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工作中哪些因素容易導致記憶力下降
生活工作中哪些因素容易導致記憶力下降
記憶力是人腦的一項支配人體意識的重要程序,記憶力可以讓大家去想象以及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會如魚得手。最近一項網絡調查顯示,記憶力下降成為全球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而且,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出現(xiàn)“健忘”的情況。專家認為,工作壓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過度依賴網絡,成為了年輕人的“記憶殺手”。
幾乎所有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前一分鐘做的事,后一分鐘不記得了;話到嘴邊,想不起來要說什么了;領導布置的重要工作,第二天就忘到了九霄云外……
“我覺得我得了‘健忘癥’。”27歲的南京白領小魯是做IT的,每天的工作量相當大。因為沒有成家,他下班后的“常規(guī)動作”,是和朋友喝酒、吃夜宵,晚上再回單位加班。工作3年后,他明顯感覺到記憶力“大不如前”。“一個認識的人的人名,必須到電腦檔案里翻一遍才想得起來;領導問話,還會突然‘支吾’。”他開玩笑地把自己定性為“提前進入老年癡呆”,“至少也是得了健忘癥吧。”
像小魯這樣的年輕人不占少數(shù)。日本的一項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年齡在20-40歲之間的人,30%都有健忘的情況。而根據(jù)中國的另一項亞健康調查,16%的上班族覺得自己“記憶力下降”。在7萬多的被調查人群中,將近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經常丟三落四”。這些年輕人們覺得,自己“老了”。
南京市第一醫(y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yī)師王軍指出,如今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都出現(xiàn)了類似“健忘”的情況。不過,他們中的大部分,其實并不是出現(xiàn)了生理上的記憶減退。工作壓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過度依賴網絡,才是這些年輕人真正的“記憶殺手”。
王軍認為,年輕人記憶力的下降,和他們的生活習慣不無關聯(lián)。夜生活豐富、晚睡,加上如今的年輕人工作和生存壓力大,產生了焦慮、抑郁情緒,以及疲勞感,這一系列不良情緒的癥狀之一,就是記憶力下降。此外,如今的都市人過分地依賴電腦網絡,也是導致記憶力下降的原因之一。都市人往往覺得,有了搜索引擎,就能獲得一切自己想知道的事情,這使得他們“刻意”記憶的頻率、次數(shù)大大減少,記憶能力自然不如過去。甚至,一些在廣告、電視劇上一遍遍播放的情景,都會讓人“自然而然”地以為自己經歷過實際上從未經歷過的事情,“制造”了記憶。
不過,專家認為,對于這種記憶力的下降,人們不用過于緊張。“近事記憶的遺忘是可逆的。”王軍表示,只要調整生活習慣、放松心情,就會恢復好記性。但是,如果年輕人意識不到問題所在,長期不改善習慣、調整情緒,可能導致神經功能的紊亂,造成遠記憶力受到影響。
鏈接:幾種防止記憶力減退的辦法
1.不要過分依賴電腦
王軍指出,不識字的人,往往比有文化的人記性更好,這是因為他們沒法使用紙筆、電腦,只能精神集中地用心記。因此都市人最好不要事事依賴網絡,學會“用腦記憶”。
2.保持開朗、向上的積極情緒。
工作壓力、經濟負擔甚至婚戀狀況都會影響情緒,要學會調整心情。
3.多咀嚼。
正如不少守門員會嚼口香糖,咀嚼可以幫助集中精神、增強警覺性。
4.玩益智游戲。
跳舞、閱讀、演奏樂器、玩紙牌、玩填字游戲等,都可以起到健腦作用。
5.加強運動。
運動健身可以增加腦供氧量,有助于提高記憶力。
6、學習記憶方法
這個是最有效,也是最簡單易行的提高記憶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