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關于地球上的大氣試題
大氣的作用地球氣殼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它在地理環(huán)境的發(fā)展過程中,具有獨特的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高考地理關于地球上的大氣試題,僅供大家參考!
高考地理關于地球上的大氣試題及參考答案
2013且7月30日,我國西北某地出現強沙塵暴,下圖示意該地當日14時-24時氣溫、氣壓隨時間的變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4、強沙塵暴經過該地時間段是( )
A.16時-17時 B. 17時-18時
C.18時-19時 D. 19時 -20時
5、與正常情況相比,強沙塵暴經過時,該地( )
A.氣溫水平差異減小 B. 水平氣壓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增多 D. 大氣逆輻射減弱
【答案】4.C 5.B
【解析】
試題分析:
4.強沙塵暴屬于冷鋒天氣系統,當強沙塵暴經過時,冷氣團迅速代替暖氣團,氣溫迅速降低,氣壓迅速升高,是氣溫和氣壓變化最劇烈的時段,讀圖可以看出18時-19時氣溫、氣壓變化最劇烈,因而判斷強沙塵暴經過該地時間段是18時-19時,故答案選C。
5.強沙塵暴屬于冷鋒天氣系統,當強沙塵暴經過時冷氣團與暖氣團之間氣溫和氣壓差異較大,并伴隨天氣轉陰,因而與正常情況相比,強沙塵暴經過時,該地氣溫水平差異增大,水平氣壓梯度增大,地面吸收太陽輻射減少,大氣逆輻射增強,故答案選B
【考點定位】本題組主要考查常見天氣系統,具體考查冷鋒天氣系統。
【名師點睛】本題組以沙塵暴背景材料,考查冷鋒天氣系統知識。首先應該明白沙塵暴屬于快行冷鋒,鋒線兩側冷暖氣團差異較大。第一小題具體考查冷鋒過境階段,第二小題考查冷鋒附近空間差異,也就是鋒線附近,鋒線兩側分屬于冷暖氣團,氣溫、氣壓差異量大,也就是氣溫、氣壓變化劇烈的時段,空間差異最大,并伴隨有天氣轉陰現象,找到這一點,題目迎仍而解。
(2015•重慶卷)二十四節(jié)氣是我國獨有的農業(yè)物候歷,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之一,寒露節(jié)氣在每年公歷10月8日左右。據此回答以下問題。
1.“露氣寒冷,將凝結”是寒露時節(jié)的天氣現象,可引起我國這種天氣現象的氣壓系統是( )
A.蒙古高壓 B.印度低壓 C.阿留申低壓 D.夏威夷高壓
【答案】1.A
【 解析】
試題分析:
1、寒露節(jié)氣出現在秋季,此時蒙古高壓勢力逐漸增強,受其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吹較為寒冷的偏北風,導致氣溫減低,形成寒露。
【名師點睛】該題組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切入點,將天氣系統、農業(yè)活動、地球運動等主干知識放在同一題組,凸顯了近年來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識考查的特點,要求學生能夠根據題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氣寒冷,將凝結”、“上午忙麥茬,下午摘棉花”等),結合所學知識對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現象(農業(yè)活動)分析等做出準確推斷,注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地理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2015•上海卷地理)上海某商廈屋頂上鋪滿了一個個種植箱,這里被稱為“屋頂農莊”。商家專門從長白山運來優(yōu)質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種植箱種植蔬果。屋頂農莊運作以來,整棟商廈夏季空調用電量下降......
