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好詞好句匯總
《三國演義》全書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zhàn)爭場面。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于字里行間,既有情節(jié),也有兵法韜略?!}記
三國演義好詞好句
一手包辦、一舉兩得、一臂之力、一親芳澤、七步成詩、三顧茅廬、下筆成章、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不知所云、不容偏廢、乘虛而入、五內(nèi)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間
位極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廬、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吳下阿蒙、敝帚千金
廊廟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釋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旦夕之危、明眸善睞
月明星稀、土崩魚爛、如入無人之境、如魚得水、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對酒當歌、 屈指可數(shù)
好句摘抄: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yè),幾與草木同腐乎?
3、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4、大丈夫愿臨陣斗死,豈可入墻而望活乎。
5、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6、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7、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zhàn)。
8、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9、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10、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
11、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12、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
13、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14、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nèi)。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15、令我永生難忘的還是姜維的一句話:人生如白駒過隙!
16、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17、寬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敵。
18、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19、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2、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
23、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24、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
25、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26、古者擇賢者而讓之。
27、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戰(zhàn)為下。
28、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9、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30、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
31、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
32、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fā)狂吟。
33、勇將不怯死以茍免,壯士不毀節(jié)而求生。
34、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xù)?
3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37、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38、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9、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三國演義好詞好句精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調寄《臨江仙》
1、三國演義篇首詞(《臨江仙》—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2、結尾贊詩:
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炎紅日升扶桑;光武龍興成大統(tǒng),金烏飛上天中央;
哀哉獻帝紹海宇,紅輪西墜咸池傍!何進無謀中貴亂,涼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計誅逆黨,李傕郭汜興刀槍;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
孫堅孫策起江左,袁紹袁術興河梁;劉焉父子據(jù)巴蜀,劉表軍旅屯荊襄;
張燕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陶謙張繡公孫瓚,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專權居相府,牢籠英俊用文武;威挾天子令諸侯,總領貌貅鎮(zhèn)中土。
樓桑玄德本皇孫,義結關張愿扶主;東西奔走恨無家,將寡兵微作羈旅;
南陽三顧情何深,臥龍一見分寰宇;先取荊州后取川,霸業(yè)圖王在天府;
嗚呼三載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將天補;
何期歷數(shù)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
鐘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
受禪臺前云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陳留歸命與安樂,王侯公爵從根苗。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shù)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
3、三國經(jīng)典詩詞八首
①《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②《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③《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④《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⑤《詠赤壁》
李白
二龍爭戰(zhàn)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zhí)煺赵坪?,周瑜于此破曹公?/p>
⑥《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⑦《書憤》
陸游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⑧《檀溪詩》
蘇軾
老去花殘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停驂遙望獨徘徊,眼前零落飄紅絮。
暗想咸陽火德衰,龍爭虎斗交相持;襄陽會上王孫飲,坐中玄德身將危。
逃生獨出西門道,背后追兵復將到。一川煙水漲檀溪,急叱征騎往前跳。
馬蹄蹄碎青玻璃,天風響處金鞭揮。耳畔但聞千騎走,波中忽見雙龍飛。
西川獨霸真英主,坐下龍駒兩相遇。檀溪溪水自東流,龍駒英主今何處!
