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2加2出國留學的優(yōu)勢
近幾年,二加二留學越來越多的出現(xiàn)在學生和家長視野中,那么什么是二加二留學?二加二留學有哪些特點?哪些學生適合參加二加二留學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辦理2加2出國留學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2+2項目的優(yōu)勢
首先是節(jié)省費用。國內兩年學費加生活費不到人民幣10萬元,國外學費、生活費要高出很多,兩年費用約人民幣40多萬。相對直接出國而言,2+2留學項目可以節(jié)省約30多萬費用。其次,在國內名牌大學讀2+2課程可以解決了語言問題,這是出國留學最頭疼的問題。選擇2+2項目的學生,如果英語(論壇)基礎不太好,通過努力學習,可在出國前把成績提高到國外大學的要求,通過雅思或托福考試。
外語基礎不好,在國外先讀語言很貴,甚至超過專業(yè)課程的學習費用,這是很不劃算的。當然了,省錢或許并不是最重要,2+2留學還有一個優(yōu)勢就是為高中畢業(yè)生提供了兩年時間適應過程,低齡留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越來越多,高中畢業(yè)生在國外的適應能力、獨立生活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有限。選在在國內名牌大學就讀2+2課程,既可體驗國內著名高校的教學生活和學習氛圍,還可實現(xiàn)出國留學在文化和教學方式的過渡和心理準備,順利完成國外的本科課程。
2+2項目的介紹
2+2項目,一般都是由某個國內大學和海外的一些合作院校之間簽署一些認可協(xié)議后,由國內的高校在中國進行招生,學生在國內高校上完2年的課程后,轉到國外的認可大學再上一年,獲得一個海外的學士學位。2+2的一個普遍問題是:1. 一個大學對接一個大學,所有學生完成國內2年后,都別無選擇,只能去這一個對接院校;2. 2+2也同樣不符合教育部關于學歷認證中“全部課程必須在留學國家完成”這一條,所以,很多2+2的課程,同樣打著2+2+2的招牌,要求學生在海外獲得一個碩士學位后,才能回國認證。還有,2+2的學生如果在國內完成了2年,但是如果由于任何原因無法獲得認可國的簽證的話,就真的很麻煩,因為學生在國內的這2年學生是獲得不了任何文憑、證書之類的學習憑證的。
出國留學注意事項
1 掌握應急聯(lián)系方式
行前請登錄中國領事服務網(wǎng)和外交部網(wǎng)站,查詢并保存旅行目的地中國使領館的聯(lián)系方式以及相關旅行提醒、警告等海外安全信息。若目的地國與我國無外交關系,則可保存中國駐其周邊國家使領館的電話,以便就近求助。
此外,你還可以記錄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熱線號碼+8610-12308或者+8610-59913991備用。
2 檢查護照有效期
護照剩余有效期一般應在一年以上,否則可能影響您申請他國簽證,或影響您在國外期間的行程安排。
3 辦妥目的地國簽證
確保已取得目的地國的入境簽證和經(jīng)停國家的過境簽證,簽證種類與出國目的相符,簽證的有效期和停留期與出行計劃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據(jù)國際慣例,即使您已取得一國簽證,該國也有權拒絕您入境且無需說明理由。
4 核對機(車、船)票信息
仔細核對票面上所顯示的登機(車、船)時間、地點以及聯(lián)程票的前后銜接是否正確。
5 了解目的地信息
全面收集目的地風俗禁忌、氣候條件、治安狀況、流行疫病、法律法規(guī)等信息,并采取相應預防措施。
6 購買必要保險
國外醫(yī)藥等費用普遍較高,建議您根據(jù)自身經(jīng)濟條件,購買人身安全和醫(yī)療等方面的必要險種,以防萬一。
7 勿忘體檢和防疫
行前最好進行全面體檢,并根據(jù)目的地國要求和情況,進行必要的預防接種,并隨身攜帶接種證明(俗稱“黃皮書”)。
8 慎重攜帶個人藥品
許多國家對藥品入境有嚴格規(guī)定,為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出國前應了解有關國家的海關規(guī)定,在允許的范圍內選擇所攜藥品的品種和數(shù)量。如因治療自身疾病必須攜帶某些藥品時,應請醫(yī)生開具處方,并備齊藥品的外文說明書和購藥發(fā)票。
9 避免攜帶違禁物品
注意目的地國海關在食品、動植物制品、外匯等方面的入境限制。請勿攜帶毒品、國際禁運物品、受保護動植物制品及前往國禁止攜帶的其他物品等出入境。切勿為陌生人攜帶行李或物品。如攜帶大額現(xiàn)金,必須按規(guī)定向海關申報。
10 留下應急聯(lián)系方式
出國前應給家人或朋友留下一份出行計劃日程,約定好聯(lián)絡方式。建議您在護照“應急資料”頁內詳細寫明家人或朋友的地址、電話號碼,以備緊急情況下有關部門能夠及時與他們取得聯(lián)系。護照、簽證、身份證應復印,一份留在家中,一份隨身攜帶,還要準備幾張護照相片,以備不時之需。
猜你感興趣:
1.出國留學心得體會
3.出國交流心得感受
辦理2加2出國留學的優(yōu)勢
上一篇:怎么辦理去新加坡留學
下一篇:留學歸國證明辦理怎么在教育部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