6、商家在經營屋頂農莊時,重點關注的是( )
A、土壤 B、地形 C、勞動力 D、市場
7、除了經濟效益外,開設屋頂農莊還可獲得環(huán)境效益。因為它有助于( )
A、減少灰霾污染 B、緩和熱島效應 C、削弱紫外輻射 D、增強雨島效應
【答案】6、D 7、B
【解析】
試題分析:
6、“屋頂農莊”的生產經營方式是商家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種植蔬果,因此對這種農事活動的市場需求是商家調研的重點。D正確。
7、開設屋頂農莊可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植被對城市氣候的調節(jié)作用增強。如對氣溫、空氣濕度的調節(jié),可減輕城市熱島效益和雨島效益。B正確。
考點:熱島效益。
【名師點睛】試題以最新的一種種植方式“屋頂農莊”為材料,要求學生分析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學會運用地理原理來解釋這一現象,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獲取地理信息、綜合分析知識遷移能力。根據“商家專門從長白山運來優(yōu)質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種植箱種植蔬果”,這一目的是吸引居民租借種植,所以商家在經營屋頂農莊時,重點關注的是屋頂農莊的市場需求。而后的提示“屋頂農莊運作以來,整棟商廈夏季空調用電量下降”,說明除了經濟效益外,開設屋頂農莊還可獲得環(huán)境效益,使得商廈室內氣溫下降了,夏季空調用電量下降,因而是減緩了城市熱島效應。
(十一)(2015•上海卷地理)下圖為某洲大陸沿22°S緯線的地形剖面圖。
24、圖中乙地氣候類型屬于( )
A、熱帶季風氣候 B、熱帶稀樹草原氣候 C、熱帶沙漠氣候 D、高原山地氣候
25、導致乙地降水量與甲地明顯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
A、處于盛行風向的迎風坡上 B、受沿岸寒流影響
C、全年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 D、受高峻地勢影響
【答案】24、B 25、A
【解析】
試題分析:
24、該大陸兩側為高大山地,海拔達到5000米,地區(qū)地勢低平為平原地形,東部海拔較高為高原地形。故該大陸應為南美大陸。圖中乙地位于熱帶地區(qū)為熱帶草原氣候。B正確。
25、乙地受赤道低壓和東南信風交替控制,為熱帶草原氣候。乙地位于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導致當地降水增多。甲地位于東南信風背風坡,受沿岸寒流的影響,降水少。A正確。
考點:地形剖面線、氣候差異。
【名師點睛】該題某大洲沿22°S緯線的地形剖面圖為材料,考查氣候類型分布規(guī)律和降水成因。解答此題關鍵是根據地形剖面圖確定該大洲的名稱,從而根據氣候類型分布規(guī)律判斷氣候類型。世界氣候分布及成因:世界氣候的分布非常復雜,但我國可以將世界氣候分布理想化、模式化,并與氣候成因建立內部聯系,下面是以北半球為例說明氣候類型的分布規(guī)律。
(八)(2015•上海卷地理)臺風是影響我國東部地區(qū)的重要天氣系統,它既給人們帶來甘露,也會給人們帶來災難。下圖為某次臺風路徑圖。
17、9月間,當臺風中心位于圖中甲海域時,臺灣東北地區(qū)暴雨如注,其主要原因是臺風氣流( )
①受山體阻擋影響 ②與盛行偏西風疊加 ③受地面增溫影響 ④與盛行東北風疊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如圖示臺風中心向北移動,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陸時,上海地區(qū)的地面天氣狀況是( )
?、贇鈮航档?②風向偏西 ③ 雨勢增強 ④風速減弱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17、D 18、A
【解析】
試題分析:
17、臺風是熱帶氣旋強烈發(fā)展的結果,是熱低壓。當臺風中心位于甲地時,臺灣東北部地區(qū)受臺風影響盛行東北風,臺灣東北部山地對東北風抬升作用明顯。D正確。
18、臺風中心距離上海越來越近,上海地區(qū)的氣壓下降,風力增強,雨勢增強。當臺風中心位于浙江北部時,上海位于低壓中心北側盛行偏東風。A正確。
考點:臺風。
【名師點睛】該題以臺風登陸的路徑圖為材料,考查臺風的形成和影響。要求學生學會根據臺風移動判斷不同時間風向,臺風屬于氣旋。氣旋四側的風向判斷,如圖,