臨流三嘆心欲酸,斜陽寂寂照空山;三分鼎足渾如夢,蹤跡空留在世間。
三國演義好詞好句精選
三國演義好詞:
一手包辦、一舉兩得、一臂之力、一親芳澤、七步成詩、三顧茅廬、下筆成章、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不知所云、不容偏廢、乘虛而入、五內(nèi)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間
位極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廬、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吳下阿蒙、敝帚千金
廊廟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釋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旦夕之危、明眸善睞
月明星稀、土崩魚爛、如入無人之境、如魚得水、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對酒當歌、 屈指可數(shù)
妄自菲薄、智取陳倉、七擒七縱、六出祁山、舌戰(zhàn)群儒、單刀赴會、得隴望蜀、負重致遠
出言不遜、兵貴神速、吳下阿蒙、斷頭將軍、車載斗量、勢如破竹、老牛舐犢、如嚼雞肋
堅壁清野、巢毀卵破、顧曲周郎、一身是膽、超群絕倫、七步之才、才占八斗、空城計
如魚得水、髀肉復生、如飲醇醪、步步為營、偃旗息鼓、三國歸晉、火燒連營
赤壁大戰(zhàn)、草船借箭、三顧茅廬、畫餅充饑、望梅止渴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p>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坏凵钣袘M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p>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后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p>
不知所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p>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p>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p>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岳間,人生如寄居?!?/p>
仰人鼻息
【出處】后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p>
作奸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云傳注:「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p>
初出茅廬
【出處】據(jù)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弧?/p>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p>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p>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p>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p>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p>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長言,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涌泉?!?/p>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p>
明眸善睞
【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弧?/p>
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shù)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p>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p>
品頭論足
【出處】三國志魏志何晏傳注:「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p>
回腸蕩氣
【出處】魏文帝大墻上蒿行:「感心動耳,蕩氣回腸?!?/p>
三國演義好句: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第一回)
