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25屆普通高中畢業(yè)班第二次調(diào)研考試語文試題
廣東省2025屆普通高中畢業(yè)班第二次調(diào)研考于2024年11月21日開考,本次考試覆蓋了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九個科目。下面是關(guān)于廣東省2025屆高三第二次調(diào)研考語文試卷及答案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廣東省2025屆普通高中畢業(yè)班第二次調(diào)研考試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 (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中國農(nóng)業(yè)自新石器時代開始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基本格局。 但后來粟在北方農(nóng)業(yè)中的主導(dǎo)地位被小麥取代,從而形成了南稻北麥的新格局。這種 南北農(nóng)業(yè)格局的變革,主要體現(xiàn)在北方主糧由粟到小麥的變遷上。
關(guān)于麥類作物的文字記載,最早發(fā)現(xiàn)于商代甲骨文。記載春秋時期史事的《左傳》 中有多處關(guān)于小麥的記載,這至少透露了兩點重要信息:一是北方地區(qū)已有相當范圍 的小麥種植;二是出現(xiàn)了以小麥制作酒母的釀酒工藝?!蹲髠鳌分恤斝陚魑挠?“麥鞠”一詞。楊伯峻先生注:“麥鞠即今之酒母,用以釀酒者,蓋蒸麥以為之,故曰 麥。”這說明在東周時期,小麥是作為比較主要的糧食作物存在的。小麥在古代中國 北方農(nóng)業(yè)中的重要性究竟何時開始凸顯,尤其是小麥何時取代了粟的主糧地位,以往 學者主要從文獻和植物遺存的角度進行考察,存在爭議。
20世紀70年代以來,對人骨和動物骨骼的穩(wěn)定碳同位素分析被引入到考古學研究中,為研究中國古代先民的食譜提供了新方法。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我即我食”。 通過研究這些人類遺體或遺骸,可以讓古人“開口講話”,“告訴”我們他們的食物結(jié) 構(gòu)以及與食物相關(guān)的信息,從而復(fù)原古代社會生活。
北方傳統(tǒng)主糧粟和后來居上的小麥,具有截然不同的穩(wěn)定碳同位素比值(813C) 。其中 粟屬于C4 類作物,平均813C 為-12.5%;小麥屬于C3 類作物,平均δ13C 為-26.5%0。 按照碳同位素從食物到消費者膠原蛋白的分餾原理,消費者膠原蛋白中的δ13C 值要比 食物高出5%左右。植物中的碳經(jīng)過人的消化、吸收會轉(zhuǎn)化為骨膠原中的碳。學者對公 元前3000年—前2000年(小麥傳入中國的年代范圍)的不同中國北方遺址人骨的穩(wěn) 定碳同位素比值數(shù)據(jù)進行了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813C值均在-6.3%0到-10.1%0之間,這表 明當時人們顯然是以粟為主食。
因此,當具有較低碳同位素比值的小麥開始被大量引入北方先民的飲食之后,相 應(yīng)人群的813C 值必然會出現(xiàn)明顯的下降。以此為原理,通過對北方不同時期的人骨進 行穩(wěn)定同位素數(shù)據(jù)對比,就能夠發(fā)現(xiàn)小麥開始被大量食用的時間點。雖然水稻也屬于 813C 值較低的C3 類作物,但是因受自然環(huán)境的限制,其在我國北方并不能大規(guī)模種 植,所以不可能對北方先民的食譜特征產(chǎn)生明顯的影響。
討論小麥重要性的一個重要時間段是在東周(公元前770年一前256年)和漢代, 針對中原地區(qū)東周和漢代人骨遺存進行的分析測試結(jié)果表明,東周先民的δ3C 值相比 之前數(shù)千年首次出現(xiàn)下降趨勢,說明中原地區(qū)先民的飲食在東周時期開始明顯發(fā)生變 化,這一趨勢在漢代仍然持續(xù),小麥的比重繼續(xù)上升。食物中的同位素積累到消費者 骨骼中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偶爾或者少量食用某種同位素特征不同的食物,并不會影 響消費者整體的同位素特征值。東周時期觀察到的這種同位素值明顯降低的現(xiàn)象,說 明此時人們食用小麥的比重和頻率已經(jīng)非常高,小麥開始步入主糧行列。
(摘編自田成方、周立剛《古代中國北方糧食種植的歷史變遷 ——基于人骨穩(wěn)定同位素分析的視角》)
材料二:
距今約10000年前,浙江出現(xiàn)了上山文化,植物學家從遺址里僅僅篩出兩粒炭化 的米。在當時古人制作陶器的陶土里還發(fā)現(xiàn)了摻入其中的稻殼,把稻殼加入陶土中, 可能是為了減小陶土的黏性,以免燒制時陶器破裂。上山文化之后,距今7000—6000 年前,浙江河姆渡文化興起,植物學家對發(fā)現(xiàn)的水稻籽粒進行了鑒定,發(fā)現(xiàn)在距今 6900年前,栽培水稻所占的比例不到30%;到距今6600年前,栽培水稻所占比例接近 40%。從這些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在努力提高水稻的種植水平,但是在當時,栽 培水稻還無法取代野生水稻。
中華大地什么時候才算真正進入水稻社會呢?