先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再向右偏轉45°,即為風向。東側:東南風;西側:西北風;南側:西南風;北側:東北風。
(2015•重慶卷)馬爾代夫是以旅游業(yè)為支柱產業(yè)的著名島嶼。2014年12月4日,馬累海水淡化廠設備摧毀導致該島淡水供應中斷。應馬爾代夫政府請求,中國政府及時向其提供了飲用水等物資和資金援助。下圖是馬爾代夫部分區(qū)域示意圖。讀圖,回答以下問題。
10.大氣降水是該國的淡水來源之一,圖中所示區(qū)域降水類型多為( )
A.臺風雨 B.地形雨 C.對流雨 D.鋒面雨
【答案】10. C
【解析】
試題分析:
10.該國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大氣垂直運動旺盛,因此對對流雨。
【考點定位】該組題目主要考查降水類型判斷、區(qū)域環(huán)境問題類型以及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等。
【名師點睛】該組試題以區(qū)域地理事件為背景,以區(qū)域水資源問題為切入點,采用區(qū)域地圖的方式展示地理信息,重點考查降水類型、區(qū)域環(huán)境問題以及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等主干知識,將自然特征、人類活動等放到具體區(qū)域加以考查,體現了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區(qū)域性等特征。注重學生獲取信息能力(區(qū)域地理位置)、知識遷移能力(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特征、環(huán)境問題等)和地理計算能力(時間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計算等)的考查。
(2015•浙江卷)逆溫是在一定條件下出現的氣溫隨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現象。某校氣象興趣小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對我國南方山區(qū)谷地進行逆溫測定。下圖為該小組多次觀測所得的逆溫時空京華平均結果。完成下列各題。
9、下列關于該地逆溫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逆溫強度接近地面較大,向上減小 B、逆溫強度午夜達到最大,后減弱
C、逆溫現象日落前出現,日出前消失 D、強逆溫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10、造成逆溫層上界峰值在時間上滯后于強逆溫層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存在晝夜差異 B、大氣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異
C、空氣上下熱量傳遞存在時間差異 D、下墊面反射率在時間上存在差異
【答案】9、A 10、C
【解析】
試題分析:
9、讀圖,根據圖中曲線,逆溫上界,強逆溫上界,判斷所以逆溫強度接近地面較大,向上減小,A對。一天中氣溫最低時在日出前,所以逆溫強度日出前達到最大,后減弱,B錯。逆溫現象日落后出現,日出后一般逐漸消失,C錯。讀圖,根據曲線,強逆溫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錯。
10、造成逆溫層上界峰值在時間上滯后于強逆溫層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輻射是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空氣上下熱量傳遞存在時間差異,C對。與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存在晝夜差異,大氣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異,下墊面反射率在時間上存在差異無關,A、B、D錯。
【考點定位】:逆溫現象及特征,影響逆溫層上界峰值時間的因素。
【名師點睛】根據材料,逆溫在一定條件下出現的氣溫隨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現象通過讀圖,要注意到圖中下面曲線表示強逆溫,相對來說,上面的曲線逆溫較弱。對流層氣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出現逆溫主要是近地面降溫太快,導致出現下冷上暖的穩(wěn)定的大氣結構。白天有太陽輻射時,地面增溫,逆溫逐漸消失。所以逆溫最強的時在日出前后。地面輻射時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熱量的傳遞有時間差異,所以距離地面近的強逆溫層先到達峰值。