意思是說,天下大事總的發(fā)展趨勢是,分裂長久了就要走向統(tǒng)一,統(tǒng)一久了自然就要分裂。羅貫中用這句話拓展出《三國演義》這部長篇章回巨著。這是他對中國歷史的一種總結,同時也反映出他的歷史觀。他認為天下的事物包括國家在內(nèi)都會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然后再由統(tǒng)一走向分裂。他雖然承認歷史是在運動的形態(tài)之中,可是他只將歷史的發(fā)展看作是一個國家或區(qū)域的分合及政權的更替,這似乎不合乎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只是以一些歷史的表面現(xiàn)象來評價、歸納歷史進程。當然,他的這種局限,毫不影響他在人們心中的思想光芒。
好謀無斷,不足為慮。(第四回)
意思是說,對善于用計謀但缺乏果斷的人,是不用擔心的。作為掌管國家大事的權臣來說,不僅要工于心計、善于計謀,還要果斷行事,如果遇事猶豫,不能決斷,一旦喪失良機,那就后患無窮。董卓想廢掉劉辯而立劉協(xié)為帝,對此專權唯袁紹敢站出來說話,他一氣之下棄官而去。董卓問周毖、伍瓊:“袁紹此去若何?”伍瓊答曰:“袁紹好謀無斷,不足為慮;誠不若加之一郡,以收民心。”董卓覺得有理,提拔袁紹為渤海太守。這句話警示后人要有勇有謀,當機立斷。
舉杯暢飲情何放,拔劍捐生悔已遲。(第十四回)
意思是:做事只圖一時痛快,不顧后果,不為紀律所約束,是不能擔負重任的。因為如果造成禍患無法補救,就是后悔也來不及了。這句話告誡人們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一失足成千古恨,
見善若驚,疾惡若仇。(第二十三回)
這是孔融推薦禰衡去說服劉表時的話。意思為,見到善舉就感到意外驚喜,對于惡入惡事,就像有深仇大恨一樣憎惡??兹谶@句話是指那些疾惡揚善,是非、愛憎分明的人。曹操準備派一人去招降劉表,荀攸推薦孔融擔當此任,孔融卻認為禰衡的才智高于自己,于是上表極力推薦他。在此孔融褒揚了禰衡的正直品格。
勢弱只因多算勝,兵強卻為寡謀亡。(第三十回)
意思是說戰(zhàn)爭的勝負不因兵力的多寡而決定。缺少謀略,一意孤行,即使“兵強”,也會轉強為弱;相反,遠謀深算,能夠充分把握機會,分化瓦解對方,也可以變“勢弱”為“丘強”,最終取勝。此話是對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zhàn)的一個總結性警句,雖短短一語,但揭示了一種軍事思想,即軍事謀略在戰(zhàn)爭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第三十七回)
諸葛亮一直居住在臥龍岡。這是諸葛亮居住的草堂門口的對聯(lián)。劉備初到草堂,首先見到的就是這副對聯(lián)。諸葛亮在他的《誡子書》中也有類似兩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彼傅牡?,是一種清心寡欲的境界,他講的寧靜,也是一種遠離世俗、不求功名、修身養(yǎng)生的處世方法。全句的大意是:以恬靜寡欲不追逐名利表明自己的志向,清凈無為表達自己的理想。秦漢年間,由于世道濁亂,許多哲人學士遠離塵世,過這種隱居生活,以示對時世的鄙棄。
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yè),不幾與草木同腐乎?(第四十七回)
意思是說:大丈夫在世,如果不能建功立業(yè),不就如同沒有思想的草木一樣沒有意義嗎?這是著名的“苦肉計”中的一段話。黃蓋與周瑜定下苦肉計,可苦與沒有向曹操密獻假投降書的人。黃蓋推薦闞澤,闞澤欣然應諾,并說:“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yè),不幾與草木同腐乎?公既捐軀報國,澤又何惜微!”闞澤的話說明了一個男子建立功業(yè)的抱負和雄心壯志,并不惜生命的大無畏精神和英雄氣概。
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第五十三回)
這是一句英雄扼腕的吶喊。孫權在赤壁之戰(zhàn)大勝后,又去攻打合肥,被張遼大敗。于是太史慈與部下戈定商量了一個主意,戈定趁亂混入曹軍中,與張遼手下人一起趁黑刺殺張遼,成功后舉火為暗號,再由太史慈攻入合肥城中。張遼抓到戈定后并未殺掉,遂將計就計,騙太史慈入城。太史慈見火起,以為內(nèi)變成功,便殺入城中,卻中了數(shù)箭。被陸遜等人救回后,不久便死。臨終前他遺憾地大叫:“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指的是一個男子漢出生在亂世,應該建功立業(yè),怎能就這樣死了呢?壯志未酬身先死是多么遺憾呀!一位英雄的慷慨悲歌,讀來令人深感沉重。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第六十回)
意思是說,藥雖苦口,但它有利于治病,直言勸告聽著不順耳,但它有利于為人處世。從事王累寫了書面諫章,勸劉璋不要見劉備,以免被其所害。他說:“竊聞‘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昔楚懷王不聽屈原之眼,會盟于武關,為秦所困。今主公輕離大郡,欲迎劉備于涪城,恐有去路而無回路矣?!?/p>
自古驕兵多致敗,從來輕敵少成功。(第六十九回)
驕兵,是指缺乏“知己知彼”的軍事常識,故驕兵必敗。軍隊一旦滋生驕傲情緒,就會輕敵,對敵我雙方判斷不明,高估自己,低估對方,這實質上是判斷上的錯誤,更是一種麻痹思想,勢必引起心理準備不足,降低了應變能力和防范能力,因而會導致失敗。