浙江余杭發(fā)掘出了巨大的良渚文化古城,古城內(nèi)外共有三層:外郭面積達8平方 千米;內(nèi)城面積約3平方千米;中心是宮殿,基址是一個長方形高臺,東西長達670米, 南北寬達450米。在這座城池外面,古人還構(gòu)筑了大型的水利工程??脊艑W家估計, 僅修建古城中心的莫角山高臺、內(nèi)外城墻以及周圍的大型水利工程,就需要約1200萬 立方米的土方量。如果簡單地以每人每天1立方米的土方工作量計算,大約需要3.3萬 人不間斷地勞作一年。如果按照1萬人每年勞作200天計算,整個工程建設(shè)時間需要6 年多。
一個5000年前的古代社會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量,必須有足夠多的勞動力,而 且還要有大量的糧食和其他生活用品的供給。只有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才能支撐良渚文化和 良渚古城崛起于東方。植物考古的新發(fā)現(xiàn)證實了良渚文化時期稻作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水平的高 速發(fā)展。如屬于良渚文化的茅山遺址古稻田,由灌溉水渠和田埂分割成長條形田塊, 每個田塊面積1000~2000平方米不等,古稻田總面積達56000平方米,折算為84畝。 再如,人們在莫角山高臺邊緣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型灰坑,坑內(nèi)出土了數(shù)量驚人的炭化稻米, 估計灰坑原本是一處儲存糧食的糧窖,后來發(fā)生了火災(zāi)。經(jīng)過測算,糧窖內(nèi)的稻米總 質(zhì)量約13噸。
良渚文化的繁榮,表明中華大地經(jīng)過漫長的水稻篩選和栽培過程,終于進入了稻 作農(nóng)業(yè)階段,水稻成為當時良渚社會的主導(dǎo)糧食品種。南方古人以稻米作為他們的主 糧,并輔之以其他動植物食物。
(摘編自波音《無字史記:基因里隱藏的祖先秘史》)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與傳統(tǒng)主糧粟不同,小麥和水稻作為主要糧食都經(jīng)歷了長達數(shù)千年時間的馴化。 B. 文化的發(fā)展需要人口大量增長,進而需要大量的糧食,從而催化了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 C. 小麥在古代北方農(nóng)業(yè)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何時取代粟的主糧地位曾有爭議。 D. 從時間先后來看,傳統(tǒng)主糧粟出現(xiàn)在中國先民的餐桌上應(yīng)早于小麥而晚于水稻。
2. 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從材料一可知,小麥在傳入中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并未很快得到中原先民的 青睞,在東周前小麥的重要性并不突出。
B. 東周時,小麥大量進入北方先民的飲食中,反映了其在農(nóng)業(yè)中的地位上升,開 始了中國北方主糧格局從粟到麥的變化。
C. 由材料二可知,在萬年之前水稻就已經(jīng)參與到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先民們既可 能會采集水稻籽粒,也會對稻殼加以利用。
D. 對浙江多處遠古文化遺址的發(fā)掘可知,通過栽培水稻獲取糧食是南方古人一直 賴以生存的保障,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石。
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材料一通過綜合分析,論證了我國北方主糧開始由粟變遷成小麥的時間段是 東周。
B. 材料一引用文獻典籍的相關(guān)記載,說明春秋時北方地區(qū)已有相當范圍的小麥 種植。
C. 材料二運用大量相關(guān)具體數(shù)據(jù),直觀形象地說明了水稻在我國古代南方發(fā)展的 歷程。
D. 材料二通過與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的比較,意在說明良渚文化時期的生產(chǎn)力更 發(fā)達。
4.請根據(jù)材料概括考古學研究中“我即我食”這一基本原理的內(nèi)涵。(4分)
5.兩則材料都以中國古代主糧的發(fā)展變遷為研究對象,二者所用研究方法有何異同?(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我在尋找那顆星
江宛柳
假如不是她那雙憂郁的大眼睛,我也許不會去注意她。我在西藏軍區(qū)招待所的餐 廳里見到了她,她的眼睛里藏著一汪淚水,淚水很深,里面不知包容了多少痛苦。這 雙眼睛使我不安和好奇。
很快我便知道,原來她就是剛剛因公犧牲的西藏軍區(qū)邊防二團團長高明誠的妻子。
那死而撼動了這古老高原的人,竟是她的丈夫。我找不出更好的言辭去安慰,我 提議她談?wù)勛约旱纳?。①沉默了很久,她才用手背抹去淚水,笑笑說:“沒什么可講的,真的,沒什么。只是想起那些,就覺得他還活著,就在我身邊?!?/p>
她流著眼淚給我講述了她和他認識后二十多年來的經(jīng)歷。
他是班上的學習尖子,這個學習好又善良的窮孩子,身上有一種很特別的東西, 讓人總想去接近他。有一天晚上,我們倆并排躺在火車頂棚上,看著滿天繁星,他問 我:“你喜歡哪顆星?”我說:“當然是那顆最亮的?!?/p>
執(zhí)行巡邏任務(wù),在他十八年的戍邊生涯中已經(jīng)數(shù)不清有多少次了。但這一次,他 卻感到任務(wù)比以往艱巨。他已經(jīng)一個月沒有好好休息了。這最后一次出巡,本來決定 是副參謀長帶隊,可是副參謀長不如他對地形熟悉。他堅持要去。又因為考慮到頻繁 的巡邏使戰(zhàn)士們過于疲勞,于是他決定只帶一個連長、一個參謀、一個警衛(wèi)員。
1972年,他參軍四年,終于盼到他帶著蓋了部隊大紅印章的結(jié)婚證明信回家來??墒悄悄?,我的工作單位推薦我去上大學。就這樣,他又等了我四年。十年是一條漫 長的路,我們走過來了。不過,要說我們總算盼到了頭,那就錯了。那種盼望和等, 還只是個開始。我慢慢體會到,②當個軍人家屬是多么難……
6月30日早晨八點,四個人的小分隊從邊防點出發(fā)了。蒙蒙雨幕罩著山林和峽谷, 云霧裹著山峰,天地間一片渾沌。他們沿著湍急的河水朝山上攀登。沒有路,所到之 處全是雜木、灌木組成的原始叢林。腳下是礪石和泥濘,身上背著武器和其他軍用儀 器,每走一步都異常艱難。到達預(yù)定地點時,已經(jīng)是下午兩點。原始叢林就像是迷宮, 亮光很快就從濃霧中消失了。他們迷路了。他們手拉著手,憑著記憶往回走,幾乎是 摸索著下山。晚上10點,他們?nèi)匀辉诤0?500米的山頂上。饑餓、寒冷、疲勞,不可 能再繼續(xù)走下去,只得宿營。
那是一片被杜鵑花林覆蓋的洼地。他們互相緊緊地抱在一起,以彼此的體溫來度 過寒冷的高山之夜。雨越下越大,身子下面淌著水。每個人的牙齒都拼命地發(fā)出響聲, 每個人的身體都在顫抖。沒有人睡得著,卻也沒有人呻吟。
和他臉貼臉抱在一起的張參謀忽然感到對方的臉很燙:“團長,你是不是發(fā)燒了?”