(2015•安徽卷)下圖為世界某區(qū)域略圖,完成下列問題。
27、圖示區(qū)域西部沿海地區(qū)降水豐富,主要是由于
A、反氣旋頻繁過境 B、受沿岸寒流影響
C、東北季風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風帶來豐沛水汽
【答案】27.D
【解析】
試題分析:
27、從圖中的經緯度或看海陸輪廓、特殊地理事物(安達曼海、泰國灣等)可以判斷該區(qū)域為東南亞地區(qū),該區(qū)域西部瀕臨印度洋,沿海地區(qū)降水豐富的原因是夏季受來自印度洋上西南季風的影響,帶來豐沛水汽,故D正確。
【考點】:考查區(qū)域定位及區(qū)域地理特征、地貌成因、亞洲水稻種植業(yè)特點等。
【名師點睛】該題以世界某部分區(qū)域圖為材料,考查學生的空間定位、知識遷移和綜合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確定是東南亞地區(qū),可以根據經緯網或者泰國灣來判斷出東南亞,然后在判斷該區(qū)域的氣候類型,從而區(qū)域西部沿海地區(qū)降水豐富的原因;甲地地貌是屬于堆積地貌,結合所學知識,在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類型的區(qū)別,位于河流入??诔龅娜侵薜孛矊儆诙逊e地貌;第(3)問,難度不大,只要判斷出乙地農業(yè)地域類型是水稻種植業(yè),結合教科書結論就很快得出答案。所以,總體上,該題組難度不大,敘述對屬于基本知識、基本原理掌握就行。
(2015•北京卷)圖3表示2015年3月9日-22日氣旋“帕姆”的移動路徑。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9.“帕姆”( )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熱帶洋面 B、氣流呈順時針方向旋轉
C、移動路徑受控于西北漂流 D、自東向西穿過日界線
10.該氣旋( )
A、標志當地進入臺風多發(fā)季節(jié) B、引發(fā)滑坡、赤潮等次生災害
C、造成的災情可以用GPS濫測 D、對瓦努阿圖的危害最大。
【答案】9.B 10.D
【解析】
試題分析:
9、圖示“帕姆” 生成于西南太平洋洋面;其移動路徑受西北風的影響;自西向東穿過日界線;而該氣旋位于南半球,氣流呈順時針方向旋轉。故選B。
10、臺風的多發(fā)季節(jié)為夏秋季節(jié);赤潮主要是人為原因引起的,且主要發(fā)生海水流動較小環(huán)境中,氣旋不利于赤潮的形成;該災情可以用RS監(jiān)測,而GPS只提供精準位置;而在瓦努阿圖風力最大,距氣旋中心附近最近,所以危害最大。故選D。
考點:熱帶氣旋
【名師點睛】熱帶氣旋是發(fā)生在熱帶、亞熱帶地區(qū)海面上的氣旋性環(huán)流,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的潛熱發(fā)展出現暖心結構。在北半球是逆時針轉向并幅合,南半球順時針方向轉向幅合。幾乎所有的熱帶氣旋都是在赤道南北30緯度以內的范圍內生成。熱帶氣旋主要在夏季后期生成,因為海水溫度在這個時候最高,北太平洋西部全年皆有熱帶氣旋,但活動以二月最少,八月至九月處最多;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東部主要集中在六月至十一月;南半球的熱帶氣旋在十月底開始,至來年五月結束,當中以二月中至三月初為高峰。
(2015•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觀主要取決于其水熱條件。下圖中北緯30°附近甲、乙兩地的自然景觀圖,完成下列各題
3、下圖為北緯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氣候統計圖。與甲、乙兩相對應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4、甲、乙兩地自然景觀迥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太陽輻射 B、距海遠近 C、洋流性質 D、海拔高度
【答案】3、D 4、D
【解析】
試題分析:
3、北緯30°附近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大部分區(qū)域降水少,中西部主要是熱帶沙漠氣候或者地中海氣候
