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斗蛋的由來故事
立夏三候的順序中,所謂“初候,螻蟈鳴”中的螻蟈,螻蛄也,適宜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中,隨著螻蛄的鳴叫,表示夏天的味道濃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夏斗蛋的由來故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立夏斗蛋的由來故事
立夏日,全國許多地區(qū)有吃蛋斗蛋習俗。這一天家家都要煮蛋,以取吉祥平安之意。立夏斗蛋的習俗來自一個傳說。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個瘟神,常年懶散睡覺,可是一到立夏這天就醒來,帶上一只瘟疫口袋,溜到下界播疫害人。
瘟神所到之處,人們輕則發(fā)燒厭食,重則一病不起,特別是孩子們病得更重。這可是急壞了那些母親,于是紛紛去女媧娘娘廟燒香磕頭,求她消災降福女媧得知此事,立馬去找瘟神,說:“今后,凡是我的嫡親孩子,一個也不得加害!”瘟神知道女媧法力無邊,不敢和她作對,問道:“不知娘娘有幾個嫡親孩兒在下界?”女媧笑道:“我的嫡親孩子多著呢,哪里數(shù)得過來?這樣吧,我在每年立夏這天,命我的孩子在衣襟前掛上一只蛋袋,你認準這個記號就行了?!蔽辽顸c頭稱是。
轉(zhuǎn)眼立夏節(jié)到了,瘟神一覺醒來,急匆匆來到下界。只見一個個孩童胸前掛著小小的袋兒,里面放著煮熟的雞蛋、鴨蛋、鵝蛋。瘟神從早晨一直跑到晚上,也沒有見到一個沒掛蛋袋的孩子,他又氣又惱,累死在路上。瘟神死后,孩子們就把掛在胸前的蛋吃掉了。從此,立夏為孩子們掛蛋袋的風俗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
立夏為什么要斗蛋
民間有這么一種說法:“立夏胸掛蛋,小人疰夏難”。進入夏天后,因感暑熱之氣,有些人,尤其是老幼體弱者,容易出現(xiàn)食欲不振、乏力倦怠、心煩氣虛之類的癥狀,稱為“疰夏”。雞蛋作為一種簡單易得的營養(yǎng)品,用來為預防疰夏提前“進補”,是個不錯的選擇。而配合孩子們的心性,將吃與玩結(jié)合在一起,那就更好了。
當然,作為一種節(jié)令習俗,“立夏蛋”有它的意義所在。根據(jù)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理論,夏季宜養(yǎng)心,人們認為“心如宿卵”,所以在夏天到來的時候吃蛋,作用是“拄心”。而“吃蛋拄心”,配合上立夏的其他習俗——吃筍,拄腿;吃豆,拄眼——人們因面對著即將到來的酷暑苦夏、身體虧損而生的不安全感,終于在這一整套“以形補形”、支撐體魄康健的儀式中找到了消解之處。所以,過去的民間俗諺會這樣說:“立夏吃了蛋,力氣大一萬。
立夏民間風俗
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jīng)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
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嘗新活動:
在后世,立夏還有嘗新等節(jié)日活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嘗新的食物更為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
斗蛋游戲:
在立夏還要這么一個習俗,家家戶戶煮好蛋,用冷水浸上數(shù)分鐘之后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wǎng)袋,掛于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后分出高低。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立夏時節(jié)孩子胸前掛上雞蛋便可以消除疰夏的癥狀。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
立夏三候的候是什么意思
所謂的“候”在中國古代指代的就是“五天”。古代中國人將五天稱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jié)氣,所以一個節(jié)氣又被稱為“三候”。三候,既應用于中醫(yī),表示浮、中、沉三種脈象,又應用于氣象,用來表示節(jié)氣。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將每個節(jié)氣的“三候”根據(jù)當時的氣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現(xiàn)象又分別起了名字,用來簡潔明了的表示當時的天氣等特點。
總的來說,我國古人將一年四季分為了二十四個節(jié)氣的同時,為了使對氣候的探索分析更為細致,提出了三候的說法。因此立夏三候是指立夏節(jié)氣這段時期內(nèi),將氣候與大自然現(xiàn)象細化的三個階段。
立夏諺語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色冉冉遍天涯。
春爭日,夏爭時。
立夏麥齜牙,一月就要拔。
一穗兩穗,一月入囤。
麥秀風搖,稻秀雨澆。
風揚花,飽塌塌;雨揚花,秕瞎瞎。
立夏麥咧嘴,不能缺了水。
麥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幾。
寸麥不怕尺水,尺麥卻怕寸水。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色冉冉遍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