“不要緊,有點感冒,沒什么可大驚小怪的?!?/p>
“可是..... ”
“你看,我這有個好東西?!彼蝗粡亩道锾统鲆桓辶迕组L的人參,那是他為了防 止胃寒,常常裝在兜里的?!皝?,咱們四個人分著吃了吧?!闭f著,他把人參撅成了四段。
小伙子們哪肯分吃團長治病的藥呢,誰都不接。他強行把人參分別塞進了三個小 伙子的嘴里,“好好給我含著,一會兒身體會熱的?!?/p>
結(jié)婚十年,我們在一起生活的時間加起來也不過兩年多一點,孩子長大了都不認 得爸爸。上學后,有時候哭著回家來,說:“他們都瞧不起我,說我爸爸不管我?!蔽?就安慰她說:“等你爸爸回來,叫他送你去上學,讓他們看看你爸爸是個什么樣的人?!?我安慰孩子,也安慰我自己。我常常很欣慰地想,那顆最亮的星星是屬于我的。
第二天早上7點,天還漆黑,雨沒有停。他們醒來的時候,腿像木棍子一樣僵硬。 沒有食物,他們嚼了一大把野草后又開始出發(fā)。中午12點,他們過一條小河的時候, 團長突然跌倒了,“我的眼睛怎么有點模糊?”說著,他就暈了過去。
“團長未歸!”這個消息當天晚上就傳遍了邊防連隊,傳到了團里。大家都為找不 到團長而焦急。自打團長到二團以來,三十三個月,在我們一線連隊就蹲了六百多天。 你和我們一起洗澡,你指揮我們唱歌,你和我們一起下棋,和我們吃一樣的飯菜,和 我們一起摸爬滾打……有人說你“摳”,可是炊事班的小徐去年7月母親病重,家里還 有四個年幼的弟弟,是你找小徐談心,給小徐家寄去了50元錢……高原寒冷,可有你
在,我們心里溫暖。其實,你給我們的何止這些,你讓我們懂得了“軍人”這兩個字
有那么豐富的含義。③ 如今你在哪里呢,團長?你可有地方避雨?你帶的干糧可夠吃?你的胃病沒有犯吧?
兩天兩夜了,團長仍無音訊。去尋找的人一批又一批,就連駐地附近的藏民也主 動幫忙尋找。
太陽出來了,嚴寒的山頂上幾天來第一次有了暖意。濃霧從杜鵑花林中飄散開來, 陽光緩緩地照射到團長身上。然而,團長感受不到這來得太遲的溫暖了。他從來沒有 睡得這樣沉,他太累了。
④ 那天中午11點50分,他的脈搏停止了跳動。
那是7月6日,單位書記突然來通知我說,部隊來了長途電話,老高病得很厲害, 叫我立刻趕去。到了團里,團領(lǐng)導(dǎo)們帶我去了烈士陵園。我怎么也不相信,那一堆黃 土下面就是他。
他,就留在這兒吧。他在這兒十八年,這里有他的戰(zhàn)友。他愛高原,他愛這兒的 人,這兒的人也愛他。
也許回家后我還會像以前那樣盼著,盼著他下一次探家回來。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她眼里飽含的痛苦引起“我”的關(guān)注,了解她的身份之后,“我”尋訪記錄了 她與她丈夫的故事。
B. 文本采用了倒敘手法,先交代高明誠的犧牲,再按照事情發(fā)生的順序真實地敘 述了他犧牲的過程。
C. 高明誠的妻子因與丈夫長期兩地分居,曾后悔做軍人家屬,但最終還是為丈夫 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D. 連續(xù)執(zhí)行巡邏任務(wù),加上高原環(huán)境惡劣、物資缺乏等原因,最終使英雄團長在 杜鵑花林中長眠不醒。
7.下列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句子①“沉默了很久”以無聲勝有聲,體現(xiàn)人物的悲痛;“笑笑”則說明她從 悲痛中走了出來,突出其樂觀精神。
B. 句子②末尾的省略號引發(fā)讀者聯(lián)想軍人家庭聚少離多的無奈、軍嫂獨力承擔家 庭重擔的艱辛,言有盡而意無窮。
C. 句子③連用四個問句表現(xiàn)士兵們的焦急和擔憂,第二人稱如面對面地深情呼喚, “團長”后置體現(xiàn)情感的焦灼。
D. 句子④用具體數(shù)字寫明團長犧牲的時間,語氣鄭重,既飽含對其犧牲的悲痛之 情,也體現(xiàn)了文本的新聞性。
8.文中加點處的“軍人”具有哪些豐富的含義?請結(jié)合全文分析。(4分)
9. 有學者說:“歷史影像敘事的現(xiàn)場感,建立在多元視角的基礎(chǔ)之上。”請結(jié)合文本談 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晉侯復(fù)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 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 之謂也。”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 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于盟府。將虢 是滅,何愛于虞?且虞能親于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 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據(jù)我?!睂υ唬?“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衷唬?‘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衷唬骸癫灰孜铮┑路蔽?。’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 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 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節(jié)選自《左傳 ·僖公五年》)
材料二:
昔者晉獻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君其以垂棘之璧與屈產(chǎn)之乘賂虞公,求 假道焉,必假我道?!本唬骸按辜?,吾先君之寶也;屈產(chǎn)之乘,寡人之駿馬也。 若受吾幣不假之道,將奈何?”荀息曰:“彼不假我道,必不敢受我?guī)?。若受我?guī)哦?我道,則是寶猶取之內(nèi)府而藏之外府也,馬猶取之內(nèi)廄而著之外廄也。君勿憂?!本?曰:“諾?!蹦耸管飨⒁源辜蹬c屈產(chǎn)之乘賂虞公而求假道焉。虞公貪利其璧與馬而 欲許之。宮之奇諫曰:“不可許。夫虞之有虢也,如車之有輔。輔依車,車亦依輔, 虞、虢之勢正是也。若假之道,則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不可,愿勿許?!庇莨ヂ牐?遂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還反處三年興兵伐虞又克之荀息牽馬操璧而報獻公。獻 公說曰:“璧則猶是也,雖然,馬齒亦益長矣。”故虞公之兵殆而地削者,何也?愛小 利而不慮其害。故曰:顧小利,則大利之殘也。
