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才能讓孩子聽
我們現(xiàn)在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覺得一些孩子的日常行為習慣被定為“沒有禮貌”、“不講衛(wèi)生”等等……但是,我們在大聲斥責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沒有聽到孩子為什么會大吵大鬧,為什么會大哭大鬧或者畏畏縮縮……下面學習啦小編來告訴你如何說才能讓孩子聽吧。
父母讓孩子聽話的6個方法
1.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
◎如何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很簡單,承認并接納他們的感受。
◎我們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個體,不能用我們的感受替代孩子的感受。
◎感受沒有對錯之分,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納,但某些行為必須受到限制。
◎當孩子的感受被接納了,他們才會鼓起勇氣自己去面對問題。
◎幫助孩子面對他們感受的四種方法:
全神貫注地聆聽
用“噢”、“嗯”、“我知道了”等來認同孩子的感受
把孩子的感受用恰當?shù)脑~語表達出來
借助想象滿足孩子的愿望
2.引導孩子與父母合作
◎孩子們不愿意合作,是因為他們與我們在需求上存在矛盾。
◎作為家長,要學會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尊重孩子是合作的開始。
◎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的五種方法:
把你所看到的事或問題描述出來
給孩子提供信息
用一個詞來表述
說出你的感受
使用字條
3.用其他方法取代懲罰
◎懲罰孩子,實際上剝奪了他從內(nèi)心深處對自己錯誤行為的反省過程。
◎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煩的制造者,要把他們當做解決問題的積極參與者。
◎代替懲罰的七種方法:
想出一個點子來讓孩子幫忙
表示強烈的不滿(但不進行人格攻擊)
闡明你的期望
給孩子指出補救的方法
讓孩子做出選擇
采取行動
讓孩子體驗到不良行為的后果
◎當孩子屢教不改時,家長解決問題的五個步驟。
4.鼓勵孩子獨立自主
◎培養(yǎng)孩子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幫助他們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讓孩
子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親自經(jīng)歷各種問題帶來的掙扎,在自己的錯誤中得到成長。
◎鼓勵孩子自立的六種方法:
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
尊重孩子付出的努力
不要問太多問題
不要急于回答孩子的問題
鼓勵孩子在家庭之外尋求幫助
不要扼殺希望
5.夸獎孩子
◎在家里得到贊賞的孩子,更愿意為自己設立較高的目標。
◎贊賞需要謹慎,善意的夸獎有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拒絕。
◎做父母的一個重要職責是,學會及時稱贊孩子做正確的事情。
◎夸獎孩子的三種方法:
描述你所看見的事情
描述你的感受
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為
6.把孩子從固定角色中解放出來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會影響到孩子們的行為。
◎做一個真實的自己比做一個“媽媽的乖女兒”更重要。
◎永遠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讓孩子從固定角色中解放出來的六種方法:
尋找機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新形象
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改變對自己的看法
讓孩子旁聽到你對他的正面評價
為孩子樹立榜樣
與孩子共同回憶他的突出事例
如果孩子按老樣子行事,闡述你的感受及期望
父母不能對孩子說的9句話
1.“別打擾我!”
