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從哪些方面訓練口才
提到老師,腦海里浮現(xiàn)的畫面往往是三尺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身影,或者教室里語重心長的教導和提點。作為“傳道受業(yè)解惑”的職業(yè),老師們往往具備優(yōu)秀的表達口才和溝通能力,既能流暢地解釋書本上的知識,又能像朋友般與學生交流生活里的小細節(jié)。那么,老師們的好口才究竟是如何煉成的?下面小編為你整理教師從哪些方面訓練口才,希望能幫到你。
教師從哪些方面訓練自己口才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必須要有較好的口才,因為你要管理整個班級,要經(jīng)常調(diào)解學生之間的矛盾,甚至是師生之間的矛盾,如果沒有較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如何能勝任班主任的工作呢?
從小我就性格內(nèi)向,當眾講話容易緊張,自從當了老師,做了班主任之后便有意鍛煉自己的口才。
首先,作為一名老師應上好每一節(jié)課,所以,備課時我通常將講課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寫進教案,再反復試講,直到爛熟于心。在課堂上我做到不看教案,甚至常不用看書,便知道某一內(nèi)容在哪頁哪段。因為備課充分,所以能不緊張,自然而又流利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
第二,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表現(xiàn)的機會,鍛煉口才。比如班會課、第二課堂活動、年段集會、學生座談會、家長座談會、期中期末考試質(zhì)量分析會。在這些場合的發(fā)言上,最初我總是認真定好發(fā)言稿,并背熟練,“絕不打無把握之戰(zhàn)”,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我就逐漸熟練了,做到不用寫講稿、背講稿,而是沉著冷靜地打好腹稿,再臨場發(fā)揮,侃侃而談。
第三,要堅持學習,工作六年來,《演講與口才》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每當書一到手,我總是認真地品讀,學習書中介紹的演講的理論與方法,還將其中一些出色的,與本職工作相關(guān)的文章反復研讀,或者背誦。在工作中需要的時候就信手拈來,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學習書本知識外,還要多看、多聽他人的出色演講,從中學習成功經(jīng)驗,或者仔細揣摩其中是否有失誤之處,這無形中就鍛煉了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從而提高了自己。
在課余時間,我還發(fā)動學生搞一些辯論賽,既豐富了課余生活,又提高了學生和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好口才,自己造”,只有長期持續(xù)不斷地學習與訓練,才能造就出色的口才,增添自己的語言魅力與吸引力,才能勝任老師這一神圣的職業(yè)。
教師口才練就方法
口才第一步:速讀??梢哉乙恍┪恼驴焖僮x出聲來,讀的過程中不要停頓,盡量做到咬字清晰,發(fā)音準確,并同時錄音。在讀完以后可以回放錄音,從中找出自己的不足,有意識地糾正一些錯誤的讀音和語調(diào)。這個辦法看似枯燥無聊,但這個過程中既可以讓你學習到一些好文章的邏輯方式,也可以在無形中鍛煉出流暢的說話能力。
好口才第二步:背誦。在讀書的時候,語文課上經(jīng)常有要求學生進行背誦的課文,其實這也是練就好口才的有效辦法,很多名師正是在背誦文章的過程中加強了自己的表達能力。老師們在備課的時候,需要把自己的教案包括導語、解題、設計的問題、過渡語等背得滾瓜爛熟。記憶,確實是鍛煉口才必不可少的素質(zhì)之一。
好口才第三步:復述。講閱讀過的文章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組織后重新表述出來,這個過程既可以鍛煉記憶,也可以強化語言的連貫性。很多老師都具備優(yōu)秀的復述能力,能將自己閱讀過的內(nèi)容,結(jié)合講課內(nèi)容和學生特色,用最恰當?shù)恼Z句重新表達。我們也可以學習這種方法練習復述,學會組織語言,強化記憶。
好口才第四步:發(fā)聲。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能夠用科學方法發(fā)聲,這樣既能在高強度工作下保護自己的嗓子,也能夠緩解課堂的枯燥,用更豐富的聲調(diào)活躍課堂氣氛。
教師口才要求
有的放矢,動人心弦。要教育人,就要針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問題、不同的個性,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內(nèi)容、不同的手段。這就決定了教育口才,不可能是千篇一律,而必須有特定的對象、特定的方法、特定的個性、特定的內(nèi)容,并且產(chǎn)生使學生動心動情的特有效果,從而激發(fā)或改變學生的某種行為。
有理有據(jù),以理服人。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這是教育學生明辨是非、曲直、美丑、善惡的最有效的途徑。做學生的思想工作,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不能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什么是正確、什么是錯誤、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是教育學生的一種方法,也是教育口才的一個特征。教育口才,不管講何種情況,講何種內(nèi)容總需要教育者飽含熱情。常言說,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以情動情,以情感人。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手段。
靈活機動,亦莊亦諧。教育口才可以像做報告或發(fā)表演說那樣,從長篇大論中表現(xiàn)出來,也可以像一句提醒或兩句暗示那樣,從三言兩語中自然流露;可以是從學科知識中生發(fā)開來,也可以從與學生的各種類型的交談中集中反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