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法不徇情,爾宜深戒。(第七十二回)
這是曹操讓兒子曹彰率兵討伐叛軍,臨行時對兒子說的話。告誡兒子:在家是父子關系,在朝為君臣關系,今天我如此訓誡你,你我就不可以父子親情處理事端,一切當以律法為標準,必須注意自律;遵循規(guī)章法制。話語中流露出對兒子的關心和愛護,表達了對兒子嚴格要求以承父業(yè)的深切愿望。威武中的柔情躍然紙上。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jié);身雖隕,名可垂于竹帛也。(第七十六回)
關羽退到麥城,處境十分危險。孫權派諸葛瑾前來勸降。關羽聽罷嚴肅地說:“鋮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jié);身雖隕,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請出城,吾欲與孫權決一死戰(zhàn)!”關羽的話表現(xiàn)了他大義凜然,剛正不阿的高尚品格。關羽最終被東吳所擒并殺害,他的死堪稱英雄壯舉。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第九十七回)
鞠躬:彎著身子。這里是謹慎勤勉的意思。瘁:勞累。這是諸葛亮《后出師表》中的話。意思是:我會不遺余力地貢獻出我的全部精力,不辭勞苦,到死為止。諸葛亮的一生為主盡忠,兢兢業(yè)業(yè)。他不僅是上天的寵兒,更是智慧的化身,以至到現(xiàn)在人們?nèi)匀辉谠佌b著這句傳世佳話,用這句名言作為自己人生的座右銘。
此間樂,不思蜀也。(第一百十九回)
魏國滅掉蜀國后把蜀主劉禪安置在魏都洛陽,封為“安樂公”。一次,大將司馬昭賜宴與劉禪,席間故意安排蜀地歌舞。劉禪身邊的人盡皆悲傷,以為恥辱。惟獨劉禪面帶喜色。司馬昭見此情景,就故意問他:“頗思蜀否?”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彼男袨檫B司馬昭都感嘆道:人只顧享樂,卻如此無情的,沒有比劉禪更嚴重的了。“樂不思蜀”此后成為成語,用來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常用來譏諷那些忘本的人。
順我者生,逆我者死。(第三回)
順:順從。逆:違背。順從我的意志,就可以活下來;與我的意志相悖,就只有死路一條。這句話生動地勾畫出一個蠻橫霸道專制的獨裁者的形象。后人將這句話變革了一下,成為“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招賢納士,屈己待人。(第八回)
意思是,放下架子禮貌待人,吸引、招來德才兼?zhèn)涞娜瞬?。此話很有道理,人才的爭奪是政治勢力中最重要的斗爭,誰有凝聚力,能夠吸引人才是至關重要的。在擴充自己的實力、不斷發(fā)展事業(yè)的同時,還要任人唯賢,善于把那些德才兼?zhèn)涞娜苏偌郊瘓F中來,并充分地發(fā)揮他們的才干。同時在選用人才的問題上,實際上也是兩方面的問題,即你在選擇別人時,別人也在選擇你。尊重自己的部下,才會有更多的人才到你的身邊努力地為你做事。
縶鳥累百,不如一鶚。(第二十三回)
即使有上百只鷹、隼之類的鳥,也不如有一只魚鷹。這是形容人才的難得。這是孔融夸獎禰衡的話:“縶鳥累百,不如一鶚;使禰衡立朝,必有可觀?!北憩F(xiàn)出孔融虛心的人格魅力。
勝負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第三十一回)
隳,毀壞。這是關羽勸慰兵敗后的劉備的話。此話道理深刻,因為在戰(zhàn)斗中,勝負并不能決定事業(yè)的成敗,一時的不順也不代表永久的跌倒,關鍵是不能因之而喪失創(chuàng)立大業(yè)的志氣。如果由手暫時失敗而喪失了信心,那么就會導致希望的破滅。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三十七回)
意思說,活的時候,得到了該得到的美名,死也有價值。這句話是作者引用后人之語。是在《徐母贊》里高度評價徐庶母親的贊美辭。徐母雖是一介女流,生活清苦,但教子有方,以天下大義為重,她的精神為天下人傳誦。
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第四十三回)
這是諸葛亮在江東舌戰(zhàn)群儒時,駁斥謀士嚴峻的話,是說嚴峻這些書生只會紙上談兵,根本不能管理國家大事。這句話說出一個道理:有的封建文人認為自己讀了幾本圣賢之書就大有學問,不管干什么總要引經(jīng)據(jù)典,理論上常講得一套一套的,遇到實際問題根本無法解決。因此,人們把那些只知道夸夸其談,卻沒有實際本領的人稱為“慵儒”。治理國家非同尋常,按圖索驥是萬萬不行的。建邦立業(yè)需要的是真才實學和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那些“尋章摘句”之說,哪里能解決這些重大的問題呢?圣明的諸葛亮道出了做事應注重探索而不能輕信教條的道理。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七十回)
這里的“三軍”,指眾多的士兵。這句話是說,得到一個將軍是很難的,而得到眾多的士兵卻是容易的事,所以不可隨便殺掉一個將軍。這是一種珍惜人才的可貴思想。
三國演義好詞好句匯總相關文章:
★ 好詞好句好段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