不渴望假期的父母是圣人、殉道者或者過度疲勞的人,她已經(jīng)忘記了重整旗鼓的好處。
麻煩的是,當你按照常規(guī)地告訴你的孩子“別打擾我”或者“我很忙”,他們聽信了這些信息,阿肯色中心創(chuàng)始人Suzette Haden Elgin博士說,“孩子們會覺得,和你說話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你總是想要把他們打發(fā)走。”如果你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設置了這樣一個模式,那么當他們長大了,就不會再愿意和你說話了”
孩子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就習慣了父母長時間的陪伴。釋放壓力——不管家里有沒有請保姆,請你的同伴或者朋友幫你照看一下孩子,或者就讓孩子看看視頻,這樣你就能有半小時的時間休息和重整。
在那時,你很忙(或者壓力很大,就像我對我女兒發(fā)脾氣),提前設置些標準,我可能會說,“媽媽得先完成這件事,所以我希望你能安靜的畫一會兒畫。完成這件事以后,我們就可以出去玩了。”
現(xiàn)實一點吧,要知道一個學步兒童和一個學前兒童不太可能一個小時都自娛自樂。
2.“你太…”
貼標簽是欺騙孩子的捷徑:“為什么你對凱特這么刻薄呢?”或者“你怎么笨手笨腳的?”有時候我們會無意中聽到父母對別人說:“她就是有點害羞。”年幼的孩子會毫無質(zhì)疑地相信你說的話,即使你說的是關于他們自己的事。所以負面標簽可能成為一個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托馬斯接受到的信息是,吝嗇是他的本性。被人形容“笨手笨腳”的薩拉也會開始那樣看待自己,削弱了她的自信心。即使標簽似乎是中立的或是積極的,——“害羞”或是“聰明”——將孩子局限在小范圍內(nèi),或者對她抱有不必要也不合適的期望。
3.“別哭了”
類似話語有“別傷心了”,“別還像個嬰兒一樣”,“現(xiàn)在,沒必要再害怕了”??墒呛⒆觽兙褪菚苋菀拙碗y過的哭起來,尤其是學步兒童,他們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會感到沮喪,感到害怕。“我們自然想要保護孩子,不讓他們有這樣的感受。”一位在諾瓦東南大學研究幼年兒童的家庭支持服務中心的主任Debbie Glasser博士說道,“但是,說'不要'并不能讓孩子感覺更好一點,因為這樣說也可能傳達了孩子的感情并不被認可的信息——悲傷和害怕都是不好的。”
不要再否定你的孩子會有獨特的感受——當他確實如此時——要當面肯定他的感受。“Jason說他不想再做你的朋友的時候,你肯定非常難過。”“是的,這巨大的海浪肯定會讓人覺得害怕,因為你還沒有習慣他們。但是我們會只是一起站在這里,讓它們給我們的腳撓癢,我保證不會放開你的手”
通過描述你的孩子的感受,你會教會他們?nèi)绾稳ケ磉_自己的感受——而且你會向他展示,傷感是什么樣的。最終,孩子會減少哭泣,描述他的感受。
4.“你就不能多向姐姐學習嗎?”
拿出兄弟姐妹或者朋友的先進事例可能會有幫助。你可能會說,“看看山姆的外套拉鏈拉的多好呀”?;蛘?ldquo;珍娜已經(jīng)會用便壺了,為什么你還不會用呢?”但是比較幾乎總是會帶來危害,你的孩子就是她自己,不是山姆或者珍娜。
專家指出,父母們將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相比,為他們的里程碑找一個參照框架是很正常的。
但是不要讓你的孩子聽到你在這樣做。孩子們按照他們自己的節(jié)奏成長,有自己的性情和人格。把你的孩子和別人比,暗示著你希望你的孩子是與眾不同的。
做比較對改變行為也并無幫助。被迫去做她還未準備好(或者她不喜歡)的事,對一個小孩子來說,是非常困惑的,還可能會削弱她的自信心。她可能會因此討厭你,并決心不做你讓他做的事。這是在一份意愿測驗中得結論。
相反,你可以鼓舞她目前的成就:“哇,你能自己把兩只手臂都放在外套里面了呀!”或者“謝謝你告訴我你的尿布需要換了。”
5.“你明知道自己可以表現(xiàn)得更好”
將你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相比會帶來不良影響。同樣,對孩子不假思索的挖苦也會給孩子帶來父母無法想象的傷害。一方面,孩子不可能知道什么是更好的行為。另一方面,學習是嘗試新事物與犯錯誤的過程。你的孩子真的明白從很重的壺里倒水是一件困難的事嗎?也許壺看起來沒那么滿,或者說這個壺與他在幼兒園能自己倒水的壺不一樣。
即使他犯了一個與昨天一樣的錯誤。你既不能訓斥他也不能表揚他。你要明確地讓他明白質(zhì)疑自己是有益的。你應該這樣說:“如果你這樣做我會更加滿意,謝謝你的配合。”
類似的會傷害孩子心靈的話還包括“我不敢相信你竟然做了那件事!”“是時候為你的行為買單了。”也許這些話聽起來沒那么糟糕,但這樣的話你也不想說太多。因為這些話會在孩子心里越積越多,對孩子而言,這些話的隱含意思就是:“你是個讓人頭疼的孩子。你就沒做過一件正確的事。”
6.“停下!不然我不會讓你有好果子吃!”