(節(jié)選自《韓非子 ·十過》)
10. 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 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還反處A 三年B 興兵C 伐D 虞E 又F 克之G 荀息H 牽馬操I 壁而J 報獻公。 11.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嗣,繼承(王位),與《詩經(jīng)》“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中的“嗣”詞義不同。
B. 易,改變、變換,與《諫逐客書》“移風易俗,民以殷盛”中的“易”詞義相同。 C.幣,禮物、財物,與《蘇武傳》“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中的“幣”詞義不同。 D. 削,被削減,文中是指被侵占,與“兵挫地削,亡其六郡”中的“削”用法相同。
12. 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虞公不顧念虢與虞是表親同宗的關(guān)系,最終決定為晉國討伐虢國提供過境便 利,嚴重損害了自身利益。
B.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后代,當過文王的執(zhí)政大臣并為周王室立下了大功勞, 但晉國仍執(zhí)意要滅虢國。
C. 宮之奇努力勸阻虞公無效后便帶領(lǐng)全族人離開虞國,他認為晉國會趁這次借道 在滅掉虢國后順勢滅掉虞國。
D. 荀息用虞國終將成為晉之外府的形象言語,消除了晉侯對用“垂棘之璧與屈產(chǎn) 之乘”去請托虞國的疑慮。
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2)璧則猶是也,雖然,馬齒亦益長矣。
14. 為什么虞公不聽勸諫堅持借道給晉國?請簡析原因。(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15~16題。
秋日同諸子游山園分賦得衣字
鐘 呂
林麓深深隱翠微,山空靈籟響秋暉。
行穿竹里云連蓋,坐倚松根露濕衣。
迎客犬從花徑出,驚人鶴繞柳塘飛。
醉來不覺幽情放,散步狂歌踏月歸。
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詩歌的標題交代了這首詩寫作的時間、地點、事件以及詩歌創(chuàng)作的要求,體現(xiàn) 了詩人的雅趣。
B. 首聯(lián)描繪了清幽靜謐的秋日山林圖,山林掩蔽青山,山谷幽深寧靜,隱含著詩 人的孤寂之情。
C. 詩人在山中欣賞濃密浮云下的竹林,倚坐松下被露水打濕衣裳,松、竹等意象 使詩歌含意豐富。
D. 迎客犬從“花徑”飛奔而出,與《客至》中的“花徑”比較,前者活潑靈動, 后者情深意濃。
16. 結(jié)合王維的《山居秋瞑》,比較兩首詩的尾聯(lián)在表達情感上的異同之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龍在“德才兼?zhèn)湫虑嗄陫^發(fā)有為新時代”的主題演講中引用了屈原在 《離騷》(節(jié)選)中的“ ”兩句話,呼吁同學們 要內(nèi)修美好品行,外練本領(lǐng)才干。
(2)毛澤東說:“沒有調(diào)查,沒有發(fā)言權(quán)?!蔽覀円匾曊{(diào)查研究,要有質(zhì)疑、求 實的精神,避免蘇軾在《石鐘山記》中批評的“ 那樣的錯誤。
(3)中國古代詩詞往往會借助對細節(jié)動作的描摹來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例如 ”兩句即是如此。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
梅花的突出特點是能(甲),在大雪紛飛的冬季開放。冬季時,寒風呼嘯,白雪皚 皚,只有它們不懼嚴寒,悄然盛放。放眼望去,不同品種的梅花爭奇斗艷:紅的如烈 焰席卷而來,艷麗嬌媚;白的如雪般潔白,純凈無瑕;綠的如綠衣美人,雅致高 貴……一樹梅花就是一道絕美風景,一片梅林則是一方人間仙境。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梅花為什么不懼嚴寒呢?
事實上,梅是一種喜歡溫暖氣候的植物,它的最佳生長溫度是16℃~23℃,這是 許多植物生長時都喜歡的溫度范圍。①或許是生長的地方氣候變化無常,②在長期的 進化過程中,③梅擁有了一定的耐寒能力:④一般情況下,⑤梅能抵抗零下10℃,⑥杏 梅(梅的一個品種)甚至能在零下25℃~零下20℃左右的低溫環(huán)境中生長。
當然,梅的適宜開花溫度也不能太低。開花期間,它們對溫度十分敏感:開花前,A ,它們就會把開花時間延后;在花朵盛開期間,如果遭遇低溫陰雨天氣,它 們也會把花期延長一段時間,從而使花期變長。
與在春天開放的花朵不同,梅花極為耐寒,通常不會因為一場凄風冷雨便(乙)。 嚴寒過后,梅花仍然傲立枝頭。梅花之所以能夠御寒, B :其花瓣上有一層特 殊的蠟質(zhì),就好比給它們披上了一件厚厚的外衣,可以幫助花朵抵御嚴寒。另外,梅 樹的枝干較為細膩緊實,一方面能夠儲藏水分,為自身生長提供基本保障,另一方面 可以減少水分蒸發(fā),從而增強自身的御寒性。
梅花一般在冬季或早春開放,花期可持續(xù)一個月左右。這段時間的氣溫比較低, 如果沒有低溫的“冷凍”過程,梅花是不會開的,因為梅這種植物有一個最基本的生 理需求,就是要經(jīng)過一定的低溫過程,才能形成花芽,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 花香自苦寒來”。
18. 文中第一段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請你以“竹”為主體,使用擬 人手法寫一個句子。要求:語意完整,表達流暢。(4分)
19. 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填入恰當?shù)某烧Z。(2分)
20.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 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21. 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 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
22. 如果把文中第四段加點的詞語“遭遇”改為“恰逢”,可以嗎?為什么?(4分)
四、寫作(60分)
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老子說:“自見者不明。”意思是自我表現(xiàn)、自我顯露是不明智的。那么,在今天 這個時代,“自見者”是否亦是“不明”?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 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廣東省2025屆普通高中畢業(yè)班第二次調(diào)研考試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選擇題 , 每小題 3 分 , 共 27 分。
題號 | 1 | 2 | 3 | 6 | 7 | 10 | 11 | 12 | 15 |
答案 | C | D | D | C | A | BEG | C | A | B |
一 、現(xiàn)代文閱讀 (35 分)
(一) 現(xiàn)代文閱讀 I (本題共5 小題 , 19 分) 1. 【參考答案】 C
【解析】 A項于文無據(jù) , 粟是否也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馴化 ,文本并無涉及 , 故無法判 斷其是否和小麥 、水稻不同 。B項因果顛倒 , 應(yīng)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水平提高 , 才有了大量的 糧食 , 進而支撐起人口的大幅增長 , 推動社會文化發(fā)展 。D項于文無據(jù) , 粟的出現(xiàn)時 間在文本中沒有寫明 , 故無法定論其是否晚于水稻。
2. 【參考答案】 D
【解析】 材料二介紹了浙江三處遠古文化遺址的發(fā)掘研究 ,良渚文化的繁榮表明 “ 中華大地 … … , 終于進入了稻作農(nóng)業(yè)階段 , 水稻成為當時良渚社會的主導(dǎo)糧食品種”。 但是上山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遺址的發(fā)掘 , 都表明當時的古人還不能完全依靠水稻栽培 獲取糧食 , 故 D項錯誤。
3. 【參考答案】D
【解析】 材料二在說明南方水稻發(fā)展時 , 雖介紹了三處三個不同時期的文化遺址 , 但并未將三者進行比較 ; 另外介紹這三個不同時期的文化 , 目的也不是“ 說明良渚文 化時期生產(chǎn)力更發(fā)達”, 而是為了說明到良渚文化時期 , 水稻才成為中國南方古人的 主糧。
4. 【 參考答案】 ①消費者 ( 人類) 的機體組織能夠記錄下其所吃食物的同位素特征 ;
②通過對消費者 (人類) 機體組織的同位素分析 , 能夠反推出其飲食結(jié)構(gòu)。 [4 分 , 每點2 分 。意思對即可]
5. 【參考答案】
同 : 都綜合運用歷史考古學 、植物學等多種學科知識與研究方法 , 并運用推理分析 使結(jié)論更加科學。
異 : ①材料一主要使用人骨的穩(wěn)定碳同位素分析等化學技術(shù)手段 , 結(jié)合文獻研究等 方法 , 確定小麥在中國北方成為主糧的時間 ; ②材料二則側(cè)重于考古現(xiàn)場發(fā)掘 、科學
測算等方法 , 綜合推斷出水稻成為中國南方主糧的時間。
[6 分 , 相同之處2 分 , 不同之處每點2 分 。意思對即可]
(二) 現(xiàn)代文閱讀Ⅱ (本題共4 小題 , 16 分) 6. 【參考答案】 C
【解析】“ 曾后悔做軍人家屬 ” 錯誤 , 雖然軍嫂體會到了“ 當個軍人家屬是多么 難”, 但并未表明后悔的意思 ,“ 我常常很欣慰地想 , 那顆最亮的星星是屬于我的 ” 等 語句表明軍嫂對丈夫濃烈的愛 , 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
7. 【參考答案】 A
【解析】“笑笑 ” 只能說明她暫時抑制了自己的悲痛 , 無法說明“ 她從悲痛中走了 出來”。
8. 【參考答案】 ①“ 軍人 ”是為人著想 、溫暖善良的人 。高團長主動選擇出巡 , 對有 困難的戰(zhàn)士給予幫助和溫暖 。②“ 軍人 ” 是不畏艱險 、堅忍不拔的人 。高團長帶領(lǐng)大 家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巡邏 , 發(fā)燒時輕描淡寫不多敘說 。③ “ 軍人 ” 是無私奉獻 、為大 家舍小家的人 。高團長為國戍邊 , 長期不能照顧家庭 , 最后甚至獻出了自 己的生命。 ④“ 軍人 ”是熱愛祖國也深受大家愛戴的人 。高團長愛祖國的青藏高原和高原上的人 們 , 人們也熱愛著他。
[4 分 , 答出一點得2 分 , 答出兩點得 3 分 , 答出三點得4 分 。若有其他答案 , 言之 有理可酌情給分](應(yīng)鳴閱讀與寫作)
9. 【 參考答案】 ①作者在西藏軍區(qū)招待所遇見悲傷痛苦的團長妻子 , 追蹤采訪寫成一 篇報告文學 , 作者的敘述與故事人物的敘述交織 , 增強事件的現(xiàn)場感 ; ②文本以第三 人稱全知視角全面記錄團長犧牲的整個經(jīng)過 , 并在敘述士兵們對團長的回憶時巧妙地 轉(zhuǎn)換成第二人稱 , 使文本具有現(xiàn)場感染力 ; ③以團長妻子的第一人稱有限視角回憶并 講述了其與丈夫相知 、相愛和分離的故事 , 增強了文本的真實感 , 體現(xiàn)了軍人家庭的 艱辛與奉獻。
[6 分 , 每點2 分 。若有其他答案 , 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二 、古代詩文閱讀 (37 分)
(一) 文言文閱讀 (本題共5 小題 , 22 分) 10. 【參考答案】BEG
【解析】 正確標點為: 還反處三年 , 興兵伐虞 , 又克之 。荀息牽馬操璧而報獻公。 11. 【參考答案】C
【解析】“既至匈奴 , 置幣遺單于 ” 中的“ 幣 ”也是“ 禮物 ” 的意思。 12. 【參考答案】A
【解析】 A項 , 材料一中“ 虢 , 虞之表也 ” 的意思是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 , “ 表 ” 并非指“ 表親”, 而是指“ 屏障”。
13. 【參考答案】
(1) 晉國的野心不可引發(fā) , 外敵不可忽視 , 借路一次已是很嚴重的錯誤了 , 怎么 可以再來第二次呢?
[4 分 。玩 , 忽視 , 疏忽 , 掉以輕心 , 1 分 ; 其……乎 , 表反問 , 怎么 , 1 分 ; 大意
2 分]
(2) 玉璧還和以前一樣 , 雖然如此 , 馬的年齡卻增長了。
[4 分 。是 , 原來 , 以前 , 1 分 ; 馬齒 , 馬的年齡 , 1 分 ; 大意2 分]
14. 【參考答案】 ①晉與虞同宗 , 虞公認為晉不會謀害虞 ; ②虞公認為自己的祭品豐盛 潔凈 , 神靈定會護佑他 ; ③虞公貪圖晉國所送的玉璧和駿馬等小利。
[5 分 , 答出一點得 2 分 , 答出兩點得 4 分 , 答出三點得 5 分 , 意思對即可 。答題 要點: 宗族觀念 、神權(quán)思想 、貪圖小利]
【參考譯文】
材料 — :
晉獻公再次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 。宮之奇進諫說: “ 虢國是虞國的屏障 。虢國滅 亡了 , 虞國必定會跟著被滅掉 。晉國的野心 不可引發(fā) , 外敵不可忽視 , 借路一次已是 很嚴重的錯誤了 , 怎么可以再來第二次呢? 俗話說‘ 面頰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 , 失 去了嘴唇牙齒就會受凍 , 這話說的正是虞國和虢國的關(guān)系。”虞公說:“ 晉國是我們的 同宗 , 怎么會謀害我們呢? ” 宮之奇回答說: “ 太伯和虞仲 ( 虞國的始祖) 都是周太王 的兒子 。太伯不在身旁 , 因此沒有繼承王位 。虢仲 ( 西虢國君) 和虢叔 ( 東虢國君) 都是王季 ( 亦是太王之子) 的兒子 , 當過周文王的執(zhí)政大臣 , 對周王室立下過功勛 , (記載他們功績的盟書) 在盟府里保存著 。晉國將要滅掉虢國了 , 對虞國還能有什么愛 惜? 再說 , 虞國能比桓叔和莊伯更親近晉國嗎? 晉侯與桓叔 、莊伯兩族關(guān)系那么親密 , 桓叔和莊伯兩族有什么罪過 , 晉侯卻把他們都殺掉 , 不就是因為他感到他們是一種威 脅嗎? (他們與晉侯) 親近而且受寵 , 一旦威脅到晉侯 , 都會被殺害 , 更何況一個國家 呢? ”虞公說:“ 我的祭品豐盛潔凈 , 神靈一定會保佑我?!?宮之奇說: “ 我聽說 , 鬼神 不隨便親近哪個人 , 只是依從有德行的人 。所以 《 周書》 上說: ‘ 上天不親近哪個人 , 只幫助有德行的人。還說: ‘ 五谷祭品不算芳香 , 只有美德才會芳香四 溢。(應(yīng)鳴閱讀與寫作)又說: ‘ 人們不必改變自己的祭品 , 只有德行才可以充當祭品。 照這么說 , 君主沒有德行 , 百姓就不會和睦 , 神靈也不會享用他的祭品 。神靈所依憑的 , 在于人的德行 。如果晉 國奪取了虞國 , 再發(fā)揚美德 , 給神靈進獻芳香的祭品 , 神靈難道會吐出來嗎? ” 虞公沒 有聽從宮之奇的勸告 , 答應(yīng)了晉國使者借路的要求 。宮之奇帶領(lǐng)全族人離開虞國 , 說 : “ 虞國不能舉行年終的臘祭了 , 晉國在這一次就會滅掉虞國 , 不需要再次發(fā)兵了?!?/p>
材料二:
過去晉獻公想向虞國借路去討伐虢國 。荀息說:“ 您最好是用垂棘的玉璧和屈產(chǎn)的良馬賄賂虞國君主 , 向他要求借路 , 他定會把路借給我們?!?晉獻公說: “ 垂棘的玉璧 是我祖先留下來的珍寶 ; 屈產(chǎn)的良馬是我的駿馬 。假如他接受我的禮物又不借給道路 , 怎么辦? ” 荀息說: “ 他不借給我們道路 , 必定不敢接受我們的禮物 。假如接受我們的 禮物而借給我們道路 , 那么玉璧就像是從宮內(nèi)的府庫里取出來而收藏到宮外的府庫里 一樣 , 駿馬就像是從宮內(nèi)的馬廄里牽出來而拴到宮外的馬廄里一般 。大王不必擔心。” 晉獻公說:“ 好吧?!?于是就派荀息帶著垂棘的玉璧和屈產(chǎn)的良馬 , 去送給虞國的君主 , 向他求借道路 。虞公因為貪圖玉璧和駿馬的小利而想答應(yīng)晉國的要求 。宮之奇勸諫說: “ 不能答應(yīng) 。虞國有虢國 , 好比牙床有面頰一樣 。 面頰依靠牙床 , 牙床也依靠面頰 , 虞 、虢兩國的地理形勢正是這樣 。假如借路給晉國 , 那么虢國早上滅亡 , 虞國晚上就 要跟著滅亡了 , 不能借 , 希望您不要答應(yīng)?!庇莨宦?, 于是借路給晉國 。 荀息討伐虢 國取得了勝利 , 回來后過了三年 , 發(fā)兵攻打虞國 , 又打敗了虞國 。 荀息牽著駿馬 、拿 著玉璧回來報告晉獻公 。晉獻公高興地說:“ 玉璧還和以前一樣 , 雖然如此 , 馬的年齡 卻增長了。”虞國君主的軍隊戰(zhàn)敗而國土被侵占的原因 , 是什么呢? 就是因為他貪圖小 利而不考慮由此造成的危害 。所以說: 貪圖小利 , 便是對大利的損害。
(二) 古代詩歌閱讀 (本題共 2 小題 , 9 分) 15. 【參考答案】 B
【解析】 詩人并無“ 孤寂之情”, 因其是與“ 諸子同游”; 且從全詩來看 , 詩人的 心情是愉悅 、灑脫的。
16. 【參考答案】
同 : 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 表達了對自然山水的喜愛之情。
異 : ①鐘詩通過“ 醉 ”“ 狂歌 ” 等詞句表達了盡興而歸的灑脫之情 ; ②王詩則使 用“ 王孫 ” 的典故 , 反用其意 , 表達了希望遠離官場 、潔身自好 , 以及對隱居生活的 向往之情。
[6 分 , 相同之處2 分 , 不同之處每點2 分 。若有其他答案 , 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三) 名篇名句默寫 (本題共 1 小題 , 6 分) 17. 【參考答案】
(1)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2) 事不目見耳聞 而臆斷其有無
(3) 捫參歷井仰脅息 以手撫膺坐長嘆 (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執(zhí)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6 分 , 每句 1 分 。若有錯字 、漏字 、多字 , 則該句不得分] 三 、語言文字運用 (本題共 5 小題 , 18 分)
18. 【參考答案】
示例一 : 翠竹搖曳 , 似乎在訴說它的故事。
示例二: 竹子輕輕舞動 , 好像在向我招手。
[4 分 。注意: 主體是“ 竹”, 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 , 語意完整 , 表達流暢]
19. 【參考答案】 甲 : 傲霜斗雪 (凌雪傲霜) 乙 : 一蹶不振 (萎靡不振/凋零殆盡)
[2 分 , 每空 1 分] 20. 【參考答案】
⑤ 將“ 梅能抵抗零下 10℃ ”修改為“ 梅能抵抗零下 10℃的低溫 ”
⑥ 將“ 杏梅 (梅的一個品種) 甚至能在零下 25℃ ~零下20℃左右的低溫環(huán)境中 生長 ”修改為“ 杏梅 (梅的一個品種) 甚至能在零下 25℃ ~零下20℃的低溫環(huán)境中生 長 ”
[4 分 , 每處2 分 , 其中指出序號 1 分 , 修改正確 1 分] 21. 【參考答案】
A 如果氣溫驟降 (如果氣溫下降幅度特別大)
B 與其花瓣的構(gòu)造不無關(guān)系 (是因為其花瓣的構(gòu)造特殊)
22. 【參考答案】
示例一 : 不可以 。①二者含義不同: “ 遭遇 ” 指碰上 、遇到 , 多指困難或挑戰(zhàn) ; “ 恰逢 ”則強調(diào)時間上的巧合性和恰當性 , 通常指美好的事情。②二者表達的情感不 同 : “ 遭遇 ”往往帶有消極或中性的色彩 , 而“ 恰逢 ”則通常帶有積極的色彩 , 暗示 了一種幸運的巧合 。③在文段中 , 遇到低溫不得不延長花期 , 對于梅花來說是困難和 挑戰(zhàn) , 帶有消極色彩 , 所以用“ 遭遇 ”更合適。(應(yīng)鳴閱讀與寫作)
示例二: 可以 。①二者含義不同: “ 遭遇 ” 指碰上 、遇到 , 多指困難或挑戰(zhàn) ; “ 恰 逢 ”則強調(diào)時間上的巧合性和恰當性 , 通常指美好的事情 。②二者表達的情感不同: “ 遭遇 ”往往帶有消極或中性的色彩 , 而“ 恰逢 ” 則通常帶有積極的色彩 , 暗示了一 種幸運的巧合 。③在文段中 , 遇到低溫 , 梅花的花期會延長 , 對于梅花來說是好事 , 對于賞梅者來說也是幸事 , 所以用“ 恰逢 ”更合適。
[4 分 。其中觀點 1 分 , 解釋每點 1 分]
23. 【解析】
這道作文題文字簡潔,有一定的思辨性。作文材料由蘊含哲學道理、處世智慧的古代經(jīng)典名句切入,引導(dǎo)學生汲取古人智慧,辯證思考,鼓勵創(chuàng)造性繼承、創(chuàng)新性轉(zhuǎn)化源自古人的思想財富。本題注重思維考查、啟智增慧,提高思辨能力,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勇于獨立思考、勇于表達; 同時,遵循了考教銜接、以考促教的命題思路,體現(xiàn)了銜接統(tǒng)編教材、推進課堂改革的命題方向,本作文題關(guān)聯(lián)統(tǒng)編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理解先秦諸子原典的思想價值和人文內(nèi)涵的學習任務(wù),呼應(yīng)該單元的研習任務(wù)。統(tǒng)編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有這樣的單元研習任務(wù):本單元課文中有不少經(jīng)典語句,雖然產(chǎn)生于兩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輝,給我們以人生的啟迪; 有些語句在新的時代下又可以辯證思考,從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闡釋。本作文題選取了該單元課文《〈老子〉四章》中的“自見者不明”這則名句入題考查。
作文材料共三句話,講了兩層意思。作文材料第一句話客觀陳述了古代先哲對“自見”的看法,材料第二句話是對“自見者不明”這句經(jīng)典的解釋,這句經(jīng)典歷來有不同的理解,作文材料提供此解釋既可以幫助考生對這句話進行恰當、合理的理解,也起到為寫作話題明確界定、關(guān)鍵詞(概念) 內(nèi)涵清晰化、明示化的作用。
第三句話是站在今天這個時代,引導(dǎo)學生思考自見者是否就是不明? 本題立意寫作的空間是開放的,學生可以選擇認同古代先哲看法的角度寫作,闡釋論證這句經(jīng)典蘊含的道理、修身的智慧; 也可對這句經(jīng)典進行辯證思考,圍繞核心話題,從新的角度對“自見”深入辨析,展現(xiàn)個性化的思考。學生可探討“自見” 的弊端危害,倡導(dǎo)為人處世要謙遜低調(diào); 可思考當今時代在某些情境場合中“自見”的必要性,主張該“自見”時要“自見”??蓢@核心話題深入思考這些問題:誰“自見”? 現(xiàn)實中哪些行為屬于“自見”? 為何會或為何要“自見”?“自見”的結(jié)果會怎樣?“自見”有哪些利弊? 不同目的、不同情境下的“自見”是否都可定性為“不明智”? 如果“自見”有必要,那么在什么情形下要“自見”? 何以“自見”? 如何明智地“自見”? ……無論選擇哪個角度立意寫作,學生都要立足材料提供的這句經(jīng)典話語,圍繞“自見”聯(lián)系具體的情境場合、事例現(xiàn)象,結(jié)合學習、生活、社會現(xiàn)實來思考、分析,充分敘述或論述“自見”的利或弊,作出自己對于“自見”的恰切判斷。
特別說明的是,“自見者不明”這句話有不同理解,主要在于對“見” “明” 的理解各異。有的將其理解為“固持己見而不兼聽眾人者不容易明白事理”,有的將其理解為“做事情只看得見自己者就不能明辨事理”,有的將其理解為“不自我表現(xiàn)和炫耀的人能夠做到是非分明”,傅佩榮將其解釋為“局限于所見,就看不明白”,統(tǒng)編教材將該句理解為“自我顯露的不能顯明”,而本作文材料將該句理解為“自我表現(xiàn)、自我顯露是不明智的”。 學界普遍認為該句中的 “見” 通“現(xiàn)”,“自見” 即 “自現(xiàn)”,自炫、顯露自己。統(tǒng)編教材教師教學用書也是將“自見”理解為“自我表現(xiàn)、 自我展示”。統(tǒng)編教材將“明”理解為“顯明”,本作文材料將“明”理解為“明智”,進而把“自見者不明”理解為“自我表現(xiàn)、 自我顯露是不明智的”,這是目前較通行的、合理的理解。