,東部是亞熱帶季風氣候。讀圖,更加氣溫和降水量特征,甲圖周圍一片荒涼,湖泊處可能是綠洲,①地降水豐富,②、③地降水較多,不可能是甲地,A錯;甲與④對應。乙地景觀以草地為主,植被分別較廣,但是矮小稀疏,說明降水較少,熱量較少,最可能是③地,所以D對。
4、根據甲乙兩圖景觀分析對比,兩地緯度相同,甲地湖泊邊有熱帶植被分布,說明熱量充足,海拔較低。乙地景觀植株矮小,體現出熱量不足的特征,可能是高原景觀,所以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D對;同一緯度太陽輻射差異不是主要因素,A錯;受副熱帶高壓控制,距離海洋遠近影響不大,B錯;兩地不臨海,臨海的兩端分別是地中海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所以洋流性質影響小,C錯。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不同氣候類型特征差異,影響陸地自然景觀的主要因素。
【名師點睛】此題關鍵是注意位于30°N附近,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中西部多干旱區(qū),大量東岸受季風環(huán)流影響,形成季風氣候。然后在根據甲圖中只有水邊有植物,判斷是沙漠氣候區(qū),乙圖植被分布范圍較大,但植被稀疏,應該是降水較少地區(qū)域,山區(qū)地形,溫度較低,對應選項中氣溫、降水資料,不可能是①、②兩圖,甲乙兩圖景觀差異明顯,兩地緯度相同,甲中有熱帶植被,應該海拔低,乙圖植被矮小的草地為主,應該是海拔高,熱量不足。
(2015•福建卷)圖2示意某區(qū)域氣候要素的逐月變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3.造成4-6月蒸發(fā)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贇鉁厣仙?②降水量增多 ③風力增大 ④云量減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該區(qū)域當年水分累積虧損最為嚴重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答案】3.A 4.B
【解析】
試題分析:
3、蒸發(fā)量的大小受氣溫和降水的影響。圖示時段的氣溫上升,降水增多;而無法判斷風力的大小;降水增多表明云量增加,故選A。
4、降水量小于蒸發(fā)量為水分虧損,圖示3 一 6 月份均為虧損,所以累積虧虧損量 6 月份最多;而其它月份沒有出現虧損。故選B。
【考點定位】本題主要考查曲線圖的判讀、聯系有關氣候知識。
【名師點睛】讀圖的一般步驟①看圖名,圖名是一幅圖的靈魂所在,它直接表明了這幅圖要反映的主題。因此,在做有圖的題的時候,首先要看圖名,這樣有助于我們確定考察方向、及時調動和回憶相關知識。[來源:學|科|網]
②看圖例,圖例能夠告訴我們地圖中各個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義以及各個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幫助我們準確的理解地圖想要表達的具體內容。因此,在做題的時候,一定要看好圖例,扣準點是保證高分的重要條件。③看圖注,有部分地圖,除了圖名和圖例外還會有一些文字的注釋。這些注釋往往會是我們解題時重要的突破點和切入口,所以,讀圖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認真,不能錯過地圖所要傳遞的信息。④提取圖示信息,圖示有價值的信息是我們解題關鍵,把有價值信息標注出來,便于分析其規(guī)律性。⑤回歸材料、找遺漏點,在所有的地理高考題中,題目呈現的方式幾乎都是圖文結合的。在答題時,除了地圖中所反映的知識點外,還要回歸材料,認真研讀,從材料中提取相關信息點,避免知識點的遺漏,同時,一些比較難、偏的題,材料里面還往往隱藏著解題的突破點。因此,所有的讀圖題最終都要回歸材料。
(2015•廣東卷)2.大規(guī)模的火山爆發(fā)可能造成地表溫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釋是火山爆發(fā)導致( )
A、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 B、高緯度地區(qū)極光現象減少
C、地球表面長波輻射增強 D、到達地面的短波輻射減弱
【答案】D【解析】
