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節(jié)氣的含義是什么_立夏節(jié)氣是什么意思
立夏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7個節(jié)氣,夏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表示盛夏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立夏是什么意思?立夏節(jié)氣的含義是什么?今天我們就來了解立夏節(jié)氣。
立夏是什么意思
立夏,是一個反映季節(jié)變化的節(jié)令,立是開始,夏是季節(jié),按照傳統(tǒng)認識,這是當年夏季的開始日。一般在公歷5月5日或6日。
立夏當天,太陽運行到黃經45度,正午用圭表測日影,影長為古尺四寸三尺六分,相當于今天的1.108米。夜晚觀測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巳的位置,也就是東南方向,這個階段一般在農歷四月,又叫巳月、初夏、槐夏、孟夏。
按照氣候學的標準,5天平均氣溫達到22℃才算夏季開始。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立夏時節(jié)的候溫同氣候學標準大致接近,而這一地區(qū)正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起源地。由此看來,二十四節(jié)氣把立夏節(jié)這天作為夏季。
立夏節(jié)氣的含義是什么
立,建始也;夏,假也,萬物至此皆已長大,故名立夏。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
在天文學上,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后它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減短。同時,夏至到來后,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立夏節(jié)氣的寓意
立夏時節(jié)萬物繁茂
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
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jié)。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jié)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立夏習俗
防疰夏
立夏又稱“立夏節(jié)”,在溫州家家要吃筍和淮豆子(即蠶豆,因其種來自兩淮,故稱淮豆子)及青梅子。在樂清,家家老幼吃茶葉蛋、青梅、鮮筍、鮮蠶豆,認為可防“疰夏病”(每逢夏天人會清瘦、無力)。鄉(xiāng)村插秧完畢,農家殺雞宰鴨滋補身體,給耕牛喝馬蹄香香藥以健筋壯骨,為下一步“雙夏”勞動做準備。家家還做小麥餅或烏飯粉糍,祭祀祖先,貧富皆然。
買紅花
立夏時節(jié),在浙南各地,每戶人家還要購紅花、新茶,備~年之用,有詩云:“立夏晴和四月天,與郎商酌歲支錢;紅花鹽菜俱難緩,更買新茶過一年?!币驗槟菚r新谷才種,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如不儲備柴米,到缺時則求購價昂。同時,蠶蛾破繭而出,抽出新絲,茶葉如不采藏,過此就變?yōu)槔先~。紅花為婦女染衣之用,產于四月,也必須及時購買。
稱人
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起源于三國時代: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以后,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咐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托之日,恰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立刻去拜阿斗。從此以后,每到夏日,孟獲都依諾前來拜望。過了許多年,晉武帝司馬炎火掉蜀國,擄走阿斗。而孟獲不忘承相重托,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拜望阿斗,每次去都要稱阿斗的體重,以驗證阿斗是不是被晉武帝虧待了。他揚言如果虧待阿斗,就要起兵攻晉。晉武帝為了取信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阿斗見了又糯又香的豌豆糯米飯,飯量大增。孟獲進城稱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什么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稱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虧待他,日子也過得太平,福壽雙全。這一傳說,雖與歷史不符,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稱人能給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希望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立夏稱人流傳至今,每當立夏之日,人們吃罷中飯,在村口或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稱。古詩云:“立夏稱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彼境尤艘幻娲虺踊?,一面講著吉利話。稱老人時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稱姑娘時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稱小孩時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里。
凡逢立夏日,在各地民間都有稱人體重的習俗。在家里中堂上或者天井里,掛一大秤,家中男女老小都可稱,但主要是稱小孩的體重。民間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三國時,趙子龍在長坂坡從曹營百萬軍中救出劉阿斗,而阿斗的生母糜夫人為了不拖累趙云,投井自殺。阿斗由劉備自己照料。但劉備南征北戰(zhàn),孩子帶在軍中不方便,覺得不如把阿斗交給后娶的孫夫人(孫權妹)去撫養(yǎng)。于是劉備準備了許多禮品,由趙子龍護送阿斗去吳國。到吳國時,剛巧是立夏節(jié)。孫夫人一見白胖的小阿斗,非常喜歡,但又有顧慮:我畢竟是后妻,如阿斗養(yǎng)得不好,不但在夫君面前不好交待,而且在百姓中也會留下笑柄。她想了一個辦法:今天正是立夏,我當著趙子龍的面把阿斗稱一稱,到明年立夏再稱,就知道孩子養(yǎng)得好不好了。主意打定,孫夫人便立即叫人將小阿斗過秤。從此,孫夫人在每年立夏節(jié),都要把小阿斗稱一稱,然后向劉備報信。就這樣,在江南一帶,就形成了立夏節(jié)稱人的習俗。稱人也有一些禁忌,如稱時,秤錘不能向內移,只能向外移,意即只能加重,不能減輕。又如,稱的斤數適九,報數時必須再加一斤,因九是盡頭數,不吉利。一般都是第二年立夏節(jié)再稱,以驗一年中之胖瘦。在湖州,被稱的兒童口袋里要放一塊石頭,一是增加重量,二是取石壽之意。在寧波,此日,祠堂懸掛一桿大秤,秤鉤掛一籮筐,大人小孩逐一過秤,謂可免疰夏之患,體重增加,謂之年年發(fā)福,體重減輕,謂之“消肉”,則須進補。
五郎八保上吳山
立夏日,舊時各行業(yè)工友休假,多去吳山游玩,有杭諺日:“五郎八保上吳山?!蔽謇?,即舂米郎、剃頭郎、倒馬郎(出糞者)、皮匠郎、打箔郎。八保,即酒保、面保、茶保、飯保、地保、馬保、相相保(陰陽生)、奶保(以育嬰為業(yè)者)。這日還有十三匠上吳山。十三匠,即木匠、泥水匠、石匠、鐵匠、船匠、佛匠、雕花匠、搭彩匠、銀匠、銅匠、鋸匠、篾匠、窯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