對于“自見”,學生需要深入思考,具體分析,辯證看待,需要看“自見” 的目的用意、“自見”的時機場合、“自見” 的方式方法等。如果出于自我炫耀、驕矜虛榮等心理的“自見”,自然是要不得的,應(yīng)當予以否定。出于合理而正當?shù)哪康摹⒃诤线m而必要的時機場合、用合宜而恰當方式的“自見”之舉,則應(yīng)予以肯定。
孔子晚年曾感嘆說: “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于后世哉?”(《史記·孔子世家》) 為了死后留名,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孔子于是根據(jù)自己的觀點,集中精力整理舊有的文化古籍,編訂《春秋》等經(jīng)典“以自見”,我們能說孔子的“自見”行為“不明智”嗎? 同樣,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 “思垂空文以自見?!彼抉R遷想著像無目的左丘、斷足的孫子這些人“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于是他隱忍活下來從事著作來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 “思垂空文以自見”的“自見”也是指“自我表現(xiàn)”。對司馬遷著《史記》以“自見”之舉,我們能以“不明智”來評價他嗎?
韓愈曾在《馬說》感嘆千里馬“雖有千里之能”,可“才美不外見”,又難遇伯樂,往往落得“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的可悲處境。千里馬若不長鳴,就難以引起伯樂的注意,落得老死在馬廄里的結(jié)局; 毛遂若不自薦,就難以被平原君任用,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當今時代早與老子所處的時代不同,當今社會與過去的鄉(xiāng)土社會、與以往的熟人社會不同,人口眾多,物品豐富,信息龐雜,很多情境,都需要我們善于“自見”。俗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今天,廣告不就是一種“自見”嗎? 哪怕是世界著名品牌不也積極做廣告宣傳自己、主動展示自己產(chǎn)品的優(yōu)勢嗎? 如今的產(chǎn)品推介會、發(fā)布會、博覽會等,都注重自我宣傳,其實就是“自見” 當自身被謠言重傷、世人被假象誤導(dǎo)時,當事者合理、及時的“自見”是必要的,有效、得當?shù)摹白砸姟备敲髦堑摹?/p>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的趨勢中,要“加快構(gòu)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xiàn)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shè),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quán)”。在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主動講好中國故事,不也是一種積極的、很有意義、很有必要的“自見”嗎?
身處新時代,在某些情境場合下,要客觀真實、坦然真誠地“自見”宣傳自己;也要敢于“自見”,表達自己; 更要善于“自見”,展示自己。
這道作文引導(dǎo)學生既要用心感受中華傳統(tǒng)思想的博大精深,也要辯證地、與時俱進地深入思考經(jīng)典語句。這道文字簡潔的作文題,提供的思考空間是廣闊的,可寫的內(nèi)容是豐富的。圍繞“自見”這一核心話題,可寫議論文,也可寫出很有意思的記敘文。
高三二調(diào)是什么意思
高三一調(diào)二調(diào)三調(diào)簡稱,全稱為第一次調(diào)研考試,第二次調(diào)研考試。幾乎是不到每月就考一次,考試內(nèi)容大多出自本階段學的內(nèi)容偶爾有前面的滾動復(fù)習。
使學生始終處于緊繃的狀態(tài),每次調(diào)考前都有考試周目的是給學生復(fù)習,但是新課內(nèi)容不會停下、甚至考試前一天還在講授新的內(nèi)容。
高三調(diào)研考試的意義有哪些
1、調(diào)研考試最大意義在于找出自己復(fù)習的漏洞,以便補救。調(diào)研考試在形式和題量上接近高考,又充分考慮到新教材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前一段復(fù)習內(nèi)容的檢測。
通過調(diào)研考試,學生在學習中的弱點和不足以及自己復(fù)習的漏洞清楚地表現(xiàn)出來,從而得到及時補救。同時同學們可以繼續(xù)把錯題整理出來,經(jīng)常翻翻看看,從而有效地防止“一錯再錯”。
2、鍛煉同學的考試心理,訓練學生快速進入考試狀態(tài)。高考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是緊張中有樂觀,壓力下有自信,平靜中有興奮。適度的緊張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防止麻痹大意;認真考試,就能鍛煉自己的'心理適應(yīng)能力,緩解對高考的神秘感,做到把模擬考試等同于高考,視高考如同模擬考試。
3、訓練同學們一定的應(yīng)試技巧,積累考試經(jīng)驗。調(diào)研考試可以訓練答題時間和速度。高考不僅是知識和水平的競爭,也是時間和速度的競爭,可以說每分每秒都是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