳覦》詩有證:“風開繡閣揚羅衣,認是秋千戲卻非。為掛量才上官秤,評量燕瘦與環(huán)肥。”
立夏各地飲食習俗一覽
1.無錫:嘗三鮮
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元麥,蠶豆,也有說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一有說是梅子、杏子、櫻桃,也有說是梅子、櫻桃、香椿頭);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也有說是鰣魚、銀魚、子鱭魚)。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有的地方還有立夏吃霉豆腐的習俗,說吃了霉豆腐就不會倒霉。
2. 長沙:吃“立夏羹”
昔日長沙農(nóng)家認為,立夏這天宜下雨,否則夏秋主旱。農(nóng)諺謂:“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不下雨,蝦公細魚一鍋煮(意料塘水干涸)”。
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俗話說“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tuo),一腳跨過河”。立夏前后常有大風出現(xiàn),名“龍王暴”。立夏日發(fā)東風,俗以為有水災(zāi),諺謂“立夏東風雨漣漣”。立夏日打雷,日后必多雷雨,諺謂“雷打立夏,三天來一下”。
3. 閩南:“吃蝦面”
閩南家家戶戶常將紅糟摻入面條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紅糟色紅,為吉祥之色,又有發(fā)酵作用,以寓發(fā)達發(fā)財之意,而紅糟也幫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后來,紅糟即被海蝦代替,謂之“吃蝦(夏與蝦閩南語同音)面”。海蝦煮熟后變紅,與紅糟色同,以此對夏季之祝愿。
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兒備辦豬肉、豬肚、豬腰只、雞蛋面線等物送給娘家老父母食用,稱為“補夏”。籍此對父母表表孝心。
4. 贛東北:吃“立夏馃”
“立夏”這天,贛東北有吃“立夏馃”的習慣,就像清明吃艾、端午吃粽子、重陽吃桂花酒一樣,從老一輩那兒流傳下來。
“立夏馃”的制作很簡單:將大米煮得半熟、搗爛、揉搓、壓成塊、切成片、用油煎炸,謂“干”;搓成似湯圓的小球,再加上蘑菇、蒜苔、青椒、豌豆、蠶豆、小南瓜、馬鈴薯等多種春季蔬菜湯煮,謂“湯”?!案伞庇檬肿ブ?,噴香可口;“湯”則不分大人小孩,都用大碗盛著吃,以示豐盛,味道也是極美的。 吃“立夏馃”表示送春迎夏,喜慶春收。新上市的蔬菜瓜果,能加的都要加進“立夏”中,品種越多越喜慶?!伴e了一冬,忙了一春”,舊時得不到溫飽的農(nóng)民,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能飽食一頓“立夏馃”,便是最大的滿足。所以無論再窮苦的人家,就是借米,這一餐“立夏馃”也是要吃的,以討個“春收富實”的年成。如今農(nóng)村吃“立夏”的檔次高了,上等的白米還要加入少許的糯米,吃起來糍而不膩。若是“湯”,則必加進瘦肉、香菇、木耳、墨魚、竹筍、蝦米等。
“立夏馃”還有早、中、晚餐吃的區(qū)分。據(jù)說早吃補腦,中吃壯腰,晚吃健腿。這當然只是一種民間的說法。“吃了‘立夏馃’,農(nóng)家門掛鎖”。立夏時節(jié),麥子要打場,油菜要收獲,禾苗要管理,夏茶要收摘,農(nóng)家別提有多忙乎了。
5.杭州:食烏米飯和烏飯糕
烏米飯取烏飯葉子(又名精青葉)擠汁浸糯米蒸飯而成。據(jù)說,立夏吃烏米飯,不會疰夏,能祛風敗毒,烏蚊子不敢叮咬。杭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飯”之俗。是日,兒童少年成群結(jié)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地上的蠶豆、竹筍任其采掘,然后到野地里去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自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厭勝而避災(zāi)禍。吃完立夏飯,大人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秤體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