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夏季的第5個節(jié)氣
小暑,夏日飲食不宜過飽,通常吃到七、八分飽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營養(yǎng)搭配,不可挑食、偏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暑夏季的第5個節(jié)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小暑夏季的第5個節(jié)氣
7月7日,迎來小暑,小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1個節(jié)氣,也是夏季的第5個節(jié)氣,標志著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炎熱的夏季。
小暑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第十一個節(jié)氣,夏天的第五個節(jié)氣,表示季夏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jīng)105度時叫小暑節(jié)氣。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基本符合。全國的農(nóng)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我國民間俗諺有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時節(jié)天氣炎熱,高溫高濕,人體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因此必須密切注意對身體的養(yǎng)護。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正所謂“春夏養(yǎng)陽”,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jié)合,保護人體的陽氣。
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yǎng)護和鍛煉時,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yǎng)陽”之原則;同時,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在飲食調(diào)養(yǎng)上要改變飲食不節(jié)、不潔,以及有所偏嗜的不良習慣。
小暑節(jié)氣的特點介紹
從每年公歷的7月7日或8日開始,太陽到達黃經(jīng)105°時為小暑。從字義上來講,“暑”即“熱”,說明小暑時氣候炎熱。歷書中曰:“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于極點,故名也。”也就是說,此時天氣雖然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作“小暑”。
小暑即小熱。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p>
小暑時節(jié)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jié)氣中,老鷹因地而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進入小暑,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jié)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并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qū)進入多雨季節(jié),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傊?,小暑節(jié)氣的氣候特點是天氣炎熱,降雨增多。
小暑節(jié)氣的傳說
曬龍袍
“六月六”相傳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因為這一天,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光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這一天“曬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
百索子撂上屋
民間傳說“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這是為了天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被銀河分割在兩岸,一年中只“七月初七”這一天可以相會,但在他們中間卻橫阻著一條銀河,又沒有渡船,怎么辦呢?所以在農(nóng)歷六月六這一天,天下的兒童要將端午節(jié)時戴在手上、腳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讓喜鵲銜去,在銀河上架起一座像彩虹一樣美麗的橋,以便牛郎和織女七夕時相會。
白龍歸家
相傳這一天是“小白龍”回家的日子。因為“小白龍”犯了天條,被龍王父親囚禁在很遠的一個小島上,失去了行動自由。唯有六月六這一天,龍王恩準其回家探母。“小白龍”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晝夜兼程,給人間帶來了驚雷閃電,狂風暴雨。
伏日祭祀
伏日,古人說:伏是“隱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遠在先秦已見著錄。古書上說,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傳說是太陽神,祝融則是炎帝玄孫火神。傳說炎帝叫太陽發(fā)出足夠的光和熱,使五谷孕育生長,從此人類不愁衣食,人們感謝他的功德,便在最熱的時候紀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傳說。
小暑三候是什么意思
一候溫風至
一候溫風至,是指小暑節(jié)氣之后,天氣已經(jīng)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炎熱的階段,涼風習習的日子已經(jīng)遠去。這之后即便有風,也都是“溫風”,天地之間都仿佛變成了一個大蒸籠,風吹在身上很不舒服。
二候蟋蟀居宇
二候蟋蟀居宇,也有的地方寫作蟋蟀居壁,是一樣的意思。大致是說,這個時期蟋蟀的羽翼還沒有長成,只能躲在洞穴中“面壁”。要等到農(nóng)歷的七八月份,蟋蟀才會跑到田間求偶。
三候鷹始鷙
三候鷹始鷙,這是說再往后五天,雛鷹開始感受到肅殺之氣,開始練習飛翔,為以后的搏擊長空做準備了。
小暑節(jié)氣的古詩
1、《小暑》(左河水)
地煮天蒸盼雨風,偶得雷暴半圓虹。
旱南澇北分天壤,卻有荷塘色味同。
2、《端午三殿侍宴應制探得魚字》唐·張說
小暑夏弦應,徽音商管初。愿赍長命縷,來續(xù)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助陽嘗麥彘,順節(jié)進龜魚。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書。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傷蛇意,銜珠遂闕如。
3、《贈別王侍御赴上都》唐·韓翃
翩翩馬上郎,執(zhí)簡佩銀章。
西向洛陽歸鄠杜,回頭結(jié)念蓮花府。
朝辭芳草萬歲街,暮宿春山一泉塢。
青青樹色傍行衣,乳燕流鶯相間飛。
遠過三峰臨八水,幽尋佳賞偏如此。
殘花片片細柳風,落日疏鐘小槐雨。
相思掩泣復何如,公子門前人漸疏
幸有心期當小暑,葛衣紗帽望回車。
4、《答李滁州題庭前石竹花見寄》唐·獨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類匣刀裁。不怕南風熱,能迎小暑開
游蜂憐色好,思婦感年催。覽贈添離恨,愁腸日幾回。
5、《登沃州山》唐·耿湋
沃州初望海,攜手盡時髦。小暑開鵬翼,新蓂長鷺濤。
月如芳草遠,身比夕陽高。羊祜傷風景,誰云異我曹。
6、《送魏正則擢第歸江陵》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離筵小暑前。高文常獨步,折桂及齠年。
關(guān)國通秦限,波濤隔漢川。叨同會府選,分手倍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