試題分析: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大氣中逆輻射增強,會使地表溫度上升;極光現象與地表溫度無關;地表長波輻射增強表明地表溫度升高;而火山爆發(fā),所產生的火山灰會對太陽的短波輻射削弱,使到達地面的短波輻射減弱,地面吸收太陽輻射減少,因而地表溫度下降。故選D。
考點:大氣的熱力作用。
【名師點睛】該題屬于文字類材料選擇題,根據題干提示“大規(guī)模的火山爆發(fā)可能造成地表溫度下降”,解析火山爆發(fā)造成地表溫度下降的原因,同時注意是地表溫度,而不是通常說的氣溫,地表溫度的熱量來源是太陽輻射,而氣溫的直接熱量來源是地面輻射。
(2015•廣東卷)霧是懸浮于近地面空氣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Km的物理現象,讀我國某省多年平均年霧日數分布圖(圖3),結合所學知識。完成7-8題。
7.該省位于我國的( )
A.西北地區(qū) B. 華北地區(qū) C.東北地區(qū) D.西南地區(qū)
8.下列因素中,對該省多年平均年霧日數空間分布影響最大的是( )
A、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風強弱 D、土壤厚度
【答案】7、C 8、B
【解析】
試題分析:
7、從圖中經緯度值判斷,該省位于我國東北地區(qū),故選C,此題難度不大,關鍵是空間定位,可以以大家熟悉的北京經緯度(40°N,116°E),則可以很快推出該地區(qū)位于北京的東北方。
8、由上題可知該省位于東北地區(qū),進而可以推出該省為吉林省,該省東南部地區(qū)多年平均年霧日數多,是因為東南部地區(qū)處于長白山山區(qū),降水多,大氣中水汽含量多,山區(qū)容易形成云霧,而向西北方向,受山地阻擋,降水少;而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土壤厚度對霧的形成影響不大;該省不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故選B。
考點:中國政區(qū)、中國氣候。
【名師點睛】該題組以我國某省多年平均年霧日數分布為材料,考查我國各地區(qū)平均年霧日數分布特點和影響因素。第1問,難度不大,根據經緯度或者輪廓都可以判斷出該省屬于我國東北地區(qū);第2問,難度較大,需要審題清楚,圖中信息反應該省東南部地區(qū)多年平均年霧日數明顯大于其他地區(qū),這需要學生對該省地形特征熟悉,長白山跨越該省,多年平均年霧日數最大的地區(qū)位于長白山山區(qū)。
(2015•江蘇卷地理)下圖為2015年5月1日14時亞洲部分地區(qū)海平面氣壓形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9.該日,下列地區(qū)可能( )
A.江蘇大部分地區(qū)遭受凍害 B.重慶發(fā)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區(qū)普降暴雨 D.浙江沿海受臺風襲擊
10.圖中鋒面系統過境前后,江蘇天氣變化與下列圖示相符的是( )
【答案】9.B 10.B
【解析】
試題分析:
9、從該氣壓形勢圖看,該日,江蘇大部分地區(qū)處于冷鋒前方,暖氣團控制一側,未曾遭受凍害,故A錯;重慶處于冷鋒鋒線附近,伴隨陰雨天氣,降雨可能會誘發(fā)泥石流,B正確;青海大部分地區(qū)受高氣壓控制,天氣晴朗,C錯;此時處于冬季,海洋上不會形成強熱帶氣旋,所以浙江沿海不會受臺風襲擊,D錯。故選B。
10、圖中鋒面系統過境前后,冷氣團代替暖氣團,氣溫大幅下降,鋒線附近為低壓槽,鋒線兩側氣壓較高,因此氣壓先降低后受高,與江蘇天氣變化相符的是B。故選B。
【考點定位】本題組主要運用圖示材料,考查常見天氣系統
【名師點睛】本題組以較新的亞洲部分地區(qū)海平面氣壓形勢圖為切入點,考查天氣系統。第一小題主要觀察氣壓形勢圖,看準每個區(qū)域位置所對應的天氣系統,結合所學常見天氣系統特征,不難得出正確答案;第二小題要熟悉冷鋒系統帶來的天氣變化:氣溫下降、氣壓先降后升。
(2015•四川卷)霧是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圖2為“中國年平均霧日空間分布圖”,據材料回下列各題。
3、下列地區(qū)中,年平均霧日最少的是( )
A、福建沿海 B、黃海沿岸 C、準噶爾盆地 D、柴達木盆地
4、與四川盆地內秋、冬季節(jié)多霧直接相關的是( )
A、秦嶺阻擋冷空氣南下 B、氣流受地形阻擋抬升
C、受暖濕的東南季風影響明顯 D、晴朗的夜間地面輻射冷卻強
【答案】3、D 4、D
【解析】
試題分析:
3.讀圖分析,根據圖例判斷,年平均霧日福建沿海最多,A錯.黃海沿岸霧日多,B錯。準噶爾盆地霧日較多,C錯.柴達木盆地霧日最少,D對.
