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有哪些民間習俗
對很多人而言,小暑下雨并不算壞事,小暑時節(jié),天氣炎熱、雷暴頻繁,是萬物狂長的時節(jié)。我國南方地區(qū)已是盛夏,部分地方也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jié),常伴隨著大風、暴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暑有哪些民間習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小暑有哪些民間習俗
吃餃子
民諺有云“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tǒng)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tǒng)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食新”
據(jù)說“食新”乃“食辛”,是“小暑”節(jié)后第一個辛日。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故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吃三寶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在這個時節(jié)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
曬伏
小暑時節(jié),民間還有曬書畫、衣服的習俗。民諺有云:“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小暑前后,日照時間最長,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選擇這一天“曬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
小暑時的天氣
在我國的南方地區(qū)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各地也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jié),常伴隨著大風、暴雨,有時還有冰雹。南方大部分地區(qū)東旱西澇,必須及早分別采取抗旱、防洪措施,盡量減輕危害。在中國大部分的農(nóng)耕區(qū),經(jīng)過農(nóng)歷五月的搶收搶種之后,小暑前后,除東北與西北地區(qū)收割冬、春小麥等作物外,全中國的農(nóng)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農(nóng)事主要是各種田間管理的工作,應根據(jù)長勢追肥、要注意防止病蟲。
小暑天氣下雨
這個時候,是雨季。小暑前后,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jié)。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xiàn)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xiàn),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華南東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 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到了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小暑時節(jié),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并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qū)進入多雨季節(jié),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中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要遠離高壓的地方。
小暑可以種什么菜
小暑時節(jié)的時候可以種植白菜,在栽種白菜時,需要將種子浸泡在清水中,等待種皮漲破后,再將其撈出瀝干,然后播種在有機質含量較為豐富、土質較為疏松的腐殖土中,在播種后可以向土壤中噴灑多菌靈溶液,讓種子盡快的發(fā)芽。小暑也可以種植黃瓜,在養(yǎng)護黃瓜的過程中,可以為其提供未遭受污染的河水、或者純凈水,保持土壤處于濕潤狀態(tài),在澆水的過程中,需要將水分直接澆灌在土壤中,浸濕全部的土壤。而且需要注意,不能在午后澆水,注意避免被燙傷。
小暑養(yǎng)生
多睡覺
睡覺,也可以養(yǎng)生。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yǎng)陽”,這個時候可以多多補覺。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jié),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jié)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小暑正是民間繁忙的時候,種植蔬菜,備足過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間管理。炎熱的氣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人們更不能忽略對身體的養(yǎng)護。不要一直吹空調。
多食療
吃的東西,也可以調理自己的身體。小暑時節(jié),氣候炎熱起來,人們食欲降低、胃口不佳、腸胃不適,有民諺稱“小暑大暑,有米也懶煮”,意指天氣太熱了,人變得散漫,連三餐都懶得準備。其實,恰恰相反,醫(yī)學專家表示,酷暑時節(jié),人們應該通過適當?shù)摹笆朝煛眮砀纳茖崽斓牟贿m感,如西瓜、黃瓜、冬瓜、茄子、綠豆等,這些食物味甘性涼,具有清熱、去暑、解毒的作用。這幾天可以吃這些:西瓜,不但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幫助消化,因此,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別是從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內(nèi)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的人。西瓜汁中還含有人體所需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蘋果酸、鹽類,以及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拉肚子的人不適合多吃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