家長們在管教孩子受挫后,通常會采取威脅的方式,但卻少有成效。我們憤怒地警告孩子們:“按我說的做!否則……”或“如果你再這樣,我就打你屁股!”那么問題來了,你遲早得兌現(xiàn)你對他們的威脅,否則下次威脅就不管用了。人們發(fā)現(xiàn),對孩子進行挨打的威脅只會導致他們被打屁股的次數(shù)更多——而這種方法也被證明在改正孩子的行為中不可行。
孩子的年齡越小,你教會他道理的時間就越長。莫里·施特勞斯是新漢普郡大學家庭研究實驗室的社會學博士。他表示:“研究表明,對于一個兩歲的孩子來說,不管你對他采取什么方法,他在同一天犯同一個錯誤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八十。”
即使對于稍大點兒的孩子,也沒有哪種處罰方式能立竿見影看到效果。所以,研究出一套具有建設性意義的策略,如重新引導孩子的行為、讓孩子離開當時的情景或暫停休息,這些比那些會帶來消極后果的方法要有效。
7.“等你爸回來再說!”
這類熟悉的話不僅是另一種形式的威脅,也是一種程度稍輕的懲罰。為了讓你對孩子的教導有所成效,你需要立刻掌控好局面。延遲對孩子的懲罰并不能教導孩子改善錯誤的行為。當爸爸回家之后,你的孩子實際上已經(jīng)忘了自己做錯了什么。對孩子來說,他們要預計一場懲罰的發(fā)生,這比當時挨打要痛苦得多。
將主權交給你的另一半也會影響你的權威。你的孩子可能會這樣想“反正媽媽不會打我的,我為什么要聽她的?”尤其重要的是,你這樣做會讓你的另一半扮演名不副實的壞警察角色。
8.“快點!”
一個接一個會面、滿檔的日程安排、缺覺、交通擁堵,誰遇到這些情況沒有發(fā)出過這樣的牢騷?當然,每位家長在自己家的小寶寶找不到自己的鞋子或衣服,或者他平時大大咧咧,幫寶寶穿襪子說“自己穿!”時都會發(fā)這樣的牢騷。當你懇求你的孩子快點時思考一下你該用怎樣的語氣,以及你多久會說一次讓他抓緊時間這樣的話。
如果你開始每天發(fā)牢騷、尖叫、嘆氣、手放在髖部、跺腳,那么你要小心了。這些是我們要讓孩子覺得內(nèi)疚的前兆。因為他們讓我們抓狂。內(nèi)疚會讓他們覺得很糟,但卻不能激勵他們進步得更快。
家庭治療師、《怎樣與孩子說話》的作者保羅·科爾曼說:“在我家,早晨的氣氛是興奮的。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對我的最后印象是我生氣時的樣子。”“所以我與自己做了個約定。不管怎樣,即使有人將酒灑到我身上或在我剛要出門的時候讓我回家找東西,我也不會叫嚷或翻白眼。”再舉個例子,與其恐嚇叫嚷別人(“我五分鐘前就讓你關掉電視機了!”),倒不如自己淡定的尋找解決辦法加快事情進展(自己關掉電視。)
9.“干得好!”或“好孩子!”
稱贊會有什么錯?畢竟積極的表揚是家長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問題在于,模糊以及隨意的稱贊并不合適。不管你的孩子做了什么雞毛蒜皮的事,你都拋出“干得好”這句話——從喝完牛奶到畫了一幅畫——后來這句話也就變得沒有意義了。因為次數(shù)多了之后孩子就不會在意了。因為他們知道,做一件機械或簡單的事得到的稱贊,與做一件需要努力付出的事所得到的稱贊有何不同。
要改掉那些嘮叨的習慣,要做到以下幾點:
·只表揚那些需付出很大努力才能收獲的成果。而喝完一杯牛奶并不需要多大努力。畫完一幅畫也是一樣。除非你的孩子每天畫很多幅他才值得表揚。
·表揚要明確。不要說“干得漂亮”這樣的話了,而應該說“你看你把小狗身上的斑點畫上了多么明亮、快樂的顏色。”或者說:“你把我們今早讀的故事畫面都畫出來了。”
·表揚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個人。“我在完成工作時,你很聽話,一直安靜地在那拼圖。”
如果我對我對我的女兒就如上面說的那樣,而不是像火山噴發(fā)那樣斥責她,情況會好得多。幸運的是,我肯定,明天我還有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