4.霧的形成要具備水汽、靜風或逆溫等條件。與四川盆地內秋、冬季節(jié)多霧直接相關的是晴朗的,夜間地面輻射冷卻強,降溫快出現逆溫現象,水汽凝結成霧,D對。秦嶺阻擋冷空氣南下,水汽不易凝結,A錯。氣流受地形阻擋抬升,易降雨,不是成霧,B錯。受暖濕的東南季風影響明顯的季節(jié)是夏季,C錯。 考點:霧的分布特征及原因,影響霧形成的因素.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我國平均霧日的分布特征及差異的原因,影響霧形成的主要因素,讀圖分析能力。
【名師點睛】
通過讀圖,學生要判斷出我國平均霧日的分布特征。根據圖例找出年平均霧日最少的地區(qū)。根據所學知識,霧的形成與靜風、逆溫現象、水汽含量、凝結核數量有關。分析霧日多少差異的影響因素,首先考慮區(qū)域是不是出現逆溫現象,空氣中水汽的含量多少。地形不是霧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5•四川卷)圖4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溫線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7、該城市可能位于( )
A、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 B、40°N附近大陸西岸
C、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 D、40°N附近大陸東岸
8、市中心與郊區(qū)的氣溫差異導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較郊區(qū)大 B、降雪的可能性較郊區(qū)大
C、大氣污染物不易擴散至郊區(qū) D、不易受郊區(qū)燃燒秸稈煙霧的影響
【答案】7、D 8、A
【解析】
試題分析:
7、讀圖,城市冬季等溫線在0°以下,說明位于溫帶地區(qū)?;貧w線附近大陸西岸是熱帶或亞熱帶氣候類型,最冷月氣溫大于0°C,A錯。40°N附近大陸西岸是地中海氣候或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氣溫大于0°C,B錯?;貧w線附近大陸東岸受暖流影響,氣溫大于0°C,C錯。40°N附近大陸東岸是溫帶季風氣候區(qū),最冷月小于0°C,D對。
8、市中心與郊區(qū)的氣溫差異導致市中心熱島效應強,降水的可能性較郊區(qū)大,A對。結合前面分析,城市緯度較低,降雪的可能性小,B錯。通過城市環(huán)流,大氣污染物容易擴散至郊區(qū),C錯。近地面風由郊區(qū)吹向城市,中心區(qū)易受郊區(qū)燃燒秸稈煙霧的影響,D錯。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不同區(qū)域氣候類型特征差異,城市熱島效應,讀圖分析能力。
【名師點睛】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特征、成因是考查重點,學生應熟記。通過讀圖,要判斷出該地的氣候要素中,氣溫小于0°C這一關鍵內容。然后才能根據不同氣候類型的氣溫特征,判斷正確選項。城市熱島效應,是熱力環(huán)流的一種形式。市中心氣溫高,氣流上升。郊區(qū)氣溫低,空氣下沉。氣流上升處,容易降水或加快污染擴散的程度。
(2015•天津卷)讀2015年5月某日l2時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圖1,單位:百帕),回答1-2題。
1.此時出現大風、降溫、雨雪天氣的地點是( )
A.a B.b C.c D.d
2.此時最可能出現災害性海浪的是( )
A.黃海沿岸 B.臺灣海峽 C.海南島周圍海域 D.菲律賓附近海域
【答案】1. A 2. D
【解析】
試題分析:
1.圖示a地位于冷鋒后,且等壓線密集,所以應為大風、降溫、雨雪天氣;而b地位于氣旋中心,不會出現大風天氣;c地和d地等壓線密集,僅出現大風天氣,沒有上升氣流,且為偏南風,不會出現降溫、雨雪天氣。故選A。
2.圖示黃海沿岸、臺灣海峽和海南島周圍海域的等壓線分布稀疏,風力較小,不會形成大的海浪;而菲律賓附近海域受熱帶氣旋的影響,風力較大,海浪較高,易出現災害性海浪。故選D。
【考點定位】本題主要考查對天氣系統類型判斷及對天氣的影響,結合等壓線的分布判斷風力大小。
【名師點睛】解答本類型題需要掌握以下知識:冷鋒的特點:①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②冷鋒用線條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標在暖氣團一側。③冷鋒坡度大。④冷鋒降水主要出現在鋒線后及附近,雨區(qū)狹窄。⑤冷鋒降水時間短,強度大。⑥冷鋒過境時,常常出現陰天。氣旋的特點:①中心氣壓低于周圍氣壓。②周圍旋轉向里符合,北半球為逆時針,南半球為順時針。③中心氣流上升,多形成陰雨天氣。風速大小判斷: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速大;等壓線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風速小。氣溫變化判斷:從高緯度吹向低緯度風,氣溫降低,從低緯度吹向高緯度的風,氣溫升高。
圖片來源:學科網
高考地理關于地球上的大氣試題





上一篇:高考地理關于宇宙中的地球試題
下一篇:高考地理關于地球上的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