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jié)送什么花給長輩
重陽一個屬于長輩的特殊節(jié)日,“九九”重陽與“久久”諧音,九在數(shù)字中又是最大數(shù),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jié)送什么花給長輩,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重陽節(jié)送什么花給長輩
桂花
花語:崇高、美好、吉祥、友好、慈母之愛。
推薦理由:古代人們就常把桂花作為珍貴禮品饋贈,而桂花是吉祥、愛情、高尚的象征。母親的柔情和關(guān)愛我們從小就能感受到,我們感受最濃烈的也是母愛了吧,那么這種花就是很好的選擇了。
康乃馨
花語:母親我愛你、溫馨的祝福、慈祥、純潔的愛。
推薦理由:康乃馨被東西方人們稱為母親之花,是給女性帶來好運氣的禮物。所以,康乃馨非常適合在重陽節(jié)對媽媽表達自己的愛,通過花告訴家人你愛他們的心,讓他們感受到你的真心與情意。
石斛蘭
花語:勇敢、堅定、冷靜、祝福、吉祥、幸福。
推薦理由:石斛蘭,花色有白、黃、紫、粉紅,這是很多人喜愛的一種蘭花。而黃色的石斛蘭是非常適合送給父親的鮮花,寓意父親的剛毅、親切而威嚴,表達對父親的敬意,父愛是無言的偉大。
黃水仙
花語:尊敬、高貴、品行高潔
推薦理由:黃水仙,花色為黃色,溫柔和煦,清香誘人,是人們非常喜愛的花卉之一。用鮮花表達自己對父母的尊敬、愛護之意的話,黃水仙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而且喜歡這種花卉的人多數(shù)都具有高貴的氣質(zhì)。
萬年青
花語:永葆青春、吉祥、太平、長壽。
推薦理由:萬年青在中國有悠久栽培歷史,因其名稱和果色(紅)吉利,歷代常作為富有、吉祥、太平、長壽的象征,深為人們喜愛。我們當然希望父母健康長壽,無病無災(zāi),就讓我們把我們的心意寄托到花里,讓花帶給父母答案吧!
劍蘭
花語:用心、長壽、康寧、福祿
推薦理由:劍蘭花品種繁多,花色艷麗,花期長,花姿極富裝飾性,有“切花之魁”的稱號。而中國人認為劍蘭葉似長劍,有如鐘馗佩戴的寶劍,可以擋煞和避邪,所以不妨送父母一盆劍蘭,把所有對父母的愛都放在花里吧。
重陽節(jié)的由來簡介
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又稱為“重九節(jié)”或“老人節(jié)”。重陽佳節(jié)活動極為豐富,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放風箏、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重陽節(jié),起源于戰(zhàn)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shù)為陽,偶數(shù)為陰。九是奇數(shù),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重陽節(jié)的源頭,早在《呂氏春秋》中就有記載:“(九月)命家宰,農(nóng)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zhèn)溆谔熳印!庇纱丝梢?,在當時,就已經(jīng)有了以慶祝豐收為名的祭祀天地神靈、祖宗的活動,用來感謝天地、祖先的饋贈。到了漢朝,《西京雜記》中就有記載,在重陽節(jié)這天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長壽的習俗。與此同時,還有各種大型的宴會,這都是先秦時期慶祝豐收的祭祀活動演變發(fā)展而來的,這便是早期的重陽節(jié)的雛形。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nóng)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薄笆侨找玻箴嫷?,嘗犧牲,告?zhèn)溆谔熳?。”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nóng)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jié)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后為道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
重陽節(jié)的起源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jié)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shù),而日月并應(yīng),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jié)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關(guān)于重陽節(jié)的由來,源于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xiàn),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
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xiāng)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恒景歷經(jīng)艱險,終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無邊的仙人,仙人為他不辭勞苦、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動,決定收他為徒,給他一把降妖寶劍,并密傳授降妖劍術(shù)。恒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lǐng)已經(jīng)學成,應(yīng)該回去為民除害了!”。這時,仙人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訣,讓恒景立即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鄉(xiāng),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xiāng)親們領(lǐng)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fā)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狂風怒號,北風驟起,天昏地暗,隨著幾聲凄厲地吼叫,瘟魔沖出汝河,撲到山下。就在這時,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突變,瑟瑟發(fā)抖,不敢前行。說時遲那時快,恒景手持降妖寶劍,立即奔下山來,經(jīng)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將溫魔刺死,瘟疫消除。從此,每年的農(nóng)歷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據(jù)說,在中原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雙九寓意生命長久、健康長壽,所以人們把重陽節(jié)又叫老人節(jié)。
九九重陽,還有歷史淵源。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屈原在《遠游》中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三國時曹丕在《九日與鐘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shù),而日月并應(yīng),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他已明確寫出重陽飲宴了。晉代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說明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習俗。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jié)日。至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百善孝為先,孝老敬老是人間真情永恒的旋律。兒女一聲溫馨的話語,一個質(zhì)樸的微笑,一次次看似平常的回家看看,都會使老人感到溫暖、幸福。衷心祝愿天底下的老人吉祥快樂、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