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咬字訓練
演講咬字訓練
在演講中要注重咬字,而口腔內的各個咬字器官的配合情況,將直接影響著聲音質量。演講咬字訓練方法有哪些?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演講咬字訓練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演講咬字訓練方法一、打開口腔
在使用播音語言發(fā)聲表達時,口腔開度往往要比生活中的語言表達口腔開度要大一些。但不管是哪種口腔開度,都應是一種內大外小的打開口腔的狀態(tài),這種打開口腔的狀態(tài)是通過提顴肌、打牙關、挺軟腭、松下巴,并保持自然說話的唇形開度來實現(xiàn)的。
1.提顴肌
很多人認為,提顴肌就是做成微笑的狀態(tài)就可以了,其實并不準確。顴肌提起的時候,口腔的前部以及上腭的頂部會有展寬的感覺,上唇會有緊貼牙齒,同時顴肌呈現(xiàn)積極緊張的狀態(tài)(微笑時這樣的狀態(tài)并不明顯)。這種狀態(tài)下的發(fā)聲會更有力,吐字的清晰度也會更加明顯。
提顴肌的訓練方法:
尋找提顴肌的正確狀態(tài),我們可以用深呼吸同時顴肌上提、展開鼻翼的方法來體會。這樣快速的做上十幾次后,顴肌會明顯感到發(fā)緊,堅持反復這樣的練習,顴肌力量就會得到強化,再用時自然就提起來了。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用含有舌面音“j、q、x”的音節(jié)做練習,如“ji、qing、xiang”等;還可以用含有舌尖前音“z、c、s”的音節(jié)練習,如“zeng、cai、sen”等等。
2.打牙關
打牙關主要是指發(fā)音時上下牙關要加大開度,口腔整體保持向上提起的感覺。這樣做是為了加大口腔的開度,給舌頭更多的可移動空間。
打牙關的訓練方法:
首先用手摸到耳根位置的“凹陷”處,然后講話時上腭主動抬起,口腔開度加大,這時“凹陷”處就會有明顯的開合狀態(tài),這就是打牙關。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做空口咀嚼動作的方法,或者通過刮舌面的動作來體會打開牙關。
3.挺軟腭
所謂挺軟腭,就是抬起上腭后部的動作,加大口腔后部的空間,增加口腔共鳴。同時關閉鼻腔通道,以避免帶音氣流過多地灌鼻腔而造成濃重的鼻音。
挺軟腭的訓練方法:
訓練挺軟腭最常用的就是通過“半打哈欠”和“聞花香”的動作來體會,并把這種感覺帶到發(fā)音中去。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發(fā)“a、o、e”這類開口度大的韻母來練習。
4.松下巴
通常,下巴緊張會使喉部肌肉緊張收縮,導致發(fā)聲吃力,加重喉部負擔,造成疲勞感。所以只有下巴放松了,口腔才能打開。
松下巴的訓練方法:
可以通過發(fā)“u、ü”音來體會下巴的松弛。
簡言之,打開口腔是通過有關部位協(xié)同動作“綜合治理”得到的。“提顴肌”使口腔的前部適當打開,“打開牙關”使口腔中部展開,“挺軟腭”擴大了口腔后部,加之下頜的放松,這幾個動作配合起來,就使得口腔得以全面地打開,為說話發(fā)音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語音制造場和良好的共鳴環(huán)境。
演講咬字訓練方法二、唇、舌力量的集中
很多人發(fā)音時會出現(xiàn)聲音發(fā)散的情況,這往往是唇的力量不夠集中造成的。正確的發(fā)音,其力量要集中到唇中央的三分之一處;舌的力量要集中在舌的前后中縱線上,這樣聲音才會集中。訓練唇的力度要多做撅唇、咧唇、繞唇等口部操;訓練舌的力度要多做彈舌、頂舌等口部操練習。
演講咬字訓練方法三、明確發(fā)聲路線和字音著力位置
正確的發(fā)聲線路,是將聲音沿著軟腭、硬腭的中縱線,推到硬腭的前部。這條中縱線,就是聲音發(fā)出的路線。而硬腭的前部就是我們吐字時字音的著力位置。對此我們可以通過發(fā)“bang. pang、fang”等音來體會發(fā)聲線路和字音著力點。
口腔是語音發(fā)聲中最主要的共鳴器官之一,所以口腔內各咬字器官的控制和訓練,直接關系到吐字的清晰、力度和美感,也關系到發(fā)聲的質量。做好口腔咬字器官的訓練,不僅可以提高播音專業(yè)人員的基本功水平,還能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們起到保護嗓音、提升語言的整體形象的重要作用,從而達到科學用聲、靈活發(fā)音的良好表達狀態(tài)。
演講咬字訓練相關文章:
5.演講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