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訓練與溝通技巧稿
提起朗讀和朗誦,人們常常會把它們混為一談,認為朗讀就是朗誦,朗誦就是朗讀,二者沒什么區(qū)別。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朗讀和朗誦有其共同之處,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是不能夠交換概念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朗讀和朗誦的幾點異同之處
一、朗讀和朗誦的定義
什么是“朗讀”,什么又是“朗誦”呢?從字面上看,朗讀與朗誦的區(qū)別在于“讀”和“誦”的區(qū)別。依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朗讀”——清晰、響亮地把文章念出來;“朗誦”——大聲地誦讀詩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達出來。具體地說,朗讀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發(fā)音規(guī)范的有聲語言的再創(chuàng)造活動。而朗誦是一門獨特的藝術,是用豐富的情感、抑揚頓挫的聲音、具有藝術表演性地把文學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再創(chuàng)造活動。
二、朗讀和朗誦的共同點
1、兩者都是以書面語言為依據(jù),以書面語言為表達內容。
朗讀和朗誦,往往都是以已經(jīng)寫成的文稿為文本。文本是朗讀與朗誦者的憑借點和出發(fā)點,沒有文字語言為依托,朗讀或朗誦也就失去了意義,
2、兩者都具有一定的欣賞性。
朗讀與朗誦都是在審美層次上的交流,而不是日常的口語交際。它們和日常的“講話”不同,日常講話是為了傳遞信息和交流,而朗讀和朗誦則是具有表情達意的目的,這其中朗誦的目的更為強烈。
3、兩者都要求字音準確。
不管是朗讀還是朗誦,都要求要語句連貫、流暢,語調語氣和諧,做到表情達意。
三、朗讀和朗誦的不同點
1、兩者具有本質區(qū)別。
和朗誦相比,朗讀本質上還是一種念讀,是一種應用型的朗聲閱讀。它更注重于突出講解功能,換句話說,它是附屬于講解的一種口語形式,因此朗讀更注重語言的規(guī)范、語句的完整和語意的精確。朗讀的目的就是引發(fā)聽者理智的思考,使聽者能準確地理解朗讀者所表達的意思就可以了。
而朗誦,本質上是一種語言表達的表演形式。朗誦要求朗誦者在朗讀要求的基礎上更注重對文稿進行藝術的加工和處理。朗誦者應借助于語速、停頓、輕重音等富于變化的語言表達技巧,將朗誦材料轉化為一種藝術表演。通過朗誦,應該令聽者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要達到使聽者能夠聽之入耳、聽之入心、聽之動情的目的。
2、兩者的選材文本不同。
朗讀的選材十分廣泛,詩歌、散文、議論文、說明文以及各種文章、書信等都可以用作為朗讀的文本。并且這些文本對朗讀者也沒有過多的條件約束,只要發(fā)音正確基本都可以去朗讀。
而朗誦在選材上往往只限于文學作品,而且只有辭美、意美、膾炙人口的文學精品,才更適合于朗誦。因為這樣的文章能更好地抒發(fā)朗誦者的情感,同樣也能更好地引起聽者的共鳴和感悟。也可以說,適合朗誦表達的文體,基本上都可以進行朗讀,但適合朗讀表達的文體,卻不一定都適合去進行朗誦。另外,朗誦文本對朗誦者也有一定的性別、年齡、個性特征及音色等因素的條件約束。比如,一個文弱且音域狹窄的女孩不宜選粗獷的像《滿江紅》之類的文章;一個豪情萬丈、聲如洪鐘的鐵血男兒朗誦李清照的早期詞作也是不大相宜的。
3、兩者語言表現(xiàn)形式不同。
朗讀對聲音的表現(xiàn)要求,更接近自然化、本色化、生活化和口語化,形式平實、自然。朗讀時的語言表達,注重于音量的均勻、吐字節(jié)奏的平穩(wěn),停頓長短相差不多、聲音高低起伏不大。通常來講,朗讀時的語言表達,不宜有太多太大的變化。
而朗誦的口語表達是生動、優(yōu)美、富于變化的。對聲音再現(xiàn)的要求則是風格化、個性化甚至可以是戲劇化的。它要求朗誦者通過音量的大小、節(jié)奏的快慢,以及語調的變化等多方面的技巧,凝結成一種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展示出作品的感染力,深入并撼動聽者的心靈,引發(fā)聽者思考,使聽者產(chǎn)生回味。
4、兩者的應用范圍不同。
我們上面說過,朗讀和朗誦在文本的選材上是不盡相同的,這也就決定了兩者的應用范圍會有所不同。朗讀的應用范圍是相當廣泛的,在很多場合下,朗讀會作為一種教學宣傳形式出現(xiàn),比如朗讀常應用于課堂學習,幼兒啟蒙,語文教學,念信讀報,宣讀論文、講稿,念劇本、歌詞等等,這些時候都離不開對朗讀的應用。
而朗誦因為多以一種藝術表演形式出現(xiàn),所以它多應用在舞臺上、或在文娛活動表演中、以及口才和主持的比賽選拔項目中。
綜上所述,朗讀和朗誦,既有區(qū)別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這就要求我們在應用中加以區(qū)分。朗讀是基礎,朗誦是朗讀的進一步深入和藝術化的過程。全國青少兒播音主持專委會的老師提醒大家,要防止朗讀的時候帶有“朗誦腔”,朗誦的時候又過于平淡。不管是朗讀還是朗誦,表達一定要親切,自然,不做作,絕對不能脫離生活語言的基礎。這樣才能給聽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對我們說過的言語有所思考,加以回味。
口才訓練與溝通技巧稿相關文章: