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jié)是什么意思
相傳寒衣節(jié)起源于周代,時間為每年農歷十月初一,節(jié)日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jié)是什么意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寒衣節(jié)意思,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寒衣節(jié)是什么意思
寒衣節(jié),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是漢族傳統(tǒng)的祭祀節(jié)日,相傳起源于周代。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將暖和的衣物給家人穿上,故稱之為寒衣節(jié)。
在北方到了農歷十月一之后,天氣就一天比一天寒冷了,為此,人們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還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tǒng)活動。如今很多年輕人會選擇給家人買棉衣,在民間會用殺豬宰羊來慶祝,或者炸至各種食物來祭祀,其實大多數(shù)都是自己食用,寒衣節(jié)不久后就能感覺到冬天的氣息。
寒衣節(jié)其他風俗
漢族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tǒng)活動。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后,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十月一日,婦女忌出行。漢族民間改善生活,山區(qū)興吃蕎面、莜面。
寒衣節(jié)送寒衣的意義
每一個節(jié)日,背后都有一定的意義。寒衣節(jié),俗稱十月朝、祭祖節(jié)、冥陰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的祭祀節(jié)日,起源于周代,流行于北方,北方將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寒衣節(jié),合稱為中國“三大鬼節(jié)”,在這一天祭掃,紀念親人,謂之,送寒衣。天氣寒冷,滿地落葉隨風揚。送寒衣不僅是傳統(tǒng)習俗那么簡單,給在世的人送棉衣、厚衣,更是一種美好的祝愿。寒衣節(jié)最重要的一點:“盡孝和關愛老人!”這是華夏兒女不能忘卻的重要傳統(tǒng):“孝養(yǎng)父母,天經(jīng)地義”。記得今天和爸爸媽媽表達愛意。
寒衣節(jié)送尊重
去世的親人,我們也要尊重。第一,行為有敬。行為端正,在墳地,燒紙要有燒紙的樣,跪要有跪的樣,行為有敬。比如給去世的人磕頭,是連磕三個頭的,磕頭一定是頭往下連續(xù)點三次,這是給去世的人磕頭。第二,出言有敬。出言有敬非常重要,言語只能贊揚去世人的功德和對你的幫助,切不可揭人傷疤,上墳的時間千萬別說這類話。第三,發(fā)聲有敬。在墓地不要大吼小叫,不要說一些與祭祖沒有關系的言語,我們進了墓地是非常嚴肅的,要不就是念太乙救苦天尊,邊燒紙邊念,要不就心里念。祭祖時一定要發(fā)聲有敬,聲音不要高低不勻,不然孩子對你說話會沒大沒小,直呼其名啊!第四,先后有敬。誰先上香,誰后上香,一定要符合禮儀,由長到幼,由男到女,這叫長幼有序。自己的行為,要多注意。
寒衣節(jié)送祭品
今天多準備一些祭品。祭祀行禮有敬。人在墓地,不要在上墳的時間三心二意,操心這個操心那個。大家可以趁早買起來,淘寶,拼多多上提前買點紙衣服、紙房子,寒衣紙,寒衣被、帽子、鞋子等,可以在十月一當天燒,也可以在十月一前一周就開始燒。不局限于只買些紙衣服錢,可以買些紙黃表紙、金元寶燒,還可以買紙丫鬟,紙車之類的,一般喪葬店這類東西很齊全的,可以買些五色寒衣紙(五色紙乃紅、黃、藍、白、買黑五種顏色)、衣褲(紙)冥衣、冥幣、元寶、火柴、粉筆等,以及香,蠟燭,水果,糕點等祭品。多買一些,也不貴。
寒衣節(jié)必須點蠟燭嗎
蠟燭是一個象征,所以在寒衣節(jié)的時候我們需要準備。寒衣節(jié)相傳起源于周代,時間為每年農歷十月初一,節(jié)日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抖Y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間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寒衣節(jié)標志著嚴冬的到來,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对娊?jīng)·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jié)。要多準備一些衣服。
寒衣節(jié)簡介
據(jù)考證,早在周朝時,農歷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抖Y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閭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詩經(jīng)·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jié)。故前代授衣多在夏歷九月,日期不確定。
唐代《唐大詔令集》卷77:唐玄宗天寶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誠敬之心,薦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禮,蓋緣情而感時?!粤骰饘闷?,商風改律,載深追遠,感物增懷,且詩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猶及恩私,恭事園陵,未標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薦衣于寢陵,貽范千載,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無典實,傳之淺俗,遂乃移風,況乎以孝道,人因親設教,感游衣于漢紀,成獻報于禮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這一詔令直接影響到中國民間拜墓送衣的'習俗。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這一習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習俗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授衣、祭祀和開爐。呂希哲《歲時雜記》載:“十月朔,京師將校禁衛(wèi)以上,并賜錦袍。皆服之以謝。……邊防大帥、都漕、正任侯,皆賜錦袍。舊河北、陜西、河東轉運使副無此賜。祖宗朝,有人自陳,乃賜衣襖。諸軍將校皆賜錦袍?!?←授衣)(祭祀→)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東京汴梁九月“下旬即賣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燒戲故也”,至“十月一日”,則“士庶皆出城饗墳,禁中車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車馬,亦如寒食節(jié)”《夢粱錄》記南宋臨安也是“士庶以十月節(jié)出郊掃松,祭祀墳塋。內庭車馬,差宗室南班往攢宮行朝陵禮”?!逗幽铣淌竭z書》云:“拜墳則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彼稳遂胂扔谩熬d球楮衣”,后世稱之為“寒衣”,宋人尚無此稱。
明代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有當時寒衣節(jié)的詳細記載:“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p>
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送寒衣》上有寒衣